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文字的亲密接触是近两年的事情,准确的说是自新冠疫情以来小区开始封闭管理后开始的,那时节我们全家跟全国人民一样老老实实呆在家里,吃了睡,睡了吃,自己也有了大把的自由支配时间,干点什么有意义的事呢?刚好有同事刚申请了个公众号《七里河文苑》,她邀请我做了编辑,忽一日在那上面读到另一位同事写的《追求心地高尚永远是人生的风向标——读观人生》,那文字生动,感情细腻,我甚至还特地到学习强国上看了一遍根据路遥小说改编的电影《人生》,电影拍的很美,故事情节也是早在中学读小说时就很熟悉的,只不过原来读小说时对两个细节印象更为深刻:一个是巧珍学高加林讲卫生,故意在井口刷牙让村人看,另一个是小说结尾高加林丢掉工作被遣回村时有个小孩子在坡上唱着的信天游“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深感文字的无穷魅力,可以长时间影响一个人!作为微信的忠实用户,多年来我已经养成了每天阅读、评论并分享转发时文的习惯。当其时,对于身边那些不时能写点文章甚至著书立说的亲朋好友如:郝新超、井子先、李海波、陈迥、刘丰茹、张会玉等敬仰莫名!而自己以前写的多是些工作总结、报告类公文,实在是味同嚼蜡!唯一一次感觉有成就感的是2019年春节学校征集西大门的春联,我撰写的那副对联在匿名的情况下被选中!然后春节前的腊月二十八,家家打糕蒸馍贴花花的时候被学校高高张贴在西大门两侧的圆柱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根植邓州铸师魂,育德启智凝心聚力立足二高育英才。虽然算不上工整对仗,更经不起推敲,但挂在西大门每天都能看到也算是作品在公开发表吧!唉,扯远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光看别人发表文章而自己只是搬运工,只为他人做嫁衣,难得有作品问世不免有些遗憾、有些失落。终于,贵人、大人物出现了!媳妇有一天突然对我说,“你也写呀,你写了每篇我给你打赏五十块!”我一听心里乐了,哈哈,反正下班后闲着也是闲着,晚饭后窝在沙发上扣掐点文字既是一种休闲,还能挣媳妇的钱!于是写了第一篇《皂角树》,写好后发给同事,心里惴惴不安,生怕退稿。结果才女同事二话没说,精心编辑并配图后连夜就给发了出来!我转发文章到亲友群后,大家都惊诧莫名,谁都没想到我也会写文章,而且还给发表到公众号上去了!媳妇也信守诺言,除了在公众号文章下打赏,还给我发了50元红包!受此鼓舞,后来我接连写了《桑葚树》《名字》等练笔习作,但遗憾的是“七里河文苑”公众号申请的比较晚,没有留言功能,大家的想法没法在文章下分享。不知什么时候进了文学圈,加了“豫西南文学”执行主编曹李晓的微信,后来一聊居然是高中时候同一届的二高校友。既然是叔伯同学,交流自然轻松惬意,毫无压力。于是开始把在备忘录上写好的第一篇稿子《苇子》通过微信直接发给她,也是极神速地第二天就发表了!当看到我的文章有了精美的插图、悦耳的音乐,我原来干巴巴的文字竟然在公众号里焕发出生机来,仿佛文字被铅印出来一般的兴奋,尤其是文章下面总会有亲友或者文友颇有见地的留言和支持,感觉就是和大家愉快地聊天,这无形中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继续写下去的动力。我先是写印象中老家曾经熟悉的过往,《西河》《菜园》《唱大戏》《土灶》《红薯》等乡村生活系列练笔,后来慢慢涉及到城市的学习生活,如《户外,约起》《音乐,听起》《细节,做起》《减肥,瘦起》《扶贫,帮起》《酒韵诗说》《留白》《鸡肋》《打球》等。就这样,不知不觉地,2020年自己居然在多个公众号杂七杂八地发表了整整二十篇文章!我就在想,每年练笔习作咱也定个小目标,能达到二十篇就算不错了吧!而从元月份开始到现在,我粗略统计了一下,练笔目前也已经有十篇了!距离完成本年度的练笔计划还有十篇任务,接下来的半年我想还得加油!至于媳妇的红包,她在鼓励我开始写后就变了风向,她看我已上钩,不发红包都写哩一个劲儿,那红包自然就免了!发了三次后无论怎么提醒她,依然是再难觅踪影!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到自己坚持练笔的兴致。因为我发现通过文字我收获的更多,写作的意义远不是金钱物质可以衡量,古人提出为人处世的最高标准“三不朽”,即“立德立功立言”。其实用现代话来说,“立德”,即树立高尚的道德;“立功”,即为国为民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此三者是虽久不废,流芳百世的。咱一介草民,能“立言”,能留下点不让自己今后翻看时脸红的文字,能给有缘结识的友人一点正向的启迪和生活点缀,其实就很知足了。尤其值得庆幸的的是刚刚过去的这个五月,我有两篇文字经过编辑修改后发表在了邓州的党媒《今日邓州》上了,是不是也挺意外的呢?练笔的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朋友圈,结识了越来越多的文坛高人,除了以前认识的张德品、张珂等,这两年陆续又从网上认识了张天敏、张书勇、曹李晓、江燕、王崇菊、朱睿、程金顺、滕跃堂、杨柯等,有些真还没见过面呢。通过文章我甚至还意外收获了不少粉丝,不止一次地会有朋友当面称赞我,“写的真是接地气呢”“哎呀,写的就是我想说的呀”等等,看他们认真的样子,不像是在骗我。说明TA们认真地看过我的作品,对于一位作者来说,还有什么比作品被认可更令人欣慰的事情呢?尽管我心里比谁都清楚,自己那点文学功底实在过于浅薄,别人的赞许可能更多是一种客套,但管他呢,好听话谁不愿意听?能激励自己更进步,这样的点赞之交也是需要的。只是自己要时刻保持清醒,保持空杯心态,有自知之明就行。在不断扩大的文友圈里,我也不断地被新的使命、新的愿望召唤着。今年春节,老家东院在南阳工作的玉东二哥知道我爱好写作,特地给我带了两本书:《性定菜根香》和《听涛观澜——南阳散文四十年》,之前他还在微信里鼓励我多读读水兵老师的作品;还有邓州市知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河南省范仲淹文化研究会理事、邓州市红学会会员张宗成老师跟我虽然只有一面之交,但作为微信好友我们通过文字多有了解,他也托同事把自己的新书签上名字后送给我;还有我高中时教我历史的井子先老师在自己的新书《老弦杂谈》刚一出版就送我一本;还有红学专家、邓州市红学会郝新超秘书长的《妙谈红楼十二金钗》……与这些文字结缘的老师们勤勉、谦和,真的是学习路上的贵人!他们的这些书都百看不厌,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车上和办公室的桌上,一有空就翻出来看几篇,这些文章都透着熟悉的味道,读来甚是亲切。随着写作体验的持续深入,我对生活的思考多了,文笔也顺溜了。以前文章都是五六百字,现在轻轻松松一千多字跟玩的似的,你看,就这篇文章我一不小心写了3276字!在文学圈子里呆久了,慢慢地开始受邀参与了公众号《七里河文苑》《豫西南文学》《豫西南文萃》的编辑工作,其实主要是对文章咬文嚼字,做好文字校对的啄木鸟。公众号文章正式发表前,执行主编会把临时链接第一时间发过来,我在文章的错别字还有不通顺的地方做好标记,然后主编修改后就可以正式发表了。这样的工作其实几年前我作为邓州市红学会会员,就一直为学会的《红学研究》杂志做着纸质稿件的校对。所以对文字还是有一定的敏感性,后遗症就是凡是自己所到之处,只要有文字甚至标点符号,不管中文、英文,只要不规范我都想指出来,管他当事人领不领情!为维护语言纯洁,没有得罪谁一说。有一次在焦作云台山景区,游客中心那个“问询处”结果写成“问讯处”,把我吓了一跳,“问讯处”那是警察找你喝茶的地方,游客谁愿去呀?还有表侄发朋友圈哩,高招志愿填报咨询结果写成“咨讯”,我就给他留言,要么是提供资讯,要么是提供咨询。至于临时链接里修改的的文字还真的多了去了!咦,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是不是也在做维护文字权威和纯洁语言的事情呢?不知不觉地,啰嗦这么多,只要就是想说,现在是自媒体发达时代,文学的门槛早就向普通人开放了。勇敢的写吧,写的越多,你会越有灵感,对生活的认知会越深刻。文学爱好者,拿起笔吧,用笔书写这个伟大的时代!
最后以清代诗人袁枚《遣兴》做结吧:“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趁着周末,为完成May主编的约稿,我信口开河了,不到之处,敬请海涵!
稚子尤恐语不全,
而立方悔舌多言。
知易行难堪尽意?
三分人事七分天!
作者简介:柳禹,网名登顶揽胜,河南邓州人,教育工作者,邓州市红学会会员。自我介绍:一介书生,登顶揽胜。今日斗胆,冒昧出现。诗书花茶,爱好很杂。球技一般,圈子第三。忙里偷闲,户外爬山。偶有文字,付诸小圈。正业教研,红火开展。感恩相识,情义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