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闪辞现象依然频发,冲动与理性的度怎么把握?
对于就业观坚信稳定一说的70后、80后而言,闪辞并不是一个多善意的词,它往往代表了过分的跳脱、过多的要求、自我定位于发展的模糊,甚至是难以融入集体。而对于闪辞的主人公来说,趁着年轻,多做尝试,找到自己喜欢的并愿意为之付出的事,未尝不可。如今,已没有所谓的铁饭碗,一份工作的价值也从谋生向自我实现倾斜。相比那些为了一份稳定工资收益而放弃了职业乐趣与自我价值的职场顽固派,他们在职场流离中无疑是快乐的。
“领导总是对我的工作这不满意、那不满意,又拿不出直接合理的修改方案。即使有挑不出错的时候,我也不会得到领导的表扬。”聊起自己的工作,已经离职的小刘仍然一肚子怨气。去年7月,小卓的新业务策划被要求推翻重来,这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从上司的批评教育到作出离职的决定,她只用了半天时间。离职时,小刘还撂下“狠话”:是金子总会发光,既然这里不称心如意,还不如寻找下一个栖身之所。
前不久,同为“90后”的小赵则选择从入职不足两个月的公司“跑路”。“每天从早10点到晚10点几乎都是待命的状态。如果十分钟内没有回复工作微信,上司的电话就打过来了。”小赵觉得自己躺在家的时间渐渐变成了工作时段,这样的状态让她在不断的高度敏感和紧张中失去了自己的个人生活。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将就”工作。许多人认为,自己不喜欢,就不会有工作热情。因此不断切换“赛道”,直至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时下,“一言不合就离职”“工作不是当初想象的模样就闪退”等“闪辞”现象也屡屡引发社会热议。
青年群体“闪辞”行为的背后,反映出的是社会环境的变化。“新兴行业带来的‘造富神话’引起了年轻群体如何进入薪酬提升‘快车道’的焦虑。‘996’等工作模式也为年轻人施加了更大的职场压力。”同时,社会上职位选择的丰富多元,也助推了“闪辞”现象。
但是一些人也在担忧“闪辞”这一行为在青年群体中的频发,也是一种潜在的职场与自我发展的风险和隐患。
有专家表示:“理性的辞职或跳槽能增强工作技能和环境适应能力,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一种形式,有利于青年的职业发展。而‘闪辞’主要体现为工作时间较短而频繁辞职,更多的是基于感性和一时冲动,不利于工作经验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但是“草率辞职后,如果没有再就业机会、就面临较大的失业风险,可能失去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
年轻人追随自己的意志自由选择虽好,但同时也要积极调整心态,努力主动去适应职场。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难以接受一个岗位的适应期,他们期待的是接受一个完美切合他们的工作岗位,当职业发展空间小、薪酬水平低、工作和生活不平衡时,自然就会萌生辞职念头!但也要努力适应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压力与问题,熟悉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挫折,在选择“逃离”之外,也要努力实现职场生活的自洽。可以辞职,但要经过深思熟虑,而不能仅靠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