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道不远行即是——《论语》悟读【173】

仁者爱人,共爱世间百态;

道者有道,同乐万家灯火。

《论语》第七篇第二十九章:

【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就自然来到了”。

【悟读】

仁道不远,行之即是。

仁者,心之德,非在外也。放而不求,故以为远;反而求之,则在此矣。

是做人的根本,是人生的终极目标。每个现实存在的人,都不能在仁的方面自诩尽善尽美,故夫子从不轻许人以仁。仁即道,人的生命有终而道无穷,仁亦如此。《中庸》曰:仁者,人也。夫子是从哲学角度提出了如何做人的问题。

“我欲仁,斯仁至矣。”本章夫子再次强调,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须靠自身的努力,靠道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方能达到仁。这里,孔子重视人在道德修养时的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爱在心里,不在远处。仁义并不是什么玄妙的东西。只要有一颗仁慈之心,努力践行,可达于仁道,不要去向外驰求。

里有仁风春日永,家余德泽福星明。

道不远人,仁不远人。仁生于人,仁者人也。这大概是本章的深意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