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一千个春天(中)

当我第一次知道,端庄优雅、仪态万方的“国母”宋庆龄女士,身高只有154厘米时,我还是有点小小的惊讶。

但是,这样娇小的身躯里,却裹藏着一颗强大的心。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她,可以冲破年龄的差距、世俗的不解,不管不顾,毅然决然地嫁给比她大27岁的孙中山。

即使他们在一起朝夕相处的时间,仅仅只有十年;即使丈夫病逝那年,她仅32岁,且无一儿半女;即使造化弄人,政治无情,比她大4岁的姐姐宋霭龄和比她小4岁的妹妹宋美龄,至死都不再与她往来,但,她都无怨无悔。

因为,她曾拥有和孙中山共度的那一千个春天。此生,可以无憾。

宋庆龄和孙中山的结合,再没有比“志同道合”四个字更能说明一切了。

1887年,海南文昌人、基督徒宋嘉树,娶了同样是基督徒的浙江余姚人倪桂珍。婚后,宋嘉树一边传教布道一边兴办实业,成为上海较早的买办商人。夫妇俩先后生育了6个子女:宋霭龄、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宋子良、宋子文。看着这些名字,感觉他们一家,几乎撑起了一部民国历史。

1893年1月,二女儿宋庆龄出生在这个当时中国极其少见的、有着西方生活方式的富有家庭。

1894年夏天,28岁风华正茂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途经上海,与30岁的宋嘉树相识相知。在宋家,孙中山见到了一岁多的宋庆龄。历史的诡谲之处在于,有谁会料到,21年后,他俩竟会成为夫妻呢?至少,宋嘉树第一个不相信。

孙中山侃侃而谈,他的革命理想和革命激情,深深感染了宋嘉树。从此,宋嘉树全身心地追随孙中山,成为孙中山的重要财力支柱。在宋家的客厅、书房和餐桌上,“孙中山”三个字,成为被父亲提起的频率最高的英雄。或许,从那时起,宋家的孩子们,就对孙中山充满了崇拜钦佩之情。

1907年,14岁的宋庆龄赴美国威斯里安女子学院攻读文学专业。1911年,听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专制统治时,远在大洋彼岸的宋庆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一口气写了《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她热情欢呼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

1913年8月,怀着满腔爱国热情和振兴中华的理想,宋庆龄学成回国。回国途中,她先到东京看望随同孙中山流亡日本的父母。这一次,她终于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英雄孙中山。

当宋庆龄站在孙中山面前的时候,孙中山着实大吃一惊:“长高了,是个大姑娘了,19年前我还抱过你哩!”当他看过宋庆龄那篇耳目一新的文章《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情》后,更是连连称赞,说:“你不是革命直接参与者,却写出了如此精彩、催人泪下的好文章!”这次见面,年轻、美丽、聪慧、富有朝气的宋庆龄,给孙中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缘分,妙不可言。但此时孙中山的处境,却十分不妙。先是被篡权者袁世凯宣布为大逆不道之人,又被外国政府所抛弃,四面楚歌,一片狼藉。但是,宋家父女,一直都是孙中山坚定的支持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绝对忠实的“死粉”。从让女儿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就可看出宋嘉树的真心。先是宋霭龄,1912年从美国学成归国后,担任孙中山秘书。1913年3月“二次革命”失败后,遭到通缉的孙中山流亡日本,宋嘉树毫不犹豫地率领家人一起到了日本,让宋霭龄继续担任秘书。宋庆龄留学归来的一个月后,宋霭龄辞去了秘书一职,回上海与孔祥熙结婚。宋庆龄接替了秘书工作。宋庆龄对革命的炽热之心,如同一支火炬,照亮了孙中山一度灰暗的心。或许,对于有着共同人生追求且彼此欣赏的两个人,擦出爱情的火花,是早晚的事。在和宋庆龄的朝夕相处中,孙中山真切地感受到了她对他事业和精神的不可代替的支持。宋庆龄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孙中山,并愿意为他和他的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多年以后,宋庆龄向美国著名记者、《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 Over China)作者埃德加·斯诺谈到过她与孙中山的婚姻。她说:“或许,我当时并不是爱上他,而是出于少女罗曼蒂克的念头,但这是一个好念头。我想为拯救中国出力,而孙博士是一位能够拯救中国的人,所以我想帮助他。”

不过,在宋庆龄如愿嫁给孙中山之前,是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式的反对的。

让宋嘉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孙中山到底施了什么魔法,让他两个担任过他秘书的女儿——霭龄和庆龄,都能情不自禁地爱上他?

宋霭龄曾经追求过孙中山,这在当时是世人皆知的事。不过,孙中山并没有接受宋霭龄的爱。但是,遇到了宋庆龄,孙中山却再也无法自拔。即使双方相差27岁,那又怎样?

1915年6月,宋庆龄为她和孙中山的婚事,返回上海家中征求父母意见。不出所料,父母激烈反对。宋嘉树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是一个基督教家庭,我不允许我的女儿给任何人做妾,哪怕他是地球上最伟大的国王、皇帝或者是总统……”

被软禁在家、不得出房门半步的宋庆龄,情急之中,给孙中山写了封信,问他是否还需要她?自己应该待在家里?还是回到他的身边?她的女仆帮她把这封信偷偷送到了邮局。孙中山收到信后,情绪低落,茶饭不思。痛定思痛后,他做了两件事,一是与元配卢慕贞解除婚约,二是派人把宋庆龄从上海接回来。

于是,在仆人的帮助下,宋庆龄爬窗逃走,1915年10月24日抵达日本东京,孙中山在东京车站迎接了她。10月25日,在日本友人庄吉家,49岁的孙中山与22岁的宋庆龄结婚了。

婚礼上,孙中山送给新娘的礼物,竟是一支手枪。他说:“这枪配了二十颗子弹,十九颗给敌人准备。最后一颗,是危急时留给自己的。”宋庆龄含泪点头,接受了这个男人的所有深情。

令人感慨的是,尽管对这桩婚姻很不情愿,但宋氏夫妇仍然补送了一套古家具和一幅百子绸缎的被面给宋庆龄作嫁妆,并且仍一如既往地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可怜天下父母心。

从1915年10月25日至1925年3月12日,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波澜壮阔的十年,也是宋庆龄一生中最幸福的十年。1916年3月,宋庆龄和孙中山自日本返回中国。从此,夫唱妇随,共同演绎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不朽的爱情传奇。

十年间,宋庆龄全力投入孙中山领导的捍卫共和的斗争。无论是讨袁,护国,护法,还是筹办黄埔军校,发动北伐战争……孙中山的所有重大行动里,都有宋庆龄娇小却坚定的身影,不离不弃,生死相随。特别是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的那场武装叛变,即使宋庆龄差点要动用孙中山送她的那把手枪,也依然临危不乱,将生的希望留给孙中山,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而且,是怀有身孕的自己。那场叛乱中,陈炯明炮轰广州非常大总统府,欲置孙中山于死地。危急关头,为了不引起叛军注意,宋庆龄让孙中山秘密撤离,自己留下来掩护他。她深情地看着孙中山说:“中国可以没有我,不可以没有你!”说服不了宋庆龄的孙中山,只好只身先逃,留下50名卫士保护夫人。两次避过叛军耳目,终于到达黄埔永丰舰上,脱离险境。

在孙中山走后半小时,叛军开始发起进攻。宋庆龄无异于藏身炮火连天的地狱中,数度与死神擦肩而过。她刚逃出总统府房间,屋顶就被炸塌。她刚穿过天桥,天桥就被炸断……生死关头,她对卫士说:“不得已时就用枪打死我,决不能落入叛贼之手。”几经危难,死里逃生,终于在次日登上永丰舰,和孙中山会合。那一刻,正如宋庆龄多年后回忆的那样,真如死别重逢。

让孙中山痛心疾首的是,由于精神高度紧张和炮火惊吓,宋庆龄不幸小产了,这是她一生中惟一的一次怀孕。从此,再也没有生育。

此情此景,让我想到了《来不及说我爱你》中的静婉和沛林。男儿膝下有黄金,只跪父母与苍天。堂堂承军主帅,一直那么骄傲自负的沛林,在得知静婉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失去了孩子的那一刻,心如刀绞,痛苦地跪倒在地,任凭悔恨的泪水,肆意流淌。孙中山那时的心情,必定也是这样的深深遗憾吧。

1925年3月12日,带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憾,孙中山走到了生命的终点。日夜守候在病榻旁的宋庆龄,眉宇间,是无限凄苦和哀愁。眼泪,总是婆娑了双眼,却丝毫留不住丈夫远去的脚步。谁见幽人独来往,飘渺孤鸿影……

孙中山走后,宋庆龄忍住悲伤,强打精神,不忘先生的遗愿,为革命四处奔波。哪怕是与宋霭玲、宋美龄撕破姐妹情份,甚至分道扬镳,也不曾放弃她和孙中山共同的理想和追求。1981年5月29日,88岁的宋庆龄,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她说:“假如一切事情都要再重复一次的话,我还愿意同样的生活。”

或许,是信仰,让她走得如此坚定;或许,是和孙中山的爱,让她走得如此美丽;或许,是那一千个春天,永远在内心深处温暖着她,激励着她,让她即使在最孤独的时候,依然觉得,她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