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谷雨,一个“伤春”的好日子,准备好告别春天了吗?
“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 ◆ ◆
内容来源 | 二十四节气
图片来源 | 网络(侵删)
◆ ◆ ◆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九,谷雨节气如约而至。
话说今年的气候真的很奇怪,上个月本以为夏天来了,这个月又套上了厚衣,但是今天,谷雨来了,终于可以彻底告别寒冷的天气,可以放飞自我了。
除了天气越来越暖和,雨水逐渐增多这些自然现象以外,谷雨还有许多人类赋予它的意义,比如和仓颉造字有关的谷雨传说,谷雨三候的征兆意义,以及文人特有的伤春传统,都在这个节气中体现了出来。
01
▲
谷雨传说
谷雨的来历挺有趣,相传当年仓颉老师造字,后有“昔者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老百姓对这段文言文的理解就特别接地气,说老天爷本来要奖励仓颉老师做出的伟大贡献,可是仓颉不为自己谋福,而是为全天下着想,对老天爷说:那就请您让老百姓五谷丰登吧!老天爷一听,这还不简单,大手一挥,天降谷子雨,于是乎,人们为了纪念这一天,就有了谷雨。
这当然只是个美丽的传说,节气这玩意儿具有农耕民族的智慧,是有科学依据的,先民们经过对大自然的观察,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的自然规律,有俗语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谷雨一过,只要老天爷不作妖,基本上寒潮就算结束了,天气越来越暖,雨水越来越多,老话儿怎么说,“春雨贵如油”,这时节的气温和雨水,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自古以来,谷雨都是种植棉花的标准,每到这天农民伯伯就开始播种棉花了,今年咱们都懂的,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吃着中国的饭,砸着中国的锅,在中国卖棉制品,却拒绝使用中国人的棉花,这他娘的哪有这好事?
今天这个播种棉花的日子,也再次表明我的态度,祝愿我们的棉农,在今年能喜获丰收,产出最棒的棉花,直接糊到无耻外企丑恶的脸上。
嗐,我又扯远了,写文章总控制不住脱缰的野狗般的思维。
02
▲
谷雨三候
一年有12个月,共24节气,恰好每个节气半个月,15天左右,分为三个五天,每个五天有其代表性的动植物生长规律,称为物候,每个节气有三种物候,谷雨的三候是:
“一候萍始生;二候鸣鸠拂其羽;三候戴胜降于桑。”
前面说了,谷雨断霜,天气不再寒冷,水面的浮萍是一种非常脆弱的植物,超级怕冷,不能经霜,所以一旦水面开始生长浮萍了,就说明寒冷天气不会再来了,这就是一候萍始生。
鸣鸠就是布谷鸟叫,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谷雨物候,布谷鸟的叫声是“布谷布谷”嘛,但是人类的脑洞多大啊,谷雨本来又是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时节,也是一些农作物播种的时节,于是先民们就认为布谷鸟其实是在说“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大概是最早的谐音梗了。
但是很抱歉,人类大概是自作多情了,因为布谷鸟叫,实际是在求偶,“拂其羽”就跟孔雀开屏一样,要把自己打扮漂亮,来吸引异性的目光,跟提示人们种庄稼是没有什么关系了。
一旦接受了人类这种“以动物为预兆”的脑洞之后,就再也回不去了,人类还说“鸣鸠不拂其羽,国不治”,布谷鸟也很苦恼,我只是不像去年那么爱美了,怎么在人类看来,就成为要天下大乱的征兆了呢?
其实也有一丢丢道理的,布谷鸟在谷雨时节“拂其羽”,是因为正好这是它们换毛的季节,因此才要轻拂梳理,如果某一年布谷鸟没有这样做,说明时令气候异常,不适合动植物生长,地里的庄稼就可能歉收,一旦老百姓吃不饱肚子,闹起了灾荒,就极有可能闹出事情来。
同样的,第三候戴胜降于桑也有这种预兆,古人认为戴胜是一种具有教化意义的鸟类,如果戴胜鸟没有落在桑树上,说明国内的精神文明建设没到位,百姓素质会出现滑坡。你像上面那一段,从“鸣鸠不拂其羽”关联到“不适合动植物生长”,用以证明“国不治”的合理性,实在是我强行自圆其说,而这个戴胜鸟的预兆,我实在是圆不过来了。
其实,这一候的主要意义是在于,提醒人们,戴胜鸟降落在桑树上,则蚕宝宝要降生了。而桑蚕都关系到古代的国民生计,也非常重要,因此人们很重视这个现象,自然也就有资格进入节气三候了。
03
▲
伤春时节
至于标题中说,谷雨是伤春的好日子,又有什么道理呢?
因为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六娃,也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半个月之后就要立夏了,古代文人都有伤春悲秋的传统,伤春伤的是什么?是百花凋零,春光易逝,谷雨是春天的尾巴,诗人们有一个算一个,都要抓紧这最后半个月,好好把春伤一伤。
前面说了,浮萍生是谷雨的物候,也是晚春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巧了,浮萍这玩意儿漂浮在水上,就很容易给人一种漂泊不定的感觉,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或是生活在乱世的文人,敏锐地捕捉到了浮萍这一特点,开始大做文章,前面那句“风起于青萍之末”就出自宋玉的《风赋》;
王勃同学《滕王阁序》那句“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把浮萍的漂泊感诉说得淋漓尽致,还由此诞生了萍水相逢这个成语;
杜甫老师《巴西驿亭观江涨,呈窦使君二首》说:“漂泊犹杯酒,踌躇此驿亭。相看万里外,同是一浮萍。”
杜甫虽然不是生活在真正意义上的乱世,但那时候的唐朝也真是不能再乱了,杜甫又是一个一生贫苦、四处漂泊的人,独在异乡为异客,几杯酒下肚,有生如浮萍之感,就再正常不过了。
牡丹花也是谷雨节气的重要物候,唐朝时牡丹可谓国花,人们把杨贵妃比作牡丹,雍容富贵,刘禹锡作《赏牡丹》诗说:“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这都是赞牡丹之美;王维也写过一首《红牡丹》,前两句写:“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红花绿叶,娇艳可爱,这是花开时的美,可是后两句王维老师又开始多愁善感了,写道:“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花开时那么美,花谢了怎么办?
红颜易老,春光易逝,春光啊春光,你可懂牡丹的心,你又懂不懂我的心呢?
———— / END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