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0年,53岁的徐霞客远游途中突发疾...

1640年,53岁的徐霞客远游途中突发疾病,被人抬回家乡,被迫结束了自己人生中最后一次出行。

回乡后,卧床不起的徐霞客十分挂念他那花费三十二年写就、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的百万字游记手稿,然而他此时已无力去整理。不久,徐霞客病情加重,他自知时日无多,于是将整理手稿一事托付给家里的塾师季会明。

徐霞客辞世后,季会明遵其遗愿,花费数年将那浩如烟海的游记手稿编辑成《徐霞客游记》最早的版本“季会明抄本”。然而令人痛心的是,不久清军入关,战火很快烧到了江南……

在这场浩劫中,江阴百姓惨遭到蹂躏和屠杀。徐家不但没能逃过此劫,还遭遇了奴变,包括徐霞客长子徐屺、侄徐虞卿在内的二十多位徐家子嗣遇难,徐家的宅子也被烧毁。

而在这次灭顶之灾中,《徐霞客游记》原始手稿大部分被烧,“季会明抄本”也惨遭劫毁和散佚,一部中国地理史上的鸿篇巨制正面临着逐渐消亡的厄运……

好在四十多年后,一个人的出现挽救了这部大作。这个人叫李寄,他还有一个身份——徐霞客的小儿子。

既然是徐霞客的儿子,李寄为何不姓徐,而姓李呢?原来李寄的母亲是徐霞客的侍女,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感情,后来她还为徐霞客生下了一个儿子。然而徐家是江南的名门望族,根本不接纳这位侍女。被逼无奈,侍女最后带着出生不久的儿子嫁到了江阴定山一户姓李的人家。她给儿子取名李寄,就是寄养在李家的意思。

李寄一出生就被剥夺了父爱,这使得原来应该锦衣玉食的他,从此过起了节衣缩食的艰辛生活。少年时期,他曾做过回归徐家的尝试,然而被无情拒绝。自此,他不再心存奢望。

按理说,不被家族接纳的李寄应该对父亲徐霞客不会有好感,然而事实恰恰相反,他对父亲一直无比景仰。不仅如此,他还继承了祖父徐有勉、父亲徐霞客的遗风,厌恶科举仕途,痴迷游历名山大川。不过受“父母在,不远游”的孝道思想影响,他一直未能成行。

李寄不仅天资聪颖,学识深厚,他还是一个铮铮铁骨的男子汉。听闻清兵入关,年轻的他登上由里山,痛哭了一场。而当清军高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闯进江阴城时,他积极投身抗清运动。后来运动失败,清军屠城,李寄悲愤至极,绝食于花山顶上,幸被乡人发现救回才免于一死。

后来母亲去世了,毫无牵绊的李寄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自己的逐梦之路,他要像父亲一样,远游秦中,射猎贺兰、太白。

公元1650至1659年,李寄先后六次出游,足迹遍布江苏、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河南、陕西等地。

多年的游历生涯使得李寄对父亲的崇拜中又多了深深的敬意。想起父亲耗费大半生心血著成的巨著毁于战火时,他心痛不已。于是,他立志要在自己死前将父亲的游记重新搜寻整理成书,让它传于后世,以慰老父在天之灵。

当时的《徐霞客游记》经过多次毁损,已面目全非。没有母本,修订工作根本无法进行,所以当务之急就是找到一个比较完整的本子。于是,李寄四处奔走打听各个抄本的下落。

得知父亲的手稿因战乱流失于宜兴一位叫曹骏甫的庠生手中时,已经65岁的李寄兴冲冲拄着杖专程去求取。当曹骏甫告诉他,这部抄本18年前已辗转到宜兴史夏隆处时,他又去马不停蹄去拜访已经73岁的史夏隆。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史夏隆家里,李寄终于见到了那部梦寐以求的抄本。他如获珍宝,将其买下连夜背回江阴由里山,悉心整理编撰。然而这个过程同样艰辛又曲折……

在整理的过程中,李寄发现史夏隆抄本中存在很多人为篡改的地方,而且涂抹严重,字迹难辨。于是他一张张一页页地对照,把篡改的地方一一改正。实在看不清,他就把稿子对着太阳照,以便看清里面被墨汁涂掉的字迹,再把它恢复过来。而他多年的出游经历,此时也派上了用场。

在幽静的山居庵秀峰阁内,李寄将宜兴所得抄本和自己手头几种抄本互相对照,并结合平时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对其加以校勘、补充。终于,在历经五年的艰辛之后,李寄辑成了一部相对完整的《徐霞客游记》,人们称其“李介立抄本”(李寄,字介立)。而这个版本是后世所有《徐霞客游记》版本的母本,因此又被称为“诸本之祖”。

李寄一生从未走进徐家大院,但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父亲徐霞客未竟的心愿。而当这部游记整理脱稿时,李寄已是70高龄。当时他已年老体弱、重病缠身。

1690年,72岁的李寄在贫困与病痛中孤独离世,他一生未娶……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