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座次怎么排
“唐宋八大家”(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和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这个称号是如何得来的?在宋人心目中,“八大家”和现在的又有何不同?
从一套课外辅导书说起
淳熙四年(1177年),南宋孝宗皇帝翻阅江钿编纂的《圣宋文海》这部宋朝诗文集,颇不满意。他让有关部门先校正再发行。这年11月,翰林学士周必大夜班当值,就和孝宗说,《圣宋文海》这部书收取本朝诗文虽多,但庞杂无法度,不如让馆阁重新编定,这样才能传之后世。孝宗觉得有道理,参知政事王淮推荐了自己的老乡、秘书郎吕祖谦来主编。
吕祖谦奉孝宗旨意,费时一年,编纂了一部《皇朝文鉴》。这部《皇朝文鉴》一经编成,各地纷纷刊刻,十分畅销,南宋学者王应麟还将它列为科举参考书。这部著作,共收录王安石337篇、苏轼289篇、欧阳修170篇、苏辙47篇、曾巩44篇、苏洵14篇,计900篇左右,约占全书3/8。由此可见这“宋六家”在吕祖谦心目中的地位。
吕祖谦很喜欢“宋六家”的文字,在给内弟曾德宽的信中,他写到:今去试尚远,且读秦、汉、韩、柳、欧、苏、曾文字,四六且看欧、王、东坡三集以养根本。
三苏文章被列入皇家编著,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知道,崇宁二年,徽宗曾下诏禁毁三苏著作,连带苏门四学士的文章,都在禁毁之列。当时所有印版都被销毁。蔡京第四子蔡绦在《西清诗话》中多引用了几句苏黄议论就遭到堂官弹劾,被勒令停职处分。这种情况直到孝宗登基以后,才得以反转。
除了奉皇命编辑《皇朝文鉴》外,吕祖谦还编纂了一本给士子读的课外辅导书《古文关键》。在这本书里,吕祖谦选了不少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人文章,进行评点、勾抹,各标举其命意布局,以示初学门径。这种集中选取唐宋八家文章作为士子的学习范本,在历史上也是首创。张云章在这本书的序言中说:后卷论策为多,又取便于科举。
“取便于科举”,这句话说到了重点。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有语曰:'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吃羊肉”指科举中试,士子跻身肉食者。三苏最擅长“议论之文”,而南宋科举中,策、论最为重要。策、论的好坏常常决定了成绩的好坏。三苏文章能成为士子的课外必读书,也就不足为奇了。
吕祖谦的这本学子课外辅导书影响非常大,到清末都流传不衰。这本书虽没有明确“唐宋八大家”之名,但这种八人并举的做法影响了后世的编选者。
宋人的“八家”和现在的不一样
吕祖谦虽然编选了一套畅销课外辅导书,但他的编选还是引来争议。比如他的好朋友朱熹,便和他的意见不一致。
朱熹对王安石很是不满,他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王安石落到孔子手里,必然要受到“少正卯之诛杀”。朱熹对三苏也极为反感,他还说过这样的话:东坡初年若得用,未必其患不甚于荆公。
这是告诫弟子,不要去学三苏的文字,没一个好的。
朱熹喜欢的是欧阳修和曾巩的文章。但和他以及吕祖谦在哲学界鼎立而三的陆九渊,却让弟子不要去学曾巩。他的弟子请教他如何写作文,陆九渊说:“读《汉》《史》、韩、柳、欧、苏、尹师鲁、李淇水文不误。”
除了朱熹、陆九渊这些教育界、哲学界的大家,宋人心目中的“唐宋八大家”都有谁呢?学者邓建在现存“宋人选唐宋文”选本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12种,做了一项统计,发现在宋人心目中,排位前十名的散文家,除了我们熟知的唐宋八大家之外,还有张耒、吕温、朱熹、司马光等人。其中按入选次数多少来排定前八名,苏轼稳居第一,有9种选本选了他,其次是欧阳修(9次,但平均名次没有苏轼高),接着是韩愈(8次)、柳宗元(8次)、王安石(7次)、曾巩(7次)、司马光(6次)以及张耒(5次)。也就是说,三苏中只有苏轼入选,另外两个名额被司马光和张耒顶替。
邓建认为,司马光为宋代文章大家,苏东坡称他“文词醇深,有西汉风”。正如明代马峦所言:“温公之文不在六大家之下,而不与并称者,德业掩之耳。”所谓“德业”,是指他写出了不朽名著《资治通鉴》,光芒遮盖住了他的散文成就。
至于张耒,在苏门四学士中,最晚去世,当苏轼等人相继辞世后,陆游、范成大等人尚未诞生,张耒成为当时文坛领袖,风光一时无两。入选宋人“八大”“十大”名单,实至名归。但时间线被拉长以后,张耒文章的成色黯淡了下来,被踢出局,也在情理之中。
明代出现“唐宋八大家”称号
虽然在宋代,“韩柳欧苏曾王”等八人频频入选各种选本,但“唐宋八大家”这个称号却要到明代中叶才出现。
明代前期,占据文坛统治地位的是“台阁体”,行文以雍容典雅、平正稳妥为尚。万历年前后,以李梦阳、李攀龙为代表的“前后七子”对这种平庸呆板、缺乏生气的文字非常不满,希望能以复古的形式抵制台阁体,改变文坛风气。但他们提出的复古是指“文必秦汉”,汉以后的文章一代不如一代,就不要读了。
茅坤、归有光等人又是另外一种观点,他们既反对台阁体,又反对前后七子,他们标举唐宋与之抗衡。也就在这一时期,茅坤编纂了《唐宋八大家文钞》。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唐宋八大家”这样的称号。此后,这个称号便流传下来,而“八大家”的座次也基本固定下来。但有的选本也会将这八人的座次稍微做些调整。学者付琼对明清时期出现的34种唐宋八大家选本做了统计,发现各选本基本是按照先唐后宋排,其中“韩柳欧洵轼辙曾王”这个排序虽最为稳定,但除了欧阳修坐稳第三把交椅之外,其他位置都或多或少有所变化。比如八大家中的第一名,明代王宠在选本中给了柳宗元,其他33种选本都给了韩愈;第四名,有5种选本给了曾巩,其他选本都给了苏洵;第五名,有5种选本给了王安石,更多的是给苏轼,等等。
在三苏排名中,基本是按辈分来排的,苏洵在前,苏辙殿后。排第八名最多的是王安石,有22种选本都让他“叨陪末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