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隔离,如何「好好宅」
(一)
想到这里,我又被气死一次了......不提也罢,不提也罢,还是赶紧回到这篇文章的主题,如何「好好宅」。
对我们广大普通群众来说,最近这段时间好好待在家里,好好做自己的事,便是对国家最好的贡献和自己最好的疏解。
虽然我也知道,很多人已经宅到快要爆炸了。无聊、焦虑、想出去、不想被「困」在家里......是最近朋友圈的主旋律。
但换个角度想,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在家里,无论什么样的时间,都是我们自己的时间。因此,如何「好好宅」这个话题,其实就等于「如何用好自己的时间」。
“如果因为焦虑恐慌而让这几天没有意义,那损失的时间也是你自己的损失。”今天看到这么一段话,深以为然。
(二)
理财中有个很重要的概念:复利。相信大家都懂,不解释。
其实不只是理财,复利思维几乎可以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核心就是「做时间的朋友」。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如何安排自己的空闲时间。但有些选择,注定是「时间的敌人」。比如一直看无聊的电视剧,玩游戏,没有意义的加班,一遍又一遍的刷手机,打麻将打牌等等。这些选择,不会让你未来的时间更值钱。
而有些选择,虽然一开始几乎看不到什么反馈,但一定会在未来越来越有价值。比如健身,比如读书,比如学习。
从复利曲线上看,这些选择下前期仿佛一直在黑暗中摸索,你不知道自己在前进,还是在后退,或是原地踏步。
这种时候,放弃才是正常人的做法。在达到拐点之前,可能99%的人已经放弃了。
但是,如果你相信你选择了「时间的朋友」,最艰难的阶段,请一定要“看”到拐点之后的光芒。在和其他事情发生冲突时,请赋予它们优先权,不要把它们无限期推迟。
(三)
当下这段时间,不妨把它看成是一个假期礼物。我们可以利用这段时间来整理自己,去想点什么,学点什么,看点什么,与家人交流等等。一直以没时间为理由没做的事情,现在正是个好机会。
不管做什么,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树立长期或短期的人生目标。失去这种「目标感」,很容易让人陷入一旦拥有大量空闲时间,反而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干什么的境地。
很多人都梦想达到“财务自由”的状态——不用为了赚钱而奔波,可以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他们一辈子都没法「财务自由」,顶多叫「退休」,因为他们压根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做什么。
当一个人没有属于自己的目标,就很容易把别人的目标,或者说身边人的期待当成自己的目标。比如升职加薪,结婚生子,买房买车,考公考博......不是说这些不好,而是要区分这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如果不是,其可怕之处在于无法拥有实现目标的充实感,也很容易将自己的快乐建立与别人的比较之中。
(四)
疫情当下,从温州回到杭州已被封印在家的我,最近的活动掰着手指头数数有以下这么几项。
也不止是最近,其实我在家的主要活动向来就只有这么几项(作为一个资深宅,甚至可以把在家俩字去掉)。
活动1:看电影、电视剧、各类节目
小学毕业前我非常喜欢看电视。后来上了初中,家里把电视搬走了,说是怕影响我学习,渐渐的我就几乎不看剧了。
这带来的后果是我长到这么大也几乎没看过几部电影、电视剧。每次邀请小潘一起看电影,他常惊叹xxx这么经典的电影我居然没看过。
怎么说呢,我还挺喜欢我这没见过世面的样子的😂,就没有剧荒的时候。
宅在家里,看剧不能成为唯一的活动,否则容易头晕脑胀,四肢无力,眼冒金星,乐趣自然也少了几分。适当搭配以下活动效果更佳。
比如,在家看视频看到脑袋晕沉沉的,觉得一点意思都没有,就逼自己看两本书,这样就马上又能体验到看剧的乐趣了。(我可真是机智)
活动2:看书
没事多读点书,能让人长脑子。( 从这次疫情也看出来了,有些人根本就没脑子)
不管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最重要的是读自己感兴趣的。别老让自己读一些看不进去的书,也别老逼自己觉得读完一定要记住什么,把读书看的越正式,可能就越有距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