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君/逸点艺术家推介计划(五)

逸点艺术机构×未君

未君

WEI JUN

未君,1973年11月出生于湖南益阳市,九三学社社员。200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硕士研究生班,2007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郭怡孮工作室学习。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兼高研班导师,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成员,九三学社湖南省书画院院委,湖南省美协工笔画艺委会委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兼任中央统战部新阶层服务团自由职业三分团成员,湖南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副监事长。现居北京和长沙。

坚持多年文学写作,在《诗刊》《散文诗》《青年作家》《湖南文学》《延安文学》《中国青年》等期刊发表大量文学作品。曾任教于广州大学美术学专业教师,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重彩画花鸟和重彩山水画创作,在学术理论研究方向特别强调坚实的画史画论和美学基础研究,并富有独到的见解和认识。

作品数二十余次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工笔画学会主办的国内各类美术作品展出并获奖,在国内举办个人画展多次。已出版《未君画集》《紫陌醉羽》《未君白描花卉》《名家未君工笔花鸟》《未君书法集》《未君唯美白描精选》《未君写意花鸟画赏析》《未君山水画技法精解》等个人专著画册二十余部。

铁笛吹花  承古开新

——读未君的中国画

宋代大词人姜白石说:“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指出了艺术与作者个性、情感、学养和审美追求密不可分,还可以从作品中体悟到艺术家对时代的感应,体悟到艺术家的文化精神和责任担当。春节将临,读到了当代著名青年画家未君先生的大型作品集《铁笛吹花》,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让我在这寒冷的冬季,感受到了一份来自艺术的温暖、感受到了一位青年学者对艺术的执着和坚韧、感受到了他敏锐的思辨能力和探索追求、感受到了他画面中透射的丰富的学养和才情,我想,这不正合于姜白石之言吗?

我与未君先生结识是在2007年,那时我在刘海粟美术馆任馆长,他受邀莅馆举办个展。虽然他当时在广州大学任教于艺术专业,年纪又轻,但他不凡的谈吐、谦逊的形象,以及他才情横溢的画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的确,他的画和他这个人,都一直成为我难忘的记忆。转眼近九年过去了,他的绘画又有了质的飞跃,“十年磨一剑”,使他的艺术成就终于裴声海内外,这本画集也正是他勤掇丹青、不断精进的结晶。

面朝家乡·春暖花开  局部

读未君先生的画,首先让我感受到他承古开新的艺术精神。 

传统是自然搏动的文脉,在这文脉上,有着一代代人组成的一个个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驿站,成为文脉的精华。从未君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是有着文化高度的画家,处处透射出优秀的传统文化氛围。20世纪后期,东西方文化的冲撞,使中国画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从观念到手法的更新,从题材到形式的拓展,都有着很大的变革。若中国画向西方靠拢,虽在中国的范围里看,似乎是一种新风格,可在世界的范围里看,便是中国画本质的削弱和消蚀。而另一方面,许多急功近利之人,以伪文人出现,以草草墨戏为时尚,朝学执笔,暮即成家,将艺术创作引向斜门末路。然未君先生在潜心习画之初,即以文学青年的睿识,坚持以传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标,始终以“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要求,进行中国的研习和创作,以求寻找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达自己心灵深处最具灵魂的一面。从未君先生的作品中看到,他擅花鸟、兼山水,都以工笔画(或兼工写重彩)为表达方式,但又非仅仅是工笔。从其作品集中的名人评语和他的创作心得中可以看到,他认为清初“常州画派”恽寿平之“没骨”画曾于康、乾之际盛极一时,时至今日,这种工整清雅的经典式画风日渐式微,必须突破其藩篱,有所发展创造,做到“古不乖时”。为此,未君将“宋人大景阔远之境及清人灵动小写和俊丽没骨之妙的传统精髓熔于一炉”(李魁正语),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采用了以工笔为主调,结合写意手法来表现工笔画的新路。同时,他的技法又将没骨与勾勒相互融合,以达到表现对象的生动和完美,增加了没骨与勾勒、点缀的变化,增强了工笔画的抒情写意功能,走着自己的独特之路。他的作品,花鸟山水互补,尤其是花鸟画中吸收了山水画的手法,利用特定的形体组合重叠,构成了由近渐远的旋律,产生近实远虚的效果,使花鸟画有着山水画一样的深邃感和层次感,亦让画面实实虚虚、层层叠叠地产生一种开阔的视野,形成一幅幅大场面、大效果的景象;而山水画作品却又能大中见小,局部精致细腻,让画面更加耐品,给人提供了个展示想象力的空间。可见,未君先生这种别开新境的创作,为解决传统工笔画的当代性问题而产生积极的影响。未君在传统与时尚,历史与现代,安然与激情,传承与创新中游刃有余,他的一切深邃的思想都能在画中表现出来,透射出一种复杂的感叹情绪——以此表现出画家复杂的内心和多方位的思考,不仅适应了时代,还为当下工笔画创作创造了一个范式,极具前瞻意义,这是未君中国画的第一个意义所在!

高山行者  局部

读未君先生的中国画,能感受到其画中丰富而优美的线条,强化了工笔画的抒情写意功能。 

当前的工笔画创作,人工华饰的多,天工自然的少,制作替代笔墨,成为一大弊病。而未君的中国画,能将线条的表达应用自如。清人沈宗骞说:“笔在纸上,无过轻重疾徐,偏正曲直,然力轻则浮,力重则钝,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其轻重疾徐,偏正曲直,皆生于自然而无浮滑钝滞等病”(芥舟学画)。

从未君的画面看,不论是双勾、没骨,还是粗笔、细笔,以及水墨构成皆能生动自然,画中的小鸟、孔雀、芦雁、梨花、雪柳、高树、野草,或高山、泉水、茅舍、村舍……都随着流动细致的线条造型应运而生,天工自然,全无滞凝之气,表现出生动灵妙之象。从当代画坛来看,一些人作工笔画,几乎成为纯理性的技法操作,追求所谓形式效果而韵味荡然无存,大画面、小格局成为工笔画创作的一大弊病,脱离了中国画的文脉——写心寄情的本质。而未君的工笔画,却能脱出“写”的功能,注重中国画笔墨线条的特质,这也得力于未君精于书法的缘故。他的书法,以倪瓒的书法为基,渗合“二王”和现代大千笔意,以清雅面目出现,与其绘画相得益彰。书法艺术的陶冶,使他能下笔胸有成竹,无一丝做作、制作之痕,笔墨线条以情感为牵引,有着很大的随机性和可变性,而不是设计和制作出来的。我记得在2007年观赏他个展时,其作品上的书法就非常精彩动人,让我赞叹,而这又正是当代大部分画家所缺少的。正是他继承了中国书画一体的优良传统,也正是他得到了当代大家霍春阳、郭怡孮、林凡先生的悉心教导,使其工笔画成为了他进行自我实现,自我完善心中之象的载体,以及他虚心且用心地传承了中国画这一独特的笔墨特质,这是未君中国画的又一个意义。

南山问道  局部

读未君先生的中国画,感受到其中有着独特的深境,流露出诗性的特色。      

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现象,这与我国特有的传统审美文化紧密地联系着。从未君的中国画中,可看到他对传统文脉继承的忧患意识,可看到他对传统文化怀有的深厚之情。未君在勤研丹青时,从未放弃对文学、史学、美学的研习。他在青少年时代,即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是上世纪90年代的文学青年。自从潜心于中国画的创作后,更将自己的文学修养,诗性灵感转化于画面中。可以说,对每个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来说,愈是被灵感所点燃,就愈能够从一切能给他的思想、生活和自然的源泉中汲取养分。他的文学诗性特质升华了他作品的格调,古贤们推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境界,充分地在他的作品中表现出来。在未君的作品上,大都有题诗,或唐诗,或宋词,或自己的诗文题记,可让人透过题款,窥测到画家的内心追求、文脉情绪和蕴含的深意——故他的画又传承了中国文人画特征,是当代画家中屈指可数的实力型青年画家。未君作品中的物象,不是摹拟、不是再现,而是诗性的融化与升华,我们可从他的作品中去体悟他的内心世界——他正在用他的笔墨语言呼唤当代失落的人文精神。

孔圣人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以“游”贯穿于艺是一种深刻的内心体验。在当下注重形式表现的展览时代和重复自己的商品代价,画作的浅俗往往是内在心灵素养的忽略。未君的中国画色彩优雅,构图严谨,画面生机盎然,却又雅俗共赏,心中顿时涌出一种莫名的忧虑感。如《老树新枝》《多少春色留不住》中的新绿和枯枝形成鲜明对比;又如《梦蝶不知秋》《云水香容图》中那厚厚的浓雾,不仅让画中之鸟迷惘,更是让欣赏者迷惘。我们迷惘,是因为我们活在当下这个艺术“错乱丛生”的时期,我们许多艺术家能否透过浓雾看清自己,看清作品背后那些漂泊的艰辛?细细品读未君的每一幅作品都能让我激动并让我沉思良久,我认为通过未君的作品是可以提升一个人的品格修养和学问修养,也能让人对当下画坛现状与趋向表示出关切与忧患,体现出作为一名画家所肩负的责任感。其实,忧患意识本身就是一种责任感的表现。因为,只有忧患,才能把人从失落的人文精神、从定型的生存状态、从固有的思维模式中解救出来,产生一种传承与突破的追求,以达到超越的境界。只有这样,艺术境界才能更上一层。画家只有提升学识修养、人生境界才能得以提升,这是中国画传统的文脉,也是未君中国画的第三层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艺术之路,可不论对谁来说,在于目标的明确与执固。未君先生以“铁笛吹花”为斋号,也是有深刻含意的。据我所知,宋人胡寅有“更须横铁笛,吹与众仙聆”,可见其吹笛之水平;而元人杨维桢,既是文学家又是书画家,他是铁笛道人,他的乐府歌极力挽救了元末诗风的萎靡;我想,未君是以杨维桢学习的坚强意志和成就为自己的楷范吧。未君以自己的修养、自己的识见、自己的心灵,创造了有诗性、有新境、有深意的当代工笔重彩画,这正是其中国画的魅力所在!铁笛吹花,当开在春天里,让我们继续去倾听那心灵的花开之音。

叶鹏飞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委员会委员

WEIJUN

作/品/欣/赏

ZUO PIN XIN SHANG

白描

山水写生

本溪枫林谷写生1

52cm×65cm

2015年

本溪写生4

46cm×69.5cm

2015年

本溪写生5

46cm×69.5cm

2015年

本溪写生6

46cm×69.5cm

2015年

艾山写生1

53.5cm×65.5cm

2016年

山水创作

高山行者

161cm×103cm

2019年

面朝家乡·春暖花开

227cm×164cm

2018年

逍遥游系列·南山问道

103cm×70cm

2020年

逍遥游系列·苍山有雪

103cm×70cm

2020年

工笔花鸟

春水粼粼

128cm×83cm

2021年

溪水潺潺向东去

164cm×104cm

2021年

晨林诗意

180cm×97cm

2004年

登高望远

138cm×69cm

2021年

寒风剪剪一树暗香

145cm×100cm

2016年

蕉林雉鸡图

136cm×70cm

2017年

WEIJUN

陈/设/效/果

CHEN SHE XIAO GUO

下期推荐艺术家预告

他们 (THE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