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靠本事吃饭
靠本事吃饭
常见报刊、网络、电视或街面上有招聘启示之类的广告,说真的,每当看到这些,我总禁不住有点儿悻悻然。总觉得知识和本事这东西,果然是一种不随人俯仰的硬头货,尽管至今有些人瞧它不起,但它却用事实向人们显示,它不仅做起事儿来那么顶用,而且此后人们的吃饭也将越来越多地仰赖于它。
靠本事吃饭这句话,不要说在前几年,便是现在,在有些人听来,仍然可能是一句相当刺耳、颇含有点离经叛道的话。甚至有人因了我的这句话打份小报告上去借以邀功,也是说不定的。不过,我以为,历史的车轮总是沿着正轨前进的。它既然早已把小报告之类的秽物碾之于轮下,那么它也就必然要把那些总是同知识和本事做对的鬼域甩进沟壑,而朝着靠本事吃饭的时代飞奔。
在中国,原是不曾有过靠本事吃饭的时代的。虽然在远古,从有巢氏的构木为巢,燧人氏的钻木取火,伏羲氏的始作网结,神农氏的遍尝百草,便被推为首领或奉为上皇的传说里,可以寻觅出一点靠本事吃饭的消息。自那以后,情形可就完全两样了。几千年里,不但是饭有种种,而且吃法也大有不同。皇上老子进“御善”、吃特饭,凭的是世袭;豪门权贵吃霸饭,凭的是出身、门第;势利之徒吃混饭,靠的是钻营巴结;至于真正靠本事吃饭的“士”,则真是为数寥寥。自然,在历朝历代的皇上老子里,也确实很有几位尊贤爱才、看重本事的,也很下过几道求贤诏之类的玩意儿,而且也确实很有一些出自平民的“田舍郎”,靠了本事,或封为上将,或登上宰相宝座的。然而,这些人当中,一旦上朝理政,大多便往往反转来,施展保位固宠的权术。有的虽为清官,也不得不拿出很大的精力和本事来对付官场中惯有的暗斗,以求得安身立命。有的是一面对付暗斗,一面做点事,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且横遭指谪,物议纷纷;有的虽在有生之年斗得几分胜利,但当其想认真做一两件事情的时候,已经是老之将至,精疲力尽了;有的竟是一辈子也对付不完暗斗,本想做点事情的宏愿,最后不得不化为烟埃,随着主人一到进入了坟墓。曾几何时,知识和学问总是那么不值钱,不大被看重,不少人的心缝儿上,做官的权术,处世的哲学,钻营的法门,关系的联络,才是最为实惠的东西。朝于斯,夕于斯,不遗余力,这实在是很可悲哀的。
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时下的或招聘,或承包,或招标,他们所体现的只是一条,即谁有本事有能力就用谁。什么出身哪,门第啊,权术啊,裙带呀,关系呀等等 ,这些几千年传下来的曾经作为某些人用来吃霸饭、吃混饭的护身符,都将失去灵验而变得毫无用场了。自然,在这里争总还是要争的,但只是合情、合理、合法的竞争。
也许有人问,此后的用人就再也不看“德”了吗?用人之于德的关系,我是没有什么研究的,不敢妄加评说。不过,我却觉得,自己并无知识和本事,靠了权术或者种种关系占据了位子的,大概总是有点缺德的。至于用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德”,我以为,以自己的知识和本事,为社会尽点绵薄之力,这就是“德”,最大的“德”!此外,还有什么呢?
插图/网络
作 者 简 介
郭怀福,北京密云人,自去年7月至今先后在《作家荟》《邺城文学》《文斋堂》《今日作家》等文学平台发表散文、诗歌、小小说、杂文、随笔共60余篇。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名誉顾问:戢觉佑 李品刚
文学顾问:周庆荣 王树宾 白锦刚
法律顾问:王 鹏
总编:琅 琅
副总:蔡泗明 倪宝元
编审:孟芹玲 何爱红 孔秋莉
主编:石 瑛 赵春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