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性格适合谈恋爱?
很多人在选择另一半的时候,都会纠结一个问题:
我究竟要选择什么样的伴侣?
今天我想跟你逐一来聊一下。
不可否认,遇到一个跟你相似的人,你们是容易互相吸引的。
因为彼此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很容易产生共鸣。
即使两个人的兴趣爱好有所偏差,但彼此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会相同。
不少研究也表明,我们容易会被那些与自己有相似价值观、人生态度和兴趣爱好的人吸引。
比如美国心理学家Theodore Mead Newcomb做过一个实验:他找了一批学生让他们住在一起,其中有性格相似的,也有完全不同的。
过了一段时间再观察,结果发现,那些性格相似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而性格相反的,即便朝夕相处也很难成为朋友,甚至火药味很浓。
这也证明了人际交往中的相似性原则:相似会让他们会互相吸引,更容易彼此喜欢。
看到跟我们比较像的人,我们会更加放松,莫名有一种亲近感。
因为相似感容易让我们感到自在,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肯定。
选择和性格相似的人谈恋爱,因为彼此三观比较一致,更加能够理解彼此,相对的你们磨合起来也会更加容易,恋爱后关系往往更加稳定和舒服。
我们会选择性格相反的伴侣,从心理学上来说,是因为我们希望通过互补,去完善自我的心理倾向。
因为对方表现出了我们无法表现的东西,或者说,是被我们自己深深压抑的东西。
就好像有些人长着一副粗狂的外表,却有一颗细腻的内心;有些十分冷静的人偶尔也有冲动的一面;有些看似坚强的人也会躲在角落里独自抽泣,这便是我们内心的隐性性格。
很多时候,这种隐藏的性格更需要释放。
而当你遇到一个显性性格恰好是你的隐性性格的人,你就会有一种被补偿和释放的快感,就像是找到了自我缺失的那部分。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把我们未表现出的、被压抑的那一部分自我称为「影子人格」。
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除了表现出来的样子,也就是自己常常「对外」的那一面,还有个与之相反的,潜藏内心深处的「影子人格」。
比如说,一个很理性的人,他特别在意道理规条以及应该怎么做,可当他强调「理性」的时候,就不知不觉地压抑了自己「感性」的那部分,把它藏在了潜意识深处。
因为人都是完整的,不可以做到完全理性,当你遇到一个具有自己「影子人格」的异性时,也就是对方拥有你所「压抑」的特质,或者是你缺乏的特质。
你会格外被吸引,因为跟对方在一起时,你的「影子人格」也获得了滋养。
选择和性格互补的人谈恋爱,往往格外有激情,因为未知和新鲜,在一起也能够弥补彼此的需求,完善自己的人格。
听起来,性格相似和互补,都各有各的好处。
不过,只要谈恋爱,往往也都会有矛盾。
性格相似的人,刚开始俩人因为「心有灵犀」,会有一种亲近感,但是时间久了,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你现在就能看到你们老了的样子,有一种老夫老妻的感觉,相对来说,也容易缺少激情。
性格互补的人,开始因为彼此的差异而相互吸引,相处时间久了,你会发现你们的差异越来越明显。
而当你们进入磨合期的时候,就会暴露原先就存在,只是刚开始没有意识到的问题,于是矛盾和争吵就接踵而至了,甚至两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就好像《三十而已》中钟晓芹和陈屿刚开始的样子,性格上格格不入,没有共同语言,晓芹喜欢养猫,陈屿喜欢养鱼,宁愿4个小时和鱼四目相对,也不愿和晓芹多说一句话。
「人们会因相同而有所联结,因相异而有所成长。」
其实选择性格相似还是性格互补的人,并没有最佳的答案,就好像世界上并没有最合适的人,每一种也都会有好处和不足。
如果非要问答案,我建议是「大部分相似,小部分是互补的」。
有相似的地方,会减少你们相处的矛盾,两个人更容易互相理解,即便有争吵,也能理解彼此的思维方式,能够减少很多冲突,所以关系也相对更稳定。
你们会有一致的三观,很多共同话题可以聊,但是你们又有不同的地方,可以互相学习,即便有些小争吵,也像两个啮合的齿轮,是你们让爱情的链条运转起来了。
但光运转起来还不行,你们还得为突破差异给这条链条加点润滑油,比如深刻理解和体谅对方,比如满足彼此的真实需求。
就好像对方想要一颗糖,就不要给对方一个苹果;对方想听一首歌,就不要只是起舞,要多去对方心里瞧一瞧他真正渴望什么。
总之,无论是性格相似还是互补,都有过得很幸福的情侣和夫妻,并不完全决定最终的发展和关系的质量,核心关键还是在于两个人能否摈弃性格不合的借口,愿以成熟的姿态去磨合,愿意花时间花心思去维持这段关系,才是感情长久的要素。
有研究表明:最幸福的亲密关系,愉悦幸福互动的次数和吵架冲突的次数比例,应该在5∶1左右。
也就是说,当你们有1次争吵或冲突,之后要记得多往「爱的账户存钱」,增加你们愉快的互动去消弭那一次的不悦。
不要把一起吃饭、看电影,甚至发生关系视为恋爱的常态,却漠视了更进一步的互动,结果就是还来不及感受到爱,先感受到恋爱的破坏力。
然后张口就以「性格不合」提出分手,殊不知,那只是你不愿磨合的不成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