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水的德行, 人的修行(深度好文)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道德经中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像水一样去做人,至柔之中有至刚、遇方为方,遇圆为圆,包容万物。

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点击加载图片

水往低处流,高人最低调

古人云:“水,避高趋下。”

水,流到低处,方能纳百川、成大海。

其实,人也一样,出头的椽子先烂。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明月高悬,终将凋零。

《易经》有言:“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做人气势不能太盛,世上凡有真才实学,谦卑高贵者,

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人。

所以,别自视过高,也不要瞧不起任何人,不卑不亢,才更伟大。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别具爱才之心。

一次,他经过城门,看到一位衣着破旧的老门吏,在专心看兵书。

便问:“先生何故苦读兵书,不与他人闲聊?”

老门吏说:“老朽虽年岁已高,但心有报国之志!”

信陵君甚感佩服,含礼告别。

他四下打听,得知老门吏隐士高人,便大摆宴席,带着随从车马,邀请老门吏。

信陵君没有一点架子,态度十分谦恭,

入席后,人们见首席坐着的,竟是一个衣着破旧的穷老头,大感疑惑!

信陵君依旧笑而不语,奉他为上宾。

这个穷老头,名叫侯赢。

正是这个侯赢,在日后用自己的死,为信陵君揽下了,以下犯上的死罪。

古人们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除却大仁大义之外,

更重要的:是在彼此上得到了更多的尊重和平等。

而尊重、平等的背后,更多的是谦逊。

他们看得见高处,也守得住低处,卓尔不群,却又谦恭有礼。

《周易》有云:潜龙,勿用;亢龙,有悔。

真正高贵的人,像水一样,温厚、宁静,却又博大,

而傲慢的人,会因无视他人而陷入泥潭,

其实,世界那么大,人不过沧海一粟,只有不断修行,才能看见自己。

只有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人生。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水不动则静,人不动则慧

古人云:“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水面波澜不惊时,倒影便会很清晰,

人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的心很宁静,才能在闹市寻一方心灵净土,生出智慧。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智者远近驰名,很多人不远万里前来学习,

两人看到远方的旗帜,其中一人说:“是旗在动”。

另外一人说:“不,不是旗在动,是风在动。”

两人争论不休,引众人围观。

这时 智者走过去,对他们说:“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曾国藩曾说:“人心能静,虽万变纷纭亦澄然无事。静在心,不在境。”

静不是沉默,也不是无言以对,而是反省自身,理清思路的一个过程。

它不仅是安身立命的法则,也是伺机而动的蛰伏。

同样,它也能治愈一切浮躁。

有人曾说:“人生最好的境界,是独处时安静的丰富。”

梭罗耐得住自然的万籁俱静才写出惊世巨作《瓦尔登湖》;

陶渊明经得住孤独,才能怡然安享田园生活,

安静,是因摆脱了外界诱惑,守住了内心。

丰富,是因拥有了内在,看见了高处。

世间万物熙熙攘攘,心静,心安。

点击加载图片

点击加载图片

学会变通,无形胜有形

古人有云:“圆中则圆,方中则方,壅之则止,决之则行。”

水是天下之至柔,却能克天下之至刚。

只因水时而奔放,时而细腻,它遇圆成圆,遇方成方,因势而变。

春为露,夏为雨,秋为霜,冬成雪。

我们的人生也一样,做人不易太刚,太刚易折。

只有学会变通,才能应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从前有个商人做生意失败,不能释怀,便找到一位智者。

智者舀了一瓢水,把水倒入杯子,又倒入花瓶,

之后,他又把花瓶里的水倒入土地,水融入土地,不见了。

商人茅塞顿开,人应像水一样,不管盛进什么容器,都要适应,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

当我们无法改变世界的时候,能做的只是适应它,

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只有唯变所适、刚柔相易,才能真正做到无形胜有形。

《孔子家语》有言:

“水唯善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极天。圣人胸中有大道,得失成败在其中。”

像水一样做人,容万物,不高调,有韧性,变则通。

*作者:国文 来源:国学生活(ID:gxsh789)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