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醉乡土』实学大师颜元·连载(九) | 颜元名句赏析(修身篇)
书 名
实学大师颜元
作 者
孔淑茵 郑文林 颜世直 著
出版时间
2018-8
出 版
河北大学出版社
二、修身篇
1、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
解析:欲望少了,思想才清明;抵制住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自身才会廉洁正直;少些空谈才不误人误己。
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寡欲并非绝欲,人生下来就有七情六欲,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过度的欲望就变成了贪欲,会导致心性迷失和心理失衡,就容易沾染不良习气、接受不良思想。所以,要正确处理我们身边的各种诱惑,利益非正当不取。
颜元认为人生下来是单纯善良的,之所以产生了坏思想和坏习惯,是因为不能抵制社会不良思想和恶劣社会风气而造成的。要想品端行正,就要有意识地抵制不良思想和不良习气的影响。
颜元说:“防口,贵逐事思量。如某人某事不当说,如见某人断不当说某话。预先用功,必有得力。”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提前想好,自然不会犯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不夸大,不缩小,说实话,办实事,不乱说话,那么语言上就不会有过失了。
2、空谈易于藏丑。
解析:空谈容易把自身的不足和缺陷隐藏起来。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才实学是在实干中获得的。说起话来无所不能的人,实际上什么事也干不好。纸上谈兵的故事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战国时的赵括熟读兵书,他的父亲赵奢虽是身经百战的名将,谈起兵事来,却不是赵括的对手。但是空谈起来头头是道的赵括并没有带兵打仗的实战经验,长平之战中赵括统帅的赵军全军覆没。
3、为善克果,其善乃为我有,否则千思万想,其善终不获;改过必真,其过乃不为我有,否则千悔万恨,其过终不去。
注释:克果,一定得到结果。
解析:颜元所谓的善,其范畴涵盖了正确的思想、念头和行为举止。所谓过,包括错误的思想、念头和行为举止。为善,就要搞清是否在自己身上落到了实处,是否有了结果。如果只是千想万想,而不去做,终是空想。改过要看自身是否真正改掉,否则,不管未来多么悔恨,“过”会如附骨之蛆无法消除,蚕食我们的意志和躯体。
俗话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思想看法,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随时改过,不能为所欲为,放纵自己。
4、吾儒“改过迁善”,所以自治也;“移风易俗”,与天下同“改过迁善”也。
注释:改过迁善,即改正错误,光大善念善行。
解析:我们改过迁善,以此来修身自治;和普天下的人一起改过迁善,就是移风易俗。
古语有“一风俗而天下治”的说法。一个人从细微小事入手改过迁善,就会形成高尚的人格。一家人改过迁善,就会形成好家风和家族文化传承。全社会的人都改过迁善,就会形成良风美俗,那么,国家必然繁荣富强。
5、'改过迁善’,吾儒做圣贤第一义也;'规过劝善’,吾儒交朋友第一义也;'纳谏从人’,吾儒做经济第一义也。
解析:要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改过迁善是第一要义;要交朋友,能规过劝善是第一要义;要经世济民,能够纳谏从人是第一要义。
什么是人生观?所谓人生观就是我们立志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围绕这个长远的目标,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改过迁善。正确的思想念头和好的行为习惯要发扬光大,错误的思想念头和坏的行为习惯要立刻改正。这样坚持下去,我们迟早会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一定会实现人生目标。
选择朋友,我们都知道要拒绝“损友”而结交“益友”。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才称得上“益友”呢?颜元给了我们一个标准,那就是“规过劝善”,那些能够指出我们的错误、时时规劝我们进步的、充满了正能量的人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不管从事什么职业,身在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经世济民”的事情。能听进不同的意见,善于听从好的建议主张,是我们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颜元说:“败亡之国,未尝无谋,但言之不用耳。”说的是同一个道理。
6、心上思过,口中讲过,书上见过,都不得力,临事依旧是所习者出。
解析:什么是真才实学?头脑中想过的知识,嘴里讲得头头是道的知识,书本上写得清清楚楚的知识,都没有实际的效果,都不是真才实学。只有通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活动,把知识变成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才是真知识,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书本上的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变成自己的真才实学,否则,再好的知识,最终会被遗忘。
7、吾辈为子弟者,正当劳力得甘旨以奉父母,既不能矣,且反受食于父母,而安逸读书,又何骄侮乎?慎勿然也。
解析:我们作为子女的,正当努力工作来奉养父母。然而实际情况使我们不能如此,反而要父母养活我们,让我们能很安逸地去读书,有什么可以傲气的呢?一定要在心里谨慎小心,不要有这样的心思。
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吃穿用度都来自于父母,本身对家庭没有任何贡献。不管什么原因厌恶学习,不求上进,怎么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呢?这样做就失去了做人的本分。有些人自以为在学校学本领,在家却对父母颐指气使,更是为人所不齿。
8、颜元的孝道标准
孝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一。怎样做才能称为孝呢?颜元给了我们四个标准。其一,能养。就是能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其二,慕敬。俗语说“百孝不如一顺”,对待父母态度要好,要和颜悦色。善言常悦于亲耳,善行常悦于亲目。其三,分忧。要想分父母之忧,需要有真才实学和办事能力。颜元特别重视这一点,他说:“徒具忠孝之心,而无其作用。如明末死节诸臣,不可见乎!”其四,立身。不修德行,会让父母蒙羞。颜元说:“父母生成我此身,原与圣人之体同;天地赋与我此心,原与圣人之性同;若以小人自甘,便辜负天地之心、父母之心矣。”
9、为学修身等俱向身上打照,一部四书方看活,方有用。他人俱看在纸墨上,四书死矣。
解析:为学、修身等都在自己身上力行体验,一部《四书》才算学活了,才算是有用。别人的功夫都是用在读写这些事情上,这样《四书》就读死了,就无用了。
有人认为颜元是读书无用论者,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实际上颜元本人读书无数,学识广博。他只是反对死读书,提倡活学活用,这是符合现代学习知识的精神的。对读书的事,李命侯问颜元:“书可废乎?”颜元说:“否。学之字句皆益人。”
颜元南游中州,在河南鄢陵和李乾行论学时,李乾行说:“何须学习,但操存功至,即可将百万兵,无不如意。”大意是:认为不用读书学习,只要心中有心志和操守,那么就可以率领百万兵,没有不如意的。颜元听后悚然而惊,于是就向李乾行请教军事。第二天,颜元问他结果,李乾行竟然说还没想,而且这样的小才小志没必要想。颜元对这样的虚浮之学非常气愤,更加坚定了他彻底反对程朱理学的信念。
10、迁心之善,改心之过,谓之“正心”;改身之过,迁身之善,谓之“修身”;改家之过,迁家之善,谓之“齐家”;改国与天下之过,迁国与天下之善,谓之“治平”。
解析:在思想上改过向善,就叫作“正心”;在身体力行中改过向善,就叫作“修身”;在家庭中改过向善,就叫作“齐家”;国家和天下改过向善,就叫作“治平”。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儒家知识分子终生追求的奋斗目标。“修齐治平”的思想中体现的是一种积极进取、主动入世的精神。对于这种积极的人生哲理和人生态度,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年轻人以民族精神中的这种积极的人生理念作为支撑,当他们走向成人社会时,就能抵御社会环境中的不良风气。
11、若不能修德立业,便是不能尽其性,便是负天,便是负父母之生。
解析:如果不能够修身养德而成就事业,就是不能尽到人的本性,就是辜负上天,就是辜负父母生我养我一场。
我们应该立志做有用的人。所谓有用,就是对自己有益,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有贡献,也就是修德立业。德,就是德行,修德,就是按照自然规律去工作、去生活、去做人做事,这样才能成就事业,也就是立业。修德和立业是相辅相成的。《易经·坤卦》“君子以厚德载物”,讲的就是修德和立业的关系,有了德行,才能承载相应的事业。否则就会“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不仅不能立业,反而给自己、家庭和社会造成伤害。
12、养身莫善于习动,夙兴夜寐,振起精神,寻事去作,行之有常,并不困疲,日益精壮。但说静息将养,便日就惰弱。
解析:
强健身心,没有比动起来更好的办法了。起早贪黑,振作起精神来,寻找事情去做,坚持经常,并不会疲倦困乏,身心会日益精壮。如果用静止不动的办法休养身体,就会一天一天地变得懒惰,身体就会孱弱。
13、吾学无他,只'迁善、改过’四字。日日改迁,便是工夫;终身改迁,便是效验。
解析:我的为学之道,只着落在“迁善改过”这四个字上。天天改过向善,就是下到了功夫。一辈子改过向善,就是真正地为学。
14、为人日行一善,三年可千善。积善何难?人病不为耳。
解析:“日行一善”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宋代的葛繁。有人请教葛繁如何日行一善,他说:“行善就好比这凳子没有放正,挡在了道上,我就将它摆正。如果别人口渴,我就倒一杯水给他。这些都是对人有益的事情。不一定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几乎任何小小的语言动作都可以利于别人。从卿相到乞丐,人人都可以做,但要持之以恒,才能产生大利益。”
行善不难,应该从小处着手;积善不难,关键是要坚持去做。
本作品经过作者授权,其它媒体刊物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孔淑茵 郑文林 颜世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