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忠臣:今生最大心愿是想努力挽救传统宣纸
在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年间,宣州一带出现了众多以树皮为原料,生产出专用绘画的纸张,因产于宣州,故称“宣纸”。宋朝末年,曹大三率部分族人自南陵县绿岭虬川迁居至泾县丁家桥小岭村,以造纸为生。并在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研发出一套完整、系统、全面、合理的“灰碱蒸煮,雨洗露炼,日曝氧漂”的制料和“捞、晒、剪”环环相扣的宣纸制作全过程生产工艺。至此,曹氏家族就以宣纸为业,中国的宣纸就是从此开始发源。宣纸是一门手工艺中协作最强的工艺,传统的古法宣纸有上百道工序,需要几十个人分工协作才能完成,它是一个庞大的产业链。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宣纸的原料结构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青檀皮属于长纤维,而沙田稻草属短纤维,这种原料配比沿袭了上千年。宣纸的制作过程,分两个阶段,原料制作和纸张制作。原料的生产特点在于生产周期特长,青檀皮和沙田稻草要用山泉水浸泡,经浸渍、蒸煮、拣选、摊晒等。再加上日晒雨淋露炼漂白等自然天成之功,利用自然之功剔除原料中的蛋白质、淀粉等有机物成分。第二阶段是纸张的制作工艺,自从人类发现植物纤维造纸技术以来,一直是保持着竹帘过滤抄捞法进行捞纸。用火墙烘烤,人工揭贴的烘干法晒纸,检验时需逐张目测手捡,在制作超大规格的宣纸时,其场面蔚为壮观。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传统古法生产宣纸要经过摊晒、选料、春料、炒纸等传统加工方法及加入猕猴桃汁为天然纸药。宣纸由于自身的青檀皮纤维分布均匀而具有稳定性。青檀皮的坚韧纤维使得纸张牢固而耐久,且经过石灰等弱碱液进行多次蒸煮,施以日光漂白。所以传统古法对纤维损伤程度几乎很小,故制成的宣纸耐久性强。从唐代出现宣纸时起,历代的书画艺术珍品、古籍、文献、印谱等能历经千年不腐,就是“纸寿千年”的最好佐证。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从六十年代开始,古法制纸工艺被机器化取代,再长的纤维都断得不能再短了,火碱漂白,工业化速成使纸寿千年很难实现了。但在九十年代以前,尽管是工业化取代传统手工古法,但在原料方面还比较纯正,但今天宣纸已普遍性不存在了。大棚乱了四季,金钱乱了人心,利益的最大化,让一些人把这千年的传统工艺,丢弃了,从今世上再无宣纸,所有的宣纸厂都是在生产书画纸。整个民族都在追求的低成本高回报,不计后果的行业竞争毁掉了多少千年传统工艺、品牌,只留下个招牌与传说……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九十年代中期,我去过皖南深山处的小岭村,从当年曹大三迁到这里开始,曹氏家族就以造纸为生,这里都是家家户户都在做宣纸,每户都有自己的宣纸作坊。现在几乎这样的纸作坊都关闭,做了700多年宣纸生意的小岭村手艺凋零,到今天,这门古老的传统手艺面临失传。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今天普天下都是书画纸,很多书画家用了一辈子纸也分辨不出什么是宣纸,什么是书画纸。书画纸的原料不讲究长短纤维的搭配,取的原料是龙须草、构树皮、竹浆等。其生产工艺简单,首先是选料简单,而后制作时间短,它没有棉柔质感,抖动会发出哗啦啦的声响,见不到长纤维。这种纸不发墨,墨色发灰,用此纸创作的书画,时间长了就会自然分化,就会出现蜘蛛网状。寿命只几十年,与真正的宣纸“纸寿千年”不可同日而语,千年传统宣纸已被曲解和背弃了!
△成忠臣作品(真材实料)
传统宣纸是中华千年瑰宝,不应在商业大潮的利益最大化的短视行为下丢失。作为国人应在传统上以自身的修养对待这门古老工艺,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和守护传统的精神,把它发扬光大。传统宣纸是凝结了先辈们的智慧和记忆,这份珍贵遗产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丢失,那我们就是不肖子孙,愧对先人。在此,我在想,我们这个民族能否学习日本这个民族的那种“职人精神”,按传统古法来重新挽救这个千年国宝技艺。垄断有限的檀皮资源,鼓励农民去种沙田稻草,高价来回购。生产出这类正宗宣纸,供应那些在书画上达到一定高度的大家们使用,以便能使优秀的书画佳作传承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