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名医-孟诜简介
“药补不如食补。”这是如今很多都市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但“食补”究竟发端于何时?发端于何人?恐怕很多人都答不上来,更不用说以一己之力开创中医食疗学,被誉为“食疗鼻祖”的孟诜(shen)了,因为名字过于生僻,导致了解这位唐代名医的人并不多。
孟诜(shen)是唐代汝州人,著名医药学家、食疗学家。他开创了中医食疗学,著作《食疗本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食疗专著,集古代食疗之大成,与现代营养学的原理相一致,被誉为食疗学的鼻祖。
孟诜(shen)生平尤其重视各类食药禁忌,提倡守中致和、稳中求效,晚年因治愈唐睿宗李旦旧疾,睿宗以“孟氏岐黄、余泽百世”之意,赐孟诜中医膳食养生药号“孟余堂”,由孟氏后人传承至今,已经入选省市两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孟余堂的招牌方剂“三宝”和“回春五方”成为中医食治经典,至今仍在造福一方百姓。
据史料记载,孟诜为孟轲的第三十一世孙,是汉代从山东迁到河南的一支。孟诜,就是孟子众多后人中非常杰出的一位医学家。
孟诜自幼饱读诗书,在年轻时就进士及第,后来调往长安任职。后来无意中拆穿了武则天的药金赏赐,让武则天知道后,恼羞成怒,被贬为台州(今浙江台州市)司马。
公元701年,孟诜外放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任刺史,据史料记载,孟诜为官,清正廉洁,喜欢深入实地考察,几年下来,将同州治理的井然有序,当地百姓亲切的称为孟同州。
公元705年,年已84岁的孟诜要求告老还乡,皇帝批谁了他的要求。孟诜他回到汝州老家,在鹿台山养老。公元710年,唐睿宗李旦即位后,想起了自己的老师,下诏让孟诜进京,欲加以重用。孟诜以年事已高为由上书回辞不就,李旦考虑到老师的年龄,同意了他的要求。第二年,李旦下诏赐孟诜锦帛一百缎,又诏令有关部门每年春秋两季,为孟诜特别提供羊酒糜粥。
晚年的孟诜不恋官场,潜心钻研医药学术,并为百姓舍药治病,深受乡里称赞,名声远扬。
孟诜广收民间验方,叩访名医良土,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知识。迈向名医,还需要更高水平的名医指点,公元674年,孟诜遇到了他的老师——当时的传奇名医孙思邈。孙思邈是药王,也是医神。见到孙思邈后,孟诜就被这位医神的知识和医德所折服,据新旧《唐书》的记载,孟诜对孙思邈“执师资之礼以事焉”。
孟诜孜孜不倦的向孙思邈学习各种药方和医术,尤其是食疗养生方面的知识。经过数十年潜心研究,在晚年,孟诜终于完成了《补养方》,后经张鼎增补,改名为《食疗本草》。
孟诜告老还乡,居住于鹿台山中,经常采集草药,精心炮制,食药养身。据说这位老爷子虽然年事已高,但鹤发童颜,力如壮年。有人请教保养身体的方法,他说:“要想保养好身体,必须善言不离口,良药不离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