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
距离,是一个常用的汉语词汇。既指空间或时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也指感情、认识等方面的差距。闭上眼睛想一想,由距离衍生的一些事情,如嚼橄榄,回味不尽。就地过年,成为今年春节新常态。原本相约过年期间见面叙旧的老同学,只能电话问候、微信祝福。我在黄石,他在福州,这一种距离,就叫思念。初中毕业至今四十多年了,彼此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当年愣头青的样子,尽管手机适时传送了两人西装革履或便服出行或碰海爬山之类的生活照片,人还是那个人,模样还是那个模样,但多了富态的啤酒肚,少了挺直的硬身板,多了男人的沉毅,少了少年的清纯。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抗拒不了。不过,彼此思念没有因距离而淡化,千山万水阻隔不了浓浓的同窗情。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吃紧期间,他特意选购线面肉松、芙蓉李干等福州土特产和1000个口罩,满载一腔情义翩然入我家门;劲牌持正堂药业生产的防疫中医药配方颗粒一面世,我就立即采购12盒,寄向福州,寄予绵绵厚意。我与他,因物理意义上的距离而分隔,彼此思念却无长短,彼此懂得而无远近,天各一方,恰似陪伴左右。距离,确实是一个奇妙的数理存在,它还是表征内心的一把尺子。杭州的朋友跟我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单位通过公开招考,录用了一名公务员。公务员硕士研究生毕业,长得身材挺拔,剑眉星眸,可是人在“朝”中,他却这山望到那山高,大事情做不来小事情做不好,写不清楚“通知”,理不顺当“总结”,还时常抱怨给他压担子的人,厌烦给他补台的人。朋友是办公室主任,沙哑着喉咙问,老兄,问题到底出现在哪儿?虽说咱虚度半百有余,但在企业摸爬滚打过十余年、在机关磨练过十数载,大大小小的事情也经历不少。像他这样的公职人员,在我们身边不乏其人。他们的“巧板眼”说穿了“漏水”,无非是不懂得珍惜工作、不懂得善待同事之间的关系、不懂得稀罕已有,心的距离比身的距离要远得多,远到不知道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朵花可以点缀春天的美丽,一颗螺丝钉可以带动机器的运转,分不清真实与幻想,把很遥远的距离,看的近在咫尺。就像屌丝,每次胡吹海吹自己很快能写好一手钢笔字,殊不知歪七斜八还隔着十万八千里。
还是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乔布斯说得好,“对自己工作满意的唯一方式,就是要相信你正从事着的是一件了不起的工作。要干一行,爱一行。要用心去寻找你的职业兴趣点,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你方能越来越珍爱你自己的岗位,越来越善待你手头的工作。你与自己的岗位之距离,就越来越小了。”生活的残酷性就在于,看上去两三步的距离,也许一辈子都走不完。而生活的迷人恰巧反过来:一辈子都跨不到的距离,却能给人一种看上两三步就能到达的错觉。譬如当年陕西长安县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才子陆步轩毕业后辞去公职,以杀猪卖肉为业,一时间舆论哗然。我老家的表哥与我论理时,说打死他不会相信。当确认这是真实的新闻之后,老表惶恐不安地看着我,嘴里就像含了一串冰糖葫芦,呜呜啦啦说了半天,我才听明白,“北大毕业的还卖猪肉,那读书有什么用?”我理解我老表的心情,他从不外出打工,守住几亩水田旱地,看到的距离就是老家横直几里的路程。北京大学是中国高等学府金字塔塔尖,他以为陆步轩已经站在最高处,看见的月亮就近在眼前了,那够到月亮还不容易吗?然而无情的现实,让老表固有的观念土崩瓦解。好在陆步轩后来“庙堂无作为,肉案写春秋”,给母校北大捐赠了9个亿的人民币,用自己另类的前半生证明读书无用论,是最大的谎言。我老表脸上的皱纹都是笑意,似乎陆步轩就是他的儿子,逢人就说,读书和没有读书、读多与读少完全不一样,还是要读书呀。唯有读书,才会产生不一样的思维方式,这就是距离!有人又说,有距离很好,距离产生美。的确,美感在适度的距离上产生,情感在适度的距离上升华。老画家易发生先生在创作山水画的时候,总是时不时地后退几步来观察自己的作品。我问其故。他左手握住下巴、右手提着画笔告诉我,这是为了更好地看清楚自己的作品。我梦醒,易老先生温情地与自己作品保持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又拓印出温情一片。我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春之兰、夏之荷、秋之桂、冬之梅,驻足远望,清香袅袅,扑鼻而来。如果趋步上前,贴脸而闻,顿感花香刺鼻、倒人胃口。忽然明白,看清楚了,就近了;而近了,也就远了。原本雄峻的山峰,欣赏其雄峻,无需身临其境;原本壮阔的大海,领略其壮阔,不必设身处地。亲人之间,距离是尊重;朋友之间,距离是爱护;同事之间,距离是友好;陌生人之间,距离是礼貌。保持距离,享受彼此的给予和付出,有杜鹃的艳丽,有百合的清新,有暖风的温柔,有白雪的冷峻。恰到好处的距离,能够撩开感情世界的闸门,拨动追求美的心弦,退一步海阔天空。小时候,我常常在故乡的石板路上追逐月亮,月亮走我也走,我跟月亮提花篓,总感觉月亮离我很近很近,近得我能与它勾颈搭肩前行。有一天,当我明白月亮离我很远很远,它在天上我在地上。我父亲在布鞋底上磕出旱烟杆里烟屎,瓮声瓮气地说:孩子,你长大了……
(载2021.2.2《黄石日报》第五版西塞山副刊)
吕永超,1964年11月生于湖北省武穴市梅川镇小金冲,大学文化,二级文创,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1985年创作至今,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电影剧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