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期仇英12幅绘画赏析
明代中期,院画势力日衰,“浙派”也渐趋末流。代之而起的是活跃于苏州地区的“吴门画派”。由于此时期苏州经济繁荣,各种工商行业发展迅猛,直接推动了文化艺术事业的兴旺发达。因此这一地区成为当地和四方文人聚会的最好场所。“吴门画派”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吴门画派以沈周为领袖,文征明继起,一时追随者很多,形成明代后期一大流派。同时生活在苏州的唐寅和仇英,也以绘画著称于时,和沈周、文征明一同被称为“吴门四家”。
“吴门四家”中沈、文、唐三家共同特点是都属于文人笔墨,仇英虽是职业画家出身,但画风受到文人画家的影响。他们四家的绘画成就,都是多方面的,他们技艺全面,题材广泛。所画山水,既能表现雄伟险峻的北方山川,也能描写清雅秀润的南方风景。他们运用熟练的笔墨,描写周围的园林景物,把表现文人生活题材的山水画提高到新的水平,开拓了元明清以来山水画的新境界。由于他们对后世绘画影响深远,也被后人誉为“明四家”。中期吴门画派沈周【庐山高】文徽明【万壑争流】周臣【春泉小隐】唐寅【山路松风】仇英【桃源仙境】
明代仇英(约1497-1552)字实父,号十洲,原籍江苏太仓,后移居苏州。中国明代绘画大师,明四家之一。
仇英尤其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
仇英是明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与沈周,文徵明和唐寅被后世并称为“明四家”、“吴门四家” ,亦称“天门四杰”。仇英在他的画上,一般只题名款,尽量少写文字,为的是不破坏画面美感,因此画史评价他为追求艺术境界的仙人。存世画迹有《汉宫春晓图》、《桃源仙境图》、《赤壁图》、《玉洞仙源图》、《桃村草堂图》、《剑阁图》、《松溪论画图》、《桃花源图》、《仙山楼阁图》、《莲溪渔隐图》、《桐阴清话轴》、《秋江待渡图》等。
仇英《汉宫春晓图》赏析
《汉宫春晓图》原件为绢本,长30.9厘米,横574.1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汉宫春晓图:本幅以春日晨曦中的汉人宫廷为题,描绘後宫佳丽百态;其中,并包含有画师毛延寿为王昭君写像的著名故事。
画中人物的服饰,有着典型的唐风;家具则具有明代特色。因此画中描绘的绝非汉代宫廷,而是汉人宫廷。
全画构景繁复,用笔清劲而赋色妍雅,林木、奇石与华丽的宫阙穿插掩映,铺陈出宛如仙境般的瑰丽景象。除却美女群像之外,复融入琴棋书画、鉴古、莳花等文人式的休闲活动,诚为仇英历史故事画中的精彩之作。
宫殿楼阁,山石卉木,宦侍宫娥,各执其事,描绘宫中嫔妃生活极为生动。画始于宫廷外景,晓烟中露出柳梢,花柳点出“春”,晨烟点出“晓”。围墙内一湾渠水,鸳鸯白鹇飞翔栖息。一宫女领三孩童倚栏眺望水上飞鹇。宫室内两宫女冠袍持宫扇,似待参加仪仗。一宫女凭栏望窗外孔雀。两便装宫女,一饲喂孔雀,一依傍门后。户外一人提壶下阶,三人分捧锦袱杂器侍立,一后妃拢手危立,注视宫女灌溉牡丹,牡丹左方一女伴随两鬟,一鬟浇花,一鬟持扇,上方填画屋宇阶棂。有一树似梨开白花,树下有人摘花承以金盆,有人采花插鬓,有人持扇迤逦而来。再左平轩突出,轩内女乐一组,有婆娑起舞者,有拍手相和者,,有鼓弄乐器者,有持笙登级者。轩后屋中两人正在整装。阶下六入围观地下一摊花草,同作斗草的戏,其余两人正匆匆赶来。上方门内两人却罢琴卧地读谱。正屋一大群人,弈棋、熨练、刺绣、弄儿,各有所事。阶下六人,捧壶携器闲谈。左厢两人弄乐。再左正屋中一人似后妃,画工为的写照。另有十余人拱卫侍从。最后宫女一人扑蝶于柳梢。柳外宫墙,男卫四人,分立于宫墙的内外。全卷于一组女乐处分为上下两辑,合为一卷,画工精细,色彩雅丽。
明代仇英《桃源仙境图》赏析
仇英 《桃园仙境图》 绢本设色 175×66.7cm 天津博物馆藏
桃源仙境图: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深受南宋赵伯驹兄弟工致一路画风的影响,又兼取刘松年精巧明丽的用笔、用色。全画以竖幅高远章法,分三层叠进,近景为深壑、小桥、流水,桥上有童子捧瓯而过。板桥过处,青草铺地,另一童子携食盒亢于岸头。隔小溪为山洞,内有钟乳石悬壁,有泉淌漾而出,洞口水边有一位仙者弹琴,两位仙者于旁静听,传神入微。仙者傍依的山根岩石间,有山桃杂卉伴卧松而开放,古松自右岸斜坡横卧于洞顶,松皮龙壳,青藤盘绕,与左岸山岩之山桃相呼应,境界超逸,非神仙之属,又怎能到这里生存!这是作品的主题部分。洞顶清霭虚掩处,有小路自云中显现,绕过山梁及松林,琼阁高筑与松柏相辉映,山涧有清泉,挟乱石而流泻,涧边杂卉仙草益发,石上小亭别具,山间浮云缭绕,斜晖之中,几组远山,一派云海,更使画面境界无尽。
明代仇英《赤壁图》赏析
仇英《赤壁图》绢本、设色,长292.1厘米,宽26.1厘米。辽宁省博物馆所藏
《赤壁图》是仇英按北宋词人苏轼的赋词原意、并仿前人与同代人《赤壁图》所创作。
仇英传世佳作《赤壁图》目前所见有三幅:一藏辽宁省博物馆,一藏上海博物馆,再者则是《石渠宝笈初编》著录的这一卷。前二幅皆绢本短卷,画的都是白露横江、断岸千尺,东坡与客泛舟中流这一情景。本幅则为纸本而略长,构思立意较前二图更为丰富美备。以石青、石绿为主色调,后段多了苇汀浅屿、石桥曲涧、秋林霜浓等山间夜景。其布局爽朗明媚,用笔工细绵密,敷色淡雅清丽,技法纯熟稳健,具有笔致墨韵,为仇英佳作。
仇英赤壁图之三绢本设色24.3乘以39.9上海博物馆藏
此画以宋代苏东坡《后赤壁赋》为诗意,描绘苏轼携友泛舟夜游赤壁的情景。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秋高气爽、月光如银的宁静夜晚极富诗情地融入于令人陶醉的画意之中。读者可以借画家营造的美景,去想象苏轼舍舟登岸,“摄衣而上,履腵岩,披蒙茸……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一夜游情境。
仇英赤壁图之一手卷纸本设色嘉德2007秋拍成交7952万元
此幅《赤壁图》上钤有“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及“三希堂精鉴玺”等印,笔法俊朗,风神秀雅,气息纯正,款字极精,印章亦佳。加上又是清宫旧藏且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清晰可考,珍稀之极。
明代仇英《玉洞仙源图》赏析
仇英《玉洞仙源图》纵167厘米,横65.2厘米,绢本。藏台北博物院
《玉洞仙源图》是他传世的大青绿山水代表作之一,画面奇峰峻岭,苍松翠柏,琼楼水阁,溶洞流溪,云烟缥缈其间,山壑或隐或现。溪水潺湲的溶洞前,一隐士临流盘膝,停琴静坐,侍童们忙着煮茶、端盘、陈设古玩,俨然人间仙境。这类隐逸题材作品十分多见,而仇英在幽美宁静的意境中表现了一种明快的情调,健康的意趣,在同类作品中颇具特色。作品取景宏阔,结构严整,层次清晰,布局有序,景物繁杂而不拥塞,人物虽小但刻画精细,位置突出,反映出画家在驾驭复杂场景、安排主从次序方面精深的造诣。
此图用大青绿设色,细劲的线条勾勒轮廓,浓艳的石青石绿渲染山石,同时融以细密的皴法,追求色调的和谐,在宗法南宋青绿山水大家赵伯驹的基础上有所变化,代表了仇英青绿山水的典型画风。
明代 仇英《桃村草堂图》赏析
明代 仇英《桃村草堂图》 绢本设色 纵150厘米 横53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的是一幅幽深静逸的隐居环境。草堂位于山坳。其后是桃林一片,溪流出其下,有一童子踞溪侧洗砚。更上则高岭白云,丛树列布,极幽深之致。整幅画意境如诗入仙,画法精细工瑾,细致入微。通幅大青绿着色,色彩艳丽深重。方薰在《山静居论画》中说:“设色不以深浅为难,难于色彩相合,合则神气生动。”这幅画是把滴翠的石绿、秀雅的淡赭、温润的墨色,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具有一种不媚不俗的艺术效果。
明代仇英《剑阁图》赏析
明代仇英《剑阁图》绢本设色295.4乘以101.9上海博物馆
剑阁指的是四川剑阁县北大、小剑山的栈道,这里又叫剑门关。栈道是三国时期诸葛亮担任蜀国丞相是修建的,是从四川通往汉中的要道。
仇英《剑阁图》是一幅巨幅的青绿山水画,笔法全学李唐。整幅作品峰峦重叠,远处是白皑皑的雪崖,近处是重彩辉煌的山峦,陡峭的绝壁如刀削一样,崎岖的栈道上树林成荫,残雪覆盖。栈道上的人马很多,但是每个人的神态动作却不相同。有的人骑在马上,艰难地前行着;有的人回头张望,还有的把手放在嘴边呵冻。这些细节的描写和这种丰满壮丽的场面,都是为了突出栈道艰难这个主题。这幅作品色彩浓艳,光彩夺目,是仇英青绿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明代仇英《松溪论画图》赏析
明 仇英 松溪论画图,明代,绢本,设色,纵60厘米,横105厘米。吉林省博物馆藏。
《松溪论画图》左侧画苍松巨岩,临水平坡上,有二老者席地而坐,欣赏画卷,还有二童在树下汲水煮茶。人物形态准确生动,形神毕肖,颇有生活情趣。山石采用“小斧劈”皴法,方硬嶙峋,富有质感。画面意境清旷,静中见动。
明代仇英《桃花源图》赏析
明代仇英《桃花源图》一幅纸本重彩中国画,尺寸规格:33.0cm x 472cm,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桃花源图卷》的题材取自东晋隐士陶渊明所作《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描绘了人们理想中的隐居胜地,成为后世画家热衷描绘的题材,仇英的《桃花源图卷》描绘文人理想中的隐居之乐。此图为重彩大青绿山水。《桃花源图卷》追求的是文人雅士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表现文人休闲生活的主题,整个山水都围绕著人物来营造意境,人物在他的画中是整体画面的中心,充分体现了仇英在人物画和山水画上精深的艺术力。画面富有浓厚的装饰性趣味,让人把桃花源的故事,引起仙乡灵境的联想。
《桃花源图》远处峰峦起伏,幽深高远,山间云蒸雾漫,远山深处庙台亭阁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若仙若幻,流水木桥,奇松虬曲,景致幽雅。在艺术表现上,画家勾勒精工。不论一草一木,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动态和表情都描绘的细致入微,严谨工细。通幅青绿著色,色彩研丽雅美。显示了仇英精深的人物和山水表现能力。本画将那些遥不可及的世外桃源之景,真实的展现于世人眼前,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奇妙感觉。真可谓国宝珍品。
明代仇英《仙山楼阁图》赏析
明代,仇英《仙山楼阁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18厘米,横41.5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仙山楼阁图画面青山白云,翠竹苍松,水阁临流,阁中二人对坐观望山景。构图左右对称,趋于平衡,突破边角之景;用线细劲而含蓄秀润,少刻露之痕;皴法中夹以类似折带、乱柴皴的短斫,显得随意灵动;墨色轻淡融和、色调明快。
《仙山楼阁图》脱胎于南宋“院体”,又兼容文人画之长,具雅逸之致。画面青山白云,翠竹苍松,水阁临流,阁中二人对坐观望山景。特写的景致,劲遒的松枝,坚峭的山石,劲利的用笔,以及小斧劈皴等,都存“院体”遗规。
《仙山楼阁图》构图左右对称,趋于平衡,突破边角之景;用线细劲而含蓄秀润,少刻露之痕;皴法中夹以类似折带、乱柴皴的短斫,显得随意灵动;墨色轻淡融和,色调明快。如杨翰在《扫石轩画谈》中所评:“笔笔皆如铁丝,有起有止,有韵有情,亦多疏散之气,如唐人小楷、令人探索无尽。”画面上方楷书为陆师道所题,乃明代官员,师承文徵明,严整恭谨的概述与仇英的画面配合的相得益彰
明代,仇英《莲溪渔隐图轴》赏析
明代,仇英《莲溪渔隐图轴》立轴,绢本青绿设色,纵126.5厘米,横66.3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仇英《莲溪渔隐图》为青绿山水画,描绘莲溪渔家风光。画面清溪水田,绿阴丛树,数栋房舍坐落于岸上疏林之中。对面云山起伏,一高士在侍者陪同下伫立沉思,一罾临岸纲鱼,以点出渔隐的主题。全画布景清远疏旷,用笔工中有写,灵活多变,于严谨中寓潇洒之趣,与常见的仇氏画风不同。画中自题“莲溪渔隐图,仇英实父制”。钤“实父”、“仇英”二印。曾经清梁清标、安岐和吴舜升等鉴藏。
此画描绘的是青绿平远山水。前景是坡岸、湖水、人家。中段平水漫漫,对岸山前村舍,远山连连。在布局上,清新旷远,前景、中景、远景,错落有致。笔法工整不失仇英工细谨严的风致,但又有潇洒意趣,前景的工细浓丽与远景的润泽简淡,使这幅莲溪渔隐图景在清旷秀丽中闪现出文人画的妍雅温润的意趣。《莲溪渔隐图》有着其简淡率意的一面。从题款“仇英实父制”五字来看,这是一幅画家自娱作品,没受顾主限制,故整幅作品在工细中显现出潇洒意趣,体现出一代大师的风范,成为了仇英绘画作品中的精品之作。
明仇英《桐阴清话轴》赏析
明仇英《桐阴清话轴》 279.5x100公分、全幅 124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幅画石峰嶙嶙,梧桐垂荫。树下两人拱立清谈,一童悄然侍立。前景另绘丛筱沿坡,野水奔流。此等景境,纵或出自画家揣想,然而人语溪声,竟恍若身历其境。岩岩画法,明显受到周臣《宁戚饭牛图》的直接影响。不过仇英此作较周臣略为谨慎,虽然线条挺拔劲健,强调笔墨的速度美感,但皴法则尽量包藏在轮廓之内,并且让岩石表面布满肌理与明暗变化,不失却形象的精准掌握
明代仇英《秋江待渡图》赏析
明代,仇英《秋江待渡图》立轴,绢本设色,纵155.4厘米,横133.4厘米,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秋江待渡图》绘青松红树,崇山环抱。山中白云缭绕,变幻莫测。江中轻舟数叶,徐徐缓行。彼岸数人似焦急如焚,等待渡船,以点出主题。图中笔墨精工而富有士气,设色妍丽,山石颇似刘松年画法。构图平中求险,静中寓动,不愧是仇氏画中的精品。本幅无名款,钤有“仇英实父”等印。历经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清安岐、高宗弘历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
《秋江待渡图》刻画精细,无论一砖一瓦,一枝一叶,还是人物的表情,都描绘得精细入微。更为重要的是这幅画展现给我们的,是一种如诗一般的意境:一汪茫茫的秋水,远岸的山峦画得很实,由云段相隔,白云下面的茅舍、树林画得精工细小,所以,将白云上面的山推得很远。同样,近岸的山峦很高,村落画得相当精细,拉大了空间距离。这幅画的画面不大,但是境界开阔,有咫尺千里之妙,同时还画出了秋天无限寥廓的季节特色。这幅画也说明仇英十分注重意境的刻画,他画笔下的山可游,屋可居,生活气息浓郁,有别于某些文人画家中流露出的那种寥寂、孤高、遁世的格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