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凯 | 历史厚重感与时代前卫性并举一一读汤清发“大道”系列长篇有感

历史厚重感与时代前卫性并举
一一读汤清发“大道”系列长篇有感
文|刘凯

数年前,作家二叔赠送一本与人合著的《邓州民间故事》一书,让我清晰地记住了另一位作家的名字,“汤清发”三个字。
前段时间,在邓州文化界的交流群里,由于互相的关注和相互的欣赏,甚至是钦佩和敬仰,偶然机会,我见到了作家本人,并且拜访了他,话叙了很多很多事情。
虽然我们都属于那种不事张扬,行事低调的类群,但网络细节上的关怀与倾心,溢满心间,才得以能够相邀而坐,煮茗品茶,把水言欢,共诉衷肠。
闲聊之即,谈之近况。爱好文学的人,到一起,免不了离不开老本行,读书写文出作品。我年幼,表尊重,先自我介绍,无甚大就,只是业余爱好,娱乐把玩而已;作家一番高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间是社会人生,“三观”、人文、社会,无所不能,口若悬河,似长江黄河之水,滚滚而来,汹涌澎湃,让人受益匪浅,记忆犹深。听君一番话,胜读十年书。
俗话说,农民到一起,聊的都是他们所关心的身边事、重要事,无不是谈天谈地谈庄稼。文人到一起倾吐的最多的当然也是自己关心和向往以及寄托情感释放兴致的东西了,最近读了什么书?写了什么作品?写哪种境界意象范畴的文章了?要谈的方面太多太多,不胜枚举。
谈笑之间,作家无意中流露出一个讯息,说者无意,听者留心。我便在聊天的间隙里,委婉详细地打听了他最近创作的路数。经不住我再三的软磨纠缠,作家还是道出了现阶段创作的近况简介。
“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简单说一下写这个题材的概况,可以说这部作品是我十五年来的心血之作,分一、二、三册,全部完成估计在二百万字以内,也算是我在有生之年的大部头作品了,可以说倾注了我一生的汗水、时间、情致与劳作,以后再写也可能都是些小打小闹的东西了,我只想把这暂称为晚霞三部曲的文字,给它精雕细琢,打磨锃亮,最后让它能够成为一部在我意念之中的亮光之作,我一生为文,也算有个交待,有个安慰,有个完结,不白做个文化人而后悔和遗憾。”
听着这一腔发自内心肺腑的声音,我很震撼,也很感动,更能感同身受,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去体味,是很有感触的,并且触动了我内心那根柔软的神经,也很欣慰,至少给了我榜样的力量,心想,这不就是我早年以来一直的愿望与期冀吗?
我怀抱着对文学虔诚敬畏的心态,对作家倾慕敬仰的心情,像个佛教徒般竟然大言不惭,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提出了讨要作家刚刚完成的手稿残卷,想一读为快,想尽早感受大作的浸润与蕴含,更想满足灵魂深处的求知欲与蕴涵丰富的精神财富宝藏。
作家看我欣赏拜读大作的心情极诚极盛,耐不住我的一味死缠硬磨讨要,还是很欣慰地满足了我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求知欲望和读书至诚之心,把样版书赠送我一套,并且一再对我说,不吝赐教,多提意见,感恩感谢,我受宠若惊,一时语塞。
得之此书,欲近年关,刚好可以利用春节的假期,这大把的、难得的整块时间,好好去拜读品味此部大作了,也为自己在这空暇的时段里,体验一下另一番年味大餐的山珍海味的美食大肴,荣幸之致,何乐不为呢?
感受着天上掉下馅饼的美事,幸运地砸到了我的头上,这是机遇,也是巧合,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爱好文学的人,骨子里都是心理相通,灵魂相吸的,趣味相投的,因为诗与远方是我们共同的理想,我们却又都在做着灵魂的摆渡人。
藉着春节年假,利用空暇时间,不管白昼黑夜,夜以继日,从不懈怠,更没有感觉疲劳困乏,而是用心细心耐心,精心感悟,细致品味,赤笔描画,点点圈圈,圈圈点点,光摘抄与备注就用去了几枝自来水笔,终于在廿日之后,拜读完毕,精细化的感受也铭记在心间,不敢怠慢,很有话想说,也许那就是自己独特的抒怀与体味。
汤清发,供职于邓州市劳动就业中心。百度有言,邓州作家,编剧。代表作有已经上映的剧本《目击者》,被搬上影视屏幕,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刚接到这部作品,我就在纳闷,也许这种感觉是每一个人首次看到都会有的,作家是以“大道系列”命名的长篇小说,让人不免一下就会想到这是部描述关于释佛道家的作品,有人怀疑,说明你是用心去赏阅,真心去浏览作品的。刚开始我也有这种认为,当读完全部篇章之后,才感到这是一种误解,误会太深的自我理解感觉,事实却是一部另类的现当代体裁作品,也便心中阴影随着书本的掩卷闭合而烟消云散,飞奔之九霄云外,荡然无存,这就是我现在的感觉与体会。
古语说,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一种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境界。在文中就是常理,正确的道理,指最高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合于大道。老子《道德经》曾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思想范畴,表示“终极真理”,本原、本体、规律、原理、境界等等。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道生万物,道于万事万物中,以百态存于自然。不管是形容宽阔的道路,还是正确的道理,这都是文中要讲的实际内容和说明的理念。它融入了《易经》的真谛,提出了人为个体,蜉蝣人生,皆是因果关系所致,有因即有果。俗话说的好,不是不报,是时候没到,早晚都有那么一天来临的,只是论个迟早好坏而已,报应必然会来。他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篇幅章节中,无不释放无疑,展现明示,为的是为轮回人生所铺垫,打腹稿,更是为作家美好的真实意图,善意理想埋下了坚实的伏笔,打下了过硬的基础,夯实根基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自古以来,就有那么一说,人是环境的产物。俗话说,工作会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这就道出了什么样的环境能影响到什么样的人,什么环境也能造就什么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毛泽东也说过,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凡事都是有缘由的,都是讲因果报应关系而存在于这个社会的。作家就是站在这个历史的致高点上,利用自己无限宽广的心境,渊博的学识和那双能够发现美的智慧眼睛而来写作这幅大部头作品的,可见,作家的无私无畏,善良纯真,挚诚可信,用自己微薄的臂膀来弘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可以看出作家本身的高度认知感和义务为人民着想的社会担当。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就是这样,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大众,胸怀天下,望眼欲穿,身体力行,勇于承担。
当我现在给你说,这部作品的起点之高,规格之高,也许你会不相信什么,那你就只有一直往下看作品的篇幅设置及情节创建和谋篇布局,就会认为我说的都是事实,因为作家创新出同行类作品的几个第一,他完全是冲着茅盾文学奖的作家和作品而去创新创造和谋篇布局的,架势扎的很大,马步弓的很远,格局布的全面,实属一部奇文,可以看出,作家本身是耗尽了心思,花尽了心血,付出了汗水,而得出的结晶之作。
掀开书本,第一章节,我便读出了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忠实《白鹿原》的味道,作家架构设置了一个谶语的出现,陈忠实是让一个巫师和地方文贤之人,综合出现一种症状,在那个生他养他的光秃秃的荒原上,造就出一个神话传说,一种奇怪的景象,那就是白鹿的出现,征兆着吉祥,甚至是光亮与黑夜过去、黎明的来临,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为下文做前奏、做铺垫,更引出下文的一波又一波的故事情节的递进发展,充满神话色彩和传奇味道。而本部著作,亦是通过传说汇龙岗镇卧龙岗村有一种吉祥之兆,有一种白色神龙,白色祥云的降生,那是吉人自有天象,卧龙岗定要出大富大贵之人,才高八斗之象,这又是为下文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引出下文的精彩部分,充满神秘色彩,打下坚实壁垒。从而由《易经》的角度解释这种因果报应,有因必有果,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不是没有报,是时候没到。只是时间早晚而已,由学识、水准、天分、努力,以及后天环境和人为因素所造成,是相辅相承、不可分割、互补互照的生活共同体。
再就是《白鹿原》有个朱先生,那是个秀才乡贤,有先见之明,凡事经他嘴巴一说,那都成了真理和哲理,好像是个被作家贯了个神化了的人物,他的话也成了神化了的语言,让人不信都不行。信则有,不信则无。出神入化之人的言辞,那就是潜意识代表了上天的指令和信仰寄托。恰恰汤清发在本部作品里,也自始至终贯穿了一种意念,说不清道不明的一种幻觉中的思想,完全把《易经》中那种哲学思想和农民愚昧无知的思想完全结合起来,重点突出了学识渊博,知识水准极高,无所不懂,无所不能的孔泽惠老师从父亲孔尚古说的汇龙岗是一块福地的预言说起,给儿子做了个局,下了个套,留住了这个从泥土中来,又回到了泥土中去,接近泥土的知识分子,把自己的所学所识,和继承父亲的志愿,让他一生倾注在这块再熟识不过的土地上为人民、为学子,教书育人,算命占卜,择吉卦象,指导前程,曾经为他的好友金正南的儿子他的学生金龙骧无数次的升迁与遭遇都能指点迷津,逢凶化吉,一次又一次,一波又一波,也便把他的名字给叫成了“假半仙”也不为过,他是教书先生,又会易经八卦看相,他就是个被泥腿子、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动人民神化了的人物,在人们心中十二分敬仰的半仙护体的半人半仙模样,直叫人们有因难就找他化解,必能克服掉矛盾,还是个和事佬,农村最有威望的知识分子,这就和《白鹿原》中的朱先生是近似相等被作家刻意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受人敬仰的乡贤人物代表,非常神秘并且有真知灼见的罕见人物,他们两个人物虽然不在同一部作品中,但却共有异曲同工之妙。
诗词中讲,“落日西山里,清风扑面来。”读汤清发的作品就是一种美的享受,犹如春风扑面般清爽美感。从职业的角度来讲,也能体会出这个大千世界的美丑与无奈。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的《高兴》一书,描述的是以刘高兴为代表的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劳动人民,无学识、无阅历、无素养、无水准,却想来大城市里觅事过活,挣扎拼搏所经历的一部血泪史,从拾垃圾到捡废品,再到收破烂,一波三折的人生曲折经历,描绘出了这个群体的世态万象,来抨击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余华的《兄弟》,里面也讲述了一个叫李光头的人,也是从收废品起步,到最后发财,一步步走向富裕之路,而他却是心理扭曲,情致变态,做出了他的个人生活世界里的多个棱面,说明太多的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诠释了社会的角角落落和人类的心路历程。而本部作品,汤清发也塑造了一个同类人物,那就是田安文的命运多舛,从出生就背负着被命运玩耍的戏份,没有生存念想的人,为了果腹饱肚,只能想方设法,绞尽脑汁求生存,从到处捡破烂到最后成为这个行业的佼佼者,再到走向不同的行业成为翘楚,一段人生成长的履历。三部作品,作家都着眼于社会的最低层,关注着同样的一个群体,低层劳动者,说明这个群体是需要全社会去关护关注,引起人们警醒的。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作家,都是具有像菩萨心肠的圣贤人士般去为劳苦大众执言说话,去为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祈祷祝福的。
著名作品余华的《活着》,讲述的是徐福贵经历了人生所有的困苦艰难,就是最后剩下了自己的一头牛,还要勇敢地活着的情感故事大戏。从这部作品就可以看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凡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部作品诠释了整个人生成长的发展现状和真谛。不管生活的再苦再累,好好活着,活着就有希望,有生命就有一切。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活着就能创造奇迹,创造一切,只要你努力去干,就会拥有希望的一切。人一旦连生命都没有了,何谈其他?这也是为本部作品中描写的人们能够跳出生活的牢笼,给了最完美的答复和最道地的诠释。
俗话不俗,情感是文艺流淌的血液,没有感情交织的文学作品是枯燥乏味的,也是毫无生机的,这就相当于一个人的细胞综合体,是由无数个器官机能组成的,身体里无时无刻不是滚滚流动着支撑生命动力的精神支柱,人要过的就剩一张躯壳了,活着也就没什么意义了。从本部作品的最重量戏份情感大戏上来看,有贾平凹《废都》和陈忠实《白鹿原》,以及《红楼梦》和《金瓶梅》的戏份存在,非常吸睛,和引人入胜。俗话说的好,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凑个热闹。的的确确大多数人,在这浮躁的社会,信息碎片满天飞的今天,难能坐下来欣赏一幅大部头的作品,最多都是看个热闹,找个乐子,调节一下生活气氛,没有多少人会用心去细读、去品评、去体味文学作品中真正要表达的现实意义和时代精神,这才是作家写作的真实意图,而非人生生活的虚化浮夸,不着边际的幻觉描绘。
一言以蔽之。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是一句市场竞争造就的广告词,但也是实实在在的大实话,在下面要写的内容里面很能体现出个中味道。就拿作家布局的金龙骧与田安文的出生处世做比较来说吧。金龙骧出生在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属于黄道吉日,预示着此人将来一定会大富大贵,飞黄腾达,出生就是一种吉兆,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人肯定不会太差,俗话都是这么讲的,传说也是能够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流芳百世的。而田安文却出生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恶月恶日出生的人儿,预示的就是不吉利,灾星降生而已,也就是家人、外人所称谓的“妨主精、丧门星”,更是被父亲都想塞尿罐施肥的被抛弃的人儿,甚至在家排行老三,又叫做三狗子的称呼,反正都是不中听的恶毒叫法。可事实却相反,田安文是个善良务实,踏实肯干,吃苦耐劳,上进争气的正能量满满的精神实质,而金龙骧却是出身名门,家大业大,养成了他的不学无术,社会习气,骄奢淫逸,坑蒙拐骗,为了自身利益,无恶不做,甚至是逢场做戏,玩弄伎俩,溜顺拍马,谄媚逢迎,唯利是图,贪得无厌,不择手段,玩弄权术,贪污受陏等等的非君子作为。就是在作品中形成了这样的一条大线索往下发展的,也是最大的一条主线,对立面,根据人物的成长规律,情感的发展变化与事业的向前推进而自然形成规则而生成自然发展。本部作品一直都是围绕着这个大况,而沿着这条主线向下循序渐进的。自始至终,阐释的就是严谨的围绕作家心里面画出的那个框框,人是个体,蜉蝣人生,都是因果报应所致的主题和心灵情结,这是作家灌输《易经》真谛的人生哲学哲理范畴,从头至尾,都突出这种火焰味十足,说明作家本身就是个正能量满满的人,有顾全大局,彰显善良大爱,胸怀天下的真实理想,一种潜移默化之中的情致与爱。
从金龙骧与吴小月的学生时代的感情纠割,直到偷吃了亚当与夏娃伊甸园中的禁果,生米煮成了熟饭,却又闹得分道扬镳,不欢而散。从田安文英雄救美郑桂莲,到桂莲与安文的情路坎坷,一对有情人恩爱万分,却被迫有情人难成眷属。这两段感情戏,形成了鲜明对比,人物形象昭然纸上,是非分寸,不言而明,读者心中都有一杆称,那是良心的公平称。
从金龙骧对孔泽惠老师的独生女独拥所见,淫邪威逼,让她委屈就范,成为了他的胯下性伴,可以看出龙骧的作恶多端,什么坏事,他都会千方百计,在所不惜。不管使出什么浑身解数,耍出任何卑劣手段,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贪婪本性;从费有为与梦瑶的忘年恋可以看出,梦瑶在对费公子的失望和对感情的绝望之后,竟然潜意识中爱上了善解人意,成熟稳重的费市长,一结伉俪,没有一点功利色彩,是真爱,互相吸引,互相倾情,走到一起,也是必然的结果。从这组对比的色彩就可以看出来,金龙骧的玩弄权术,不择手段,为了尝鲜,为了讨女人欢心,并得到任何自己想要的女人,没有他不敢做的事情。
这部作品中,贯穿的最大亮点,完全都是围绕着正反两面的对比而展开铺排的,每一人物,每一场景的粉墨登场,都是形成鲜明对比的。因此,不难让读者只要拜读作品,不期而然,就会评判出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的对立阶级立场,很容易很简单很明晰就可以看到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的自我取舍,正确与错误只在一念之间。
一部成功的小说作品,不单单是一个方面的片面性呈现,而是全方位的展示体现,是总体全局性铺展实质的。一部让人能够永远记住的作品,它会考虑到太多的方方面面。如:受众人群、民间性、口语化、历史感、时代感与艺术享受等,太多了,不胜枚举。在这里,我只想略谈一下作家的语言灵动性和民间口语化所展现出的方言、土话和口语,就可以看出作家是扎定民间,走在民间,又奔向民间的情怀,作品来源于生活,又步入生活,最后又回归于生活,然后完全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体现的是上乘佳作的范畴。
阅读着这部大作,我的心情提得很高,像十五只吊瓶打点滴,七上八下的,内心的汹涌澎湃,翻江倒海,让自己都感动不已,感触颇深,收益甚大。自然亲切的话语、用词,让人感觉不是在看枯燥无味的文字,而是在与书中人物对话,在与作家本人交流心情,沟通思想,这才是本质,这才是读本部作品最大的收获。如:“儿大不由爷、见不得人的事、肚子里的蛔虫、眼皮往上翻、翅膀没硬就想翻天、信则有不信则无、妨主精丧门星、一回生二回熟、憋着一泡尿、倒在锅里热热、心提到老高、一颗悬着的心才算着了地……”;“走乡串村、颇有微词、夹着尾巴、贼娃子、翻腾过、披麻戴孝、养老送终、有聚就有散、救命稻草、粗蹋粮食、翻白眼、烧火做饭、连明扯夜、三脚猫、假婆娘、走亲戚、破烂寒酸样、不买姐姐帐……”;“常言说女孩子是个菜籽命,嫁个当官的做娘子,嫁个杀猪的翻肠子。咸吃萝卜淡操心。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救人如救火,人命关天。五马六羊,吃了长疮。人吃五谷杂粮,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一回生二回熟。从小看大,三岁看老。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常言说猫来穷狗来富。……”太多太多的民间乡人聊天的口语、方言、顺口溜等词汇量的大加使用,显示了作家能够放下身段,走到村乡僻壤中去,潜心钻研,体验生活的不易,用这些似聊天、拉家常、闲侃的民间口语化词汇的语言使用,更地道,更接人气,减少了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隔膜,更受众,更能走到人们的心间,让文学的语言普遍化、生活化、平常化,平易近人的作为,更能直接融汇贯通于人们的大脑意识之中,灵魂深处,让人更直观地去接受,更容易去变通理解,这也是本部作品受到热追捧的重要原因之一。
通读整部作品,详细做了笔记,不难发现,作家汤清发挥舞如檩大笔,绘就此部大作,那是倾注了毕生精力,在工作的间隙,查找资料,翻阅文献,又加上自己的博学多识,勤读苦练,以及社会阅历、见识、素养、水准等一一展现,从文字中就可以看出,定位之高。用作家极其敏锐锋利的眼光,站在历史的致高点上,书写内心世界的高深莫测,蕴藏幽邃意景。
通过拜读本作,不难呈现,作家为写这部作品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从文笔、从情节、从人物描写、从故事的始终、从情感寄托、从要赞美什么、抨击什么……,就可以看出来,作家已不是停留在多年前的讲故事和叙述事件上,而是展现的是小说的意象与境界,从奔着无数部茅盾文学奖作品和无数位茅奖的作家的追随与并步,甚至内心有种赶超历史大作的意念,但我这是臆断,不代表作家的思想本意。因为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求上进的人生也是惨败的人生。所以说,作家的起点高,立意新,著笔阔,意景深,这就是作品的高度。
阅读大作,我深有体会,作家能够把大千世界,沧海桑田,事无巨细,完全囊括笔下,抒之笔端,可喜可贺,可点可叹。作品能够集社会性、民族性、趣味性、艺术性为一体,容历史的厚重感与时代的前卫性并举,已抒写出了不可一世的大作本质,说再多的溢美之词也道不尽文章的丰富内涵,只有细心品读,精心体会,才可意会个中滋味与奥秘的。
截止今天,书是读完了。掩卷深思,群情激奋,感慨万千。廿多日夜,欲近月余。一千多页的码数,近二百万文字,行稠字微,密密麻麻,终读完毕。思前想后,辗转反侧,寝食难安,夜不能寐。联系上下,深入事中,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大气磅礴,境界高深,蕴藏丰富,涵盖甚广。拜读此作,心潮澎湃,论及意义,深远幽长。

-End--

图|网络

作者简介:刘凯,笔名文青。80后,河南邓州人,市作协会员,爱好广泛,现为自由职业。从幼至今,一直有着文学梦想,笔耕不辍并小有成就,作品散见新闻报刊,微平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