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把儿子吼成了窝囊废!” 父母不好好说话, 是孩子人生悲剧的开始

父母不好好说话, 是孩子人生悲剧的开始

导读

孩子其实就是你的镜子,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作为你十几年养育的成果,你对他大吼大闹,他就对你大吼大闹;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了。当我们家长真正了解了不好好说话的后果时,大部分家长也许会有所思考。

01

不会好好说话的父母

是孩子性格缺陷的元凶

“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去扫大街!”“瞧瞧你这样,以后肯定会被人打死才后悔!”

我在高铁上曾听到一位乘客大骂她读中学的儿子,说他不务正业,总是在外边混。

我在这位妈妈离开的间隙,问那个孩子,“为什么你妈这样骂你,就不能听话一点吗!”

他说,“因为他们说的话,让我觉得难受,骂我,我反而觉得好受些。他们永远觉得自己是对的,而且总是一种不可置疑地态度。”
“而且就算错了也不会承认,也不会道歉。最主要的是,我不想说,因为不管我怎么做,他们都不会满意,还总是被骂!”

不得不说,他的叛逆的确让父母不省心。可父母的语言暴力,又何尝让他好受呢?

在知乎上,有这么个提问:父母的语言暴力,对孩子有多大的伤害?

一位网友是这样回答的:

父母的语言暴力,会产生类似于体罚的后果:孩子焦虑、压力和抑郁的程度增加,行为问题也随之增加。

02

语言暴力

是孩子一生的伤痛

有一个实验火了:这个实验是在阿联酋的宜家:给予这个植物负面信息持续30天,这个植物竟然死了。

他们在店里挑选两株一样的植物,在相同的环境里,同样的水分,同样的光照,同样的肥料。而在这些同样的生长环境中,唯一有一个变量,那就是遭受不同的“声音”。

其中有一株植物每天都是听着人们对他们辱骂、贬低的话语,而另一株植物则听到的是正面积极夸奖的话。实验最后30天,出现了惊人的变化。

在这生长环境相同的情况下,饱受语言攻击的那株植物,竟然枯萎了,而另一株在夸张的环境中长得越来越好,还冒出了新芽。

这个实验真实让人大跌眼镜,不禁让人想到教育的过程中,语言的力量是如此强大。

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中的语言,其实对孩子的情绪影响非常大,就如同这些植物一样,被因为不同的语言而演变出不同的状态。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说孩子的心理产生自卑感,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可能是由于身体缺陷带来的影响,也可能是成长环境造成的。

比如,家长对孩子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孩子会认为,生活充满了苦难,因为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一种敌对的情绪。

父母的脾气和性情关乎孩子一生的幸福。习惯于大吼大叫的父母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最终导致他们安全感缺失,变得敏感而脆弱。

Diane Dweller写过自传《妈妈、狂躁与我》,文中她回忆了自己从小生活在对妈妈的恐惧之中。

她的妈妈非常暴躁,会毫无理由地对她和姐姐发脾气,大吼大叫更是家常便饭。

为了在家庭当中得以“生存”,她拼命地去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更是毫无底线地去满足母亲所有的要求,可无论做得有多好,母亲总有理由数落她、挑剔她。

她永远都达不到母亲的要求,她每一天都活在自我否定的阴影里。

在她17岁那年,她遇到了比他大八岁的Tony,Tony对她关怀备至,给予了她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幸福,她想,原来在母亲眼里一无是处的我,竟然也有人爱。

从来没吃过糖的人,感受到了糖的甜,她迅速坠入爱河,和Tony结婚。

为了紧紧握住这颗来之不易的糖,她拼命对丈夫好,可丈夫仍然不满意,经常指责她、骂她没用。

她逃离了母亲的“深渊”,却又落到了另一个深渊里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她常年都觉得自己很差劲,不配得到爱,即使是丈夫的错,她宁可降低自己的存在感,也不愿意离婚。

母亲常年的打击和大吼大叫,让Diane Dweller特别缺爱,为了得到更多的爱,她变成了讨好型人格,只有不断地去满足他人,才足以换回一点点的爱和回报,直到成年后,组建新的家庭,这种性格都没有改变过。

诚意推荐: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领衔主编,《大语文》10册,主题分类+名师导读,汇萃近200篇古今中外名作,拓宽孩子阅读视野,提高孩子写作能力——

03

暴力的教育

只会结出残暴之实

暴力的教育,不会结出美德之花,智慧之果,而是会结出残暴之实。当你用语言暴力作为教育手段,你就已经悖离了教育的初衷。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一张令人心惊肉跳的动图,在国外有一位父亲看到儿子终日沉迷于电脑游戏,无所事事,于是气不打一处来,拿来一把上膛的手枪,放在儿子面前,并怒不可遏的说道:“有种你就别活了!”

谁知就在这个父亲转身的一瞬间,儿子真的扣动了扳机,等父亲回过神来,儿子早已瘫倒在地上,没了生命体征。

谁也不知道这个年轻人生前正经历着什么,或许他也曾陷入自责的泥淖,无数次扪心自问:自己为什么这么不争气?甚至已经想过自杀来了结。

恰好在这个节点上,父亲一句“有种你就别活了”成为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剧。

没有一个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这些伤害性语言的产生呢?

家长可以尝试从表达上来进行改善,在说之前,进行思考,整理和组织一下语言。

比如孩子周末在家把房间弄得一团糟,家长反复提醒孩子收拾,可孩子却忙着打游戏,毫不理会,这时候,大多数家长可能会生气,对孩子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但如果使用爱的语言,就可能会说:“宝贝,我看见你房间很乱,心里不是很高兴,因为我希望你能养成干净整洁的好习惯,你能花些时间收拾一下吗?”

对比两种表达方式来看,孩子肯定更愿意听第二种沟通方式的话。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得幸福快乐,为孩子费尽心思,精心安排。但从当今社会的现状来看,伤害孩子最多的,其实是父母

爱没有错,错误的是爱的方式,希望每个家长都能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

04

温柔而坚定

才能养出好孩子

我们看到孩子错误的时候,要先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初衷。

泰国拍过一则广告,妈妈们在等孩子们放学,孩子们来的时候,都一身烂泥,脏兮兮的,妈妈们见此都惊呼,无一例外地对孩子大吼:

“我的天!妈妈最讨厌你脏脏的了!你去干什么了!”

但没一会儿,妈妈知道了孩子邋遢的真相。

原来,孩子们在来的路上,看到一位老爷爷的推车坏在了泥地里,车上的东西洒落一地,为了帮老爷爷搬东西,才把自己弄得一身泥的。

妈妈们看完后,都很感动,但也对孩子特别愧疚她们眼中的孩子调皮捣蛋爱闯祸,可这些孩子们比她们想象的都要善良和天真。

下一回,不要忙着指责孩子,也许他的初衷会感动到你

当了解孩子的想法之后,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了,我们要温柔且坚定。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孩儿上学总迟到,老师找了孩子妈妈谈话。妈妈知道了以后,没有打骂孩子,而是心平气和地问他:“为什么你那么早出门,但是总迟到呢?”

孩子见妈妈没有责骂的意思,就放心地说出实情:“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

妈妈听完就笑了,第二天陪着孩子一起去河边看日出,看到眼前的美景,妈妈也感慨万分:“儿子,发现这么美的风景,你真的太棒了。”

这一天,孩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后,儿子发现书桌上多了块精致的手表,手表下还压了一张纸条,是妈妈写给他的:“因为日出太美了,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时间和学习的机会,你说是吗?爱你的妈妈。”

从此,孩子很少再迟到了。

教育家爱尔维修说过“人刚生下来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有人可能成为天才,有人则变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

即使再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方法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儿童的心灵。

温柔善待每一个孩子,给他们的心灵筑上最坚实的防护,让他知道:有爸爸妈妈托底,爬再高也不用怕坠落,走再远也不用怕迷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