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语文】双 井 子
作者档案:
王金垠,男,生于1951年9月,中专文化,部队复员,在湖北省丹江口市从事公务员工作,2011年9月退休,现在深圳居住。
【以上资料由作者本人提供,璐语文编辑部整理】
双 井 子
作者:垠河
双井子, 是辽宁铁岭地区的一个小地方,也不怎么著名。双井子嘛,顾名思义,应该是有两口井挨得很近或是有两口并列的井吧,不然怎么会叫“双井”子呢?到底是怎么样的,反正我没有亲眼所见,却不知其尊容长啥样。
1975年的时候,我还在辽宁铁岭地区服兵役。那年春天,我所在的连队奉命到双井子去从事为期一年的农场工作,也就是去种一年的庄稼。那个点是师建农场。军人嘛,只要一声令下,叫干啥就干啥,让到哪儿就到哪儿,内心里倒也还是怪新奇的,抵达的当天,把周围观察了个遍。
有两大片防区,都是清一色的红砖墙红机瓦封檐起脊的平房。靠东边的一片是农场,也算是营房吧。横向四栋,纵向五栋。前后间距约30来米,左右间距不足十米;靠前边,也就是西边的那片,是师教导队的营房,规模要比农场的略小一些,主要是教导队指战员的生活住宅区;他们工作地点是另外一个地方,在我们营区的西南边,相距顶多一华里,也是我们连队进出的必经之地,中间相隔一座不大的拱桥,桥下面躺着一条不算太宽的干涸的枯渠。
我们营区的东北边是农场的仓库,农机具停放地及机械维修场,距离营区不过是千把米的样子,规模也不算小,看上去少说也有三五亩。周围居民都是当地的农民,主要是汉族,也有朝鲜族,汉族以种植高粱,玉米,大豆为主,而朝鲜族则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紧靠西北边还有一条不算小的河溪,水也不算深,卷着裤腿就可以涉水趟过去,水深的点顶多没膝,里面长满了杂草,还生长有各种野生鱼类。到了夏天,星期天了,许多战友不约而同的孩提似的嬉耍着到那里去徒手摸鱼,每次都收获不小,宛若就是一个游乐场,大家乐在其中,都是那样的忘情。
再说教导队,是师属机关。性质是从事军事教育,为所属部队培训干部,储备骨干,预备干部队伍及相应的人才。
巧的是那里的秘书是湖北的,我们奉命从小青那边过来后,才意外邂逅。他是武汉的,早我一年入伍,是69年春季的兵,从“支边”地(知青支援边疆建设)云南保山应征的。名字叫鲁汉生,,和我同龄,个头跟我也差不多,都是1.7米多一点,接触后印象文气、机智、沉稳,不算健谈。由于他的热忱亲和,在不自觉中融化了我出身农村带着乡土气息的自卑,时间长了,我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逢节假日,时常相聚,话题自然宽泛了,原来他先后曾在团机关 ,师机关待过多年,领导和组织上也器重于他,可就是因家庭历史问题,未能够提干。
然而这丝毫不影响他的风趣幽默。记得是一个星期天,战友谢忠发、陈书国、王道荣几个在我那里正玩,突然他从外面走了进来,在我们所谓的破书桌边角上,置放一张不太长的白纸条,又在纸条上端小心翼翼的竖立一支香烟,说道,谁能在不触碰香烟的情况下取出纸条,就算谁有本事,话音未落,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谢忠发右手屈起食指猛然一击,纸条悄然脱落地,而香烟却纹丝不动的站在那里,顿时大伙都笑趴了。
说起双井子的往趣轶事,我就来神,那必定是我生活战斗过的地方,酸甜苦辣都有。在那里,我同我的战友一道帮助地方抢过洪、救过灾;在那里,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们党的一份子;在那里,虽然只有短暂的一年时光,然而那短暂的瞬间,却在我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融在了血液里同生命亘延。
2017.9 于深圳
正在浏览此文章
您看此文用
·
秒,转发只需1秒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