消失的青岛红星电影院,记录老青岛人的美好往昔
青岛的老街里,中山路61号,这里曾经辉煌过,热闹过,是多少年轻人恋爱约会的必去场地之一,承载了岛城各年龄段、无数家庭的快乐记忆。这里曾是很多老青岛童年时光的收录机。这里曾场场爆满,只要有电影,就永远不缺观众。
这就是青岛红星电影院。
当年的红星电影院现在已经变成了历史,但这里不仅记录了这座青岛老电影院的风雨沧海,老街里的辉煌岁月,也记录了老青岛人的美好往昔。
红星影院的旧址原为凱宁咖啡店,这座建筑始建于1902年。1914年,日本战胜德国侵占青岛后,咖啡店转为由日本人经营。
1921年,由英国商人将面包厂扩建为戏院,取名为支西大影戏园,又称中西大影戏园,既演戏也放映电影。这就是红星电影院的前身。影戏院当时建筑规模不大,观众厅只有400个活动座椅。
1923年,影戏院进行了一次改建,分为楼上楼下,并更名为“中国大舞台电影馆”,简称“大舞台电影馆”。当时以放映无声电影为主,演出戏剧较少,有时晚上也举行舞会,晚场经常是戏剧与电影合演。影片多是外国片,也有部分中国风景影片和滑稽影片。放映时间为下午1点至5点,晚场是7点开演。票价有楼上楼下之分,楼上包厢2元5角、特等8角、头等5角、二等4角,楼下头等3角、二等2角、军人和小孩半价。(以上票价均为旧币)
1927年,“中国大舞台电影馆”在原址进行了全面翻建和改造,把楼上楼下扩建为有500个固定座位的观众厅,门口建有小平台,门内建有过门厅,入内即是观众厅,这种样式一直保留到青岛解放。11月13日更名为“福禄寿大戏院”,简称“福禄寿”。
“福禄寿大戏院”开业后,对于名贵影片不惜重金租演,据开幕四个月又十七日后的统计,观众人数达51238人次,据当时的青岛报纸媒体报道:“(福禄寿大戏院)开青岛电影界未有之盛况”。这一时期,在放映场次、时间和票价方面都有了新规定,每天放映两场,时间为下午5点15分和晚上8点半,星期六和星期日各增加一场。上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每天放映电影4场,后期又增加到5场,并且是连续放映,随时可以购票入场,可以连续观看。
1928年8月10日,上海出版的第5期《电影月报》上刊载了一则青岛福禄寿大戏院的全页面业务广告。
【福禄寿大戏院位于青岛山东路十三号,本院建筑宏伟,座位舒畅,早已有口皆碑,允称青岛娱乐第一场所。至于选择影片,更是珍贵无比,所有最著名之国产出品,悉可放映于本院之银幕,以供各界人士之欣赏。场内更配以高等音乐,尤为尽善尽美,是皆不惜工本,所致非鼓吹广告可比也。迩者运到国产名片数十部,自今日起将按期放映,以饱观众眼福。片名陆续在青岛各报纸披露,无怪青岛人士咸以得观本院银幕为快也。】
1928年9月10日出版的第6期《电影月报》上刊载的广告如下:
【自建最新式电影剧场,工程宏伟,座位宽敞,选片精密,设备完美,为青岛埠投资最多、声誉最佳、首屈一指之娱乐场所,并聘有世界驰名乐师七人,每晚随片奏演以娱来宾。】
随后,福禄寿与位于广西路安徽路转角的青岛银星大戏院开始了一段激烈竞争,最终,因为经营策略的失误,银星被迫关张,“福银之争”以福禄寿大获全胜而告终。此后,福禄寿进入黄金时代,一家独大地经营青岛国产片。
上世纪40年代福禄寿戏院
上世纪30年代以前放映的都是无声影片,所映外国片一般有中文说明书,还有的加中文字幕。30年代初开始出现有声电影,一边放着电影,一边放着录音,由于速度难于掌握,所以放映时,银幕上说话的人物口形和声音配合不起来。
日本侵占青岛时期老照片
福禄寿影戏院门票
上世纪30年代初期,福禄寿盛极必衰。随着观众对于国产片的要求不断提高,出品的影片逐渐不能满足观众欲望,同时位于安徽路的明星电影院趁机崛起,以最优等的外片运靑上映,声势喧赫,福禄寿营业一落千丈。在无以为继的情况下,1932年,福禄寿不得以将影院转租明星。电影院沿用原名,由明星出资经营,每月收租费五百元。至此,曾经辉煌一时的福禄寿成为明星电影院的附属影院,主打国产片的经营策略也转变为放映西片。
上世纪五十年代福禄寿新闻电影院广告
青岛解放后,“福禄寿”以放映国产影片为主,1956年5月1日,改名为“福禄寿新闻电影院”,专门放映新闻纪录片和科教片。1958年,影院从公私合营改造为国营企业,并对其建筑进行了全面维修,将原有的500个座席增加到了720个座席,放映机也更新为国产松花江牌电影放映机,并更名为“红星影剧院”。1966年又更名为“红星电影院”,直至2004年拆除。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红星电影院
1975年,随着青岛文化事业的发展,原有的座席已满足不了观众的需要,1977年由山东省文化厅和青岛市财政共同出资50万元将原来建筑全部拆除,就地翻建新的电影院,1979年完工。重建后的影院由一层改建为两层,设观众座椅1102个(有座席1070个,楼上390个,楼下680个)。放映设备齐全,有东风牌放映座机两台,能放映包括立体电影在内的各种规格影片。1982年又购置了金属银幕,更新了机械设备,与台东电影院一起最早发展成为可以放映宽银幕立体电影的电影院。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红星电影院
1987年,红星电影院自筹资金使主体建筑由原来的4层增加到5层。此后,山东省文化厅和青岛市文化局出资50万元,将其改造成为立体声电影院。1997年由青岛雄业实业有限公司投资680万元人民币(含100万停业补偿)对电影院进行全面改造,增加营业面积1642平方米,使经营面积达到4400平方米,成为我市功能齐全的综合性电影院。
人潮涌动的红星电影院
改造后的红星电影院共设三个电影厅、四个影视厅,其建筑规格和设置设备在全省均属一流,观众上座率和放映收入近十年一直处于全省同行业第一位,并荣获全国电影发行放映行业先进集体、多次被团市委评为'青岛市民消费休闲的好去处'等称号,一直稳居全国十大电影院之一,是山东电影业的排头兵。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红星电影院(王挺摄影)
2000年底,红星电影院整修重开了音乐茶座、棋牌室、影视温馨厅数间,以优美、安全、高雅舒适的环境,优质、文明、周到、细致的服务,赢得了良好信誉。
2003年底,按照青岛市人民政府对中山路进行整体改造的规划要求,拥有着82年历史的红星影院在中山路教堂区改造中影院停业拆除,告别岛城观众。在老青岛的心中,“红星电影院”已不仅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影院放映单位,它的存在和影响,已远远超越了电影或银幕本身,成为数十年来几代观众心目中的精神圣殿。
2004年2月,中山路上即将拆除的中华商场与红星电影院。(文史学者王栋提供)
正在拆除的红星电影院
2004年3月18日凌晨,红星电影院在推土机的隆隆响声中轰然倒塌,这个曾创造过年票房300多万的青岛地区的“老大哥”影院与喜爱它的观众做了彻底道别。这个曾经为岛城无数人带来欢乐的电影院从此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留给人们的是无数难忘的记忆和与之有关的故事。
曾经的青岛饭店、红星电影院旧址
红星电影院,见证了这座城市发展的风雨历程,也伴随着无数老青岛度过了数十个春夏秋冬。曾经承载的过往成为了这座城市无数人记忆中难忘的一页。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添加图片除已做标注之外,源自青岛档案信息网、青岛新闻网及网络,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