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植被恢复的模板

喀斯特地区具有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缺水、少土、高钙环境使植物具有石生、旱生和喜钙性等特征,在丰富度上受到天然制约,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与抗干扰能力较差,一旦遭到破坏,恢复和重建十分困难。长期以来,随着人口增长,人们想方设法扩大种植面积,加上不科学的资源利用方式,使自然植被逐渐消失,向石漠视化和半石漠化演变。据有关资料综合显示,“十五”期间,贵州石漠化面积平均每年以600-9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据2005年监测结果显示,贵州省石漠化面积达3.31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8%,是全国岩溶地区(西南8省区)石漠化面积的26%,且每年仍以2%至3%的速度扩展,很多地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地方”。因此,至今还有人认为喀斯特地地区是地球的癌症,是不可利用的,其最终的结果就是向石漠视化方向发展。

在大多数喀斯特地区已经严重石漠化的情况下,茂兰保护区平均岩石裸露率80%以上,而且缺少土壤,居然生长着如此茂密的森林,维持着良好的生态系统,称得上是喀斯特世界的奇迹。茂兰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境内,虽然地表山坡陡峭、怪石嶙峋、土壤稀少,平均岩石裸露率80%以上,其上竟然生长着2万公顷郁郁葱葱的原生性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森林覆盖率为91%,因而茂兰又被称为“石头上的森林”。它是地球亚热带地区残存下来的一片面积最大、分布集中、原生性强、相对稳定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是一种特殊的森林生态系统,是亚热带森林的精粹。茂兰喀斯特森林的存在,雄辩地证明了喀斯特环境是可以治理的,是可以美好的,是可以实现良性循环的,用不争的事实回应了那些把喀斯特环境称之为“地球的癌症”的观点。

世界各地的喀斯特区,由于日益激化的人地矛盾,加上特有的地表地下双层结构,喀斯特生态退化明显,治理效果较差,使得喀斯特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十分棘手。从已破坏的喀斯特区看,种类贫乏是退化生态系统的共同特征之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定性的基础,具有诸多积极因素。生物多样性高,增加了具有高生产力种类出现的机会,使生态系统营养水平间的流动趋于稳定,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对于一个生态系统,保护其生物多样性是关键,增加物种丰富度会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今在石漠化治理的浪潮中,茂兰喀斯特森林以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当仁不让的成为喀斯特植被恢复的模板。很多恢复生态的项目和课题都选择在茂兰保护区进行。诸如正在茂兰保护区开展的群落生态、小生境、生物量、养分循环、水分胁迫等科学研究,为南方喀斯特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了价值很高的理论依据,为石漠化治理选择出了很多抗旱性很强的物种,其中有朴树、圆果化香、光皮莱木、青檀、掌叶木、单性木兰等,茂兰保护区正以就地育种(苗),向外输送种子和苗木等方式,为石漠视化地区的植被恢复提供最优的适生树种,为石漠化治理贡献一份力量。有了茂兰这样一片森林,秋季各种种子成熟了,鸟儿们争相取食这些果实和种子,有些种子在经过了鸟类的肠道后,并没有被消化掉,而是随鸟粪散布在荒野,这些种子不仅能发芽,而且具有更高的成活力。特别是一些迁飞来的杂食性鸟类,它们对种子的破坏力很低,传播作用很大。它们在森林里取食,却飞到其他地方排粪,为周边的裸露喀斯特区提供了难得的种源。我们知道,喀斯特地区缺水少土是典型特征,即使是不算高的小山,从山脚到山顶的百多米范围内,水分差异却很显著,树种组成也完全不同。如果进行人工促进自然恢复,那不同的层面应该建植什么样的物种,就是一项考验。我们有过太多的经验,想当然地用传统的方法在退化喀斯特地区种植马尾松、木荷等树种,到头来是既花费了大量人力财力,又起不到较好的效果。但如果找对了树种,充分进行研究,那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1984年通过调查发现在茂兰保护区内有不少野生梅分布,这种野生梅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梅种江梅,开着白色的小花,梅果不算很大,但结实率高,且梅果的酸度高,含钾量是其它地方梅果的若干倍。由于长期生长在贫瘠的喀斯特地区,能较好地适应喀斯特环境。1990年当地人开始采集野生梅果子,将种子育苗后在难利用的退化喀斯特土地上栽种,发现能够较好地生长,三年后即开始开花结果,甚果期的产量远大于单位面积上种植玉米的产量,那时的玉米才每公斤八角钱,而梅果却可以卖到每公斤二元钱,当地群众不仅减少了劳动量,绿化了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获得了很好的收入。那时每家每户都争相种植,从洞塘到茂兰一带以前光秃秃的山地上全部绿树成荫。但随着市场的变动,梅果的价格难以稳定,群众的收入受到冲击,有些群众开始考虑砍掉梅树重新种玉米,但这时的梅树已经成林成片,在冬天万物萧条时,这一片梅树却争相斗艳,形成了花的海洋。我们通过引导群众利用梅花的观赏价值,开展生态旅游和农家乐活动,当地群众将多余的梅果制成青梅酒、青梅茶、青梅果脯等,用纯天然的食品来招待观花的客人,仅每年梅花节一个月时间的经济收入就比以前仅靠种玉米一年的收入都要多得多。近年来发现在野生梅林中会生长一种酷似鸡枞菌的酸梅菌,产量大,味道鲜美,又是一笔不匪的收入。所以说石漠化治理不是一种固化不变的模式,而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治理,有时候还应该跳出治理思维来实现综合治理。

掌叶木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在茂兰却是优势树种。以前人们并不知道它有什么用途,只知道其耐旱性、耐贫瘠性极强,树桩萌生能力强,可以作为较好的薪炭柴树种,另外,其木质坚韧,是制作农具的上好木材。在今天世界能源日趋紧缺,人们开始充分调查研究生物质能源时才发现,其实掌叶木的种子含油率很高,可以高达37%,是很好的生物质能源,既能够提炼上好的生物柴油,也可以作为食用油。我们现在知道的能作为生物质能源的植物种类有上百种,但掌叶木与其他一些生物质能源物种不同,它能在喀斯特地区很好地生长,不与农业争土地,还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还是很好的用材树种。掌叶木花色的小花和红色葫芦状小果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可以与其他一些物种进行混合建植,既能产生较好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又能有较好的社会价值。目前从茂兰保护区内输出的掌叶木种源,已经开始在一些石漠化地方种植。

茂兰保护区内的铁皮石斛、花叶开唇兰等都是一些珍贵的喜钙兰科植物,同时也是名贵的中药材,但由于长期以来人们仅采集野生种群,市场需求量又大,致使野生资源越来越稀少。作为种源,通过组织培养手段,在喀斯特地区开展人工种植,也可取得非常好的经济效益。现在在广西、贵州等一些地方开展了此项工作,因种植这些物种不但不破坏森林植被,还必须要有森林植被作为支撑,也促进了当地群众对保护森林环境及植树造林的兴趣。

如果没有这些喀斯特植物,就不会有这样一些产业,喀斯特地区的农户就不得不为生存去继续毁坏植被。所以说茂兰保护区的价值不仅是其自身产出了多少氧气,吸收了多少二氧化碳,也不是仅限于旅游开发,其产生了多少经济效益,收到了多少门票,或老百姓得到了多少收入。其潜在价值是对退化喀斯特地区生态治理的贡献,是其它任何地方不可替代的。但值得警醒的是,现如今还有许多人看不到茂兰的科研价值和生态价值,看不到其社会意义,紧紧地把眼光盯在直接经济利益上,关心自己任内的效益,一次又一次地向茂兰保护区伸手。作为贵州第一个世界自然遗产地,怎么加大保护的力度,真正实现遗产的价值,那才是当地党委政府应该思考的问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