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闢渾淪-朱子《濂溪先生像贊》

作者:艾石

道喪千載,聖遠言湮。
不有先覺。孰開我人?
書不盡言,圖不盡意。
風月無邊,庭草交翠。
——朱子《濂溪先生像贊》

  《易》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儒家關於“形而上者”的思想,傳說中始于伏羲畫卦。作爲上古明君,伏羲仰觀俯察,從天地人物中取象而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便是“易”道的開端。經過歷代沿革,到孔子之時,“易”確立了它作爲“經”的地位。

  宋儒周敦頤,字茂叔,被學者尊稱爲“濂溪先生”、“周子”。他的著作《通書》和《太極圖說》大體上便是圍繞“易”而展開的論述。儘管加起來不到三千字,它們却奠定了一代學術的規模。《宋史·道學傳》云:“道學之名,古無是也……千有餘載,至宋中葉,周敦頤出於舂陵,乃得聖賢不傳之學。”朱子門人陳淳更說,“粵(發語辭)自羲皇作易,首闢渾淪。……濂溪不由師傳,獨得于天,提綱啓鑰……上與羲皇之易相表裏,而下以振孔孟不傳之墜緒,所謂再闢渾淪。”

  在孔孟之後的儒學中,周子首次建構出一種純粹的、繫統的性善論,並據此給出一條士人爲學、聖人成教的通路。

  周子最著名的論述是:

  “無極而太極。”

  古人以“天”來指称萬物所由生、眾理所由立的“本原”,在這個意義上,又稱之爲“太極”。上天開物成務,却沒有任何斧鑿之迹,故又稱之為“無極”。周子同時用“誠”這一名稱來表述它的真實不妄。周子說,它是:
  
  “純粹至善者也”。

  我們生活的世界從來都是有善有惡。“純粹至善”看似難以理解,事實上,事物如果存在對立面,就會有判分的根據,“太極”就是這一根據本身。“太”有“絕對”的含義,“極”有“中正、准衡”的含義。天没有意欲,不假作为,然而萬物運作有條不紊,一一遵循著各自的法度。

  惡則是對中道的偏離或善之資禀的匱乏。即:

  “邪暗,塞也。”

  周子藉由對天的體悟去理解人性,他說:

  “性者,剛柔善惡,中而已矣。”

  剛柔是變動不居的氣象,善惡則是兩相對立的名相,人只要能做到秉誠於中,則能每動必善。《易經》的“易”有三重含義:簡易,變易,不易。這裏的“中”,正是一種變易中的不易,因爲順乎道理,故而又顯得簡易正大。
周子講:

  “誠無爲,幾善惡。”

  “幾(jī)”指的便是最隱微的动静之端。《易經》說“知幾其神乎”。

  人通過不斷的深刻的思省,最終能夠通達精微,做到無思無意就能對任何事物作出如實的響應,這樣一種通遍的狀態就被稱爲“神”。因此:

  “思者,聖功之本,而吉凶之幾也。”

  “誠,神,幾,曰聖人”

  天無極而太極,人要效法天从而樹立人道之極,“聖人”就擔任了這樣的角色。人既然一一自天禀得純粹之善之性,聖人行教化就應當以人爲主體,而不是將他們視爲施受的對象:

  “聖人立教,俾(幫助)人自易其惡、自至其中而已。”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姑息。周子同時肯定節制的重要性。萬物春夏生長繁茂,如果沒有秋冬的斂藏,便會落入“方生方死”、無意義的境地。在諸種教化中,“刑”正如削落葉片的秋風一般,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肅穆:

  “聖人之法天,以政養萬民,肅之以刑。民之盛也,欲動情勝,利害相攻,不止則賊滅無倫焉。故得刑以治。”

  以上所說,未免太過高遠。君子自責而不責人之善。學以成賢作聖,最爲重要的就是志與學。周子說:

  “志伊尹之所志,學顔子之所學。”

  伊尹是商代賢相,天下有一人不得其所,他就感到自身在經受鞭撻。顔子名回,是孔子最鍾愛的弟子,“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周子教人從這之中體知伊尹的志向與顔子的學業。

  同爲著名理學家的二程兄弟早年跟隨周子有一段從學經歷,終身不忘。周子常令他們尋思“孔顔樂處,所樂何事”。他並沒有給出答案,而希望學者通過自身的學習去尋求答案,因爲個人的體驗始終是不可替代的。

  “濂溪”是周子家旁的一道溪水。“濂”就是“廉”。唐代詩人元結曾作《七泉銘》,自造涍、汸、淔等字命名七條泉水,以水勢象徵德行,“濂溪”的命名顯然也遵循了同樣的方式。廉,本義為“邊沿”,用來指稱物體的棱,繼而引申出剛直、節制等含義。蘇軾有《故周茂叔先生濂溪》詩說:“先生本全德,廉退乃一隅。”與周子在儒學傳統中的顯赫聲名形成對比的,是他寧靜淡泊到令人稱異的生平。他終其一生宦遊四方,絕少有高名、異聞流傳於世,我們至今所能看到的,只有朋友近人對他的緬懷。然而這就已經足够。

  後人彙集周子生平文字,編爲《周子全書》。其中有這樣一首詩:

雙雙瓦雀行書案,片片楊花入硯池。
閑坐小窗讀周易,不知春去幾多時。

  他與他的生活沒有任何間隙。“道在日用常行之間”,在後人那裏,這句話流轉於口耳之際,然而真正能體會其中意味者並不多。在周子那裏,我們能看到一種無蔽的仁愛,春回草長,鳶飛魚躍,在他心中留下真實的映照。他所見到的或許只是天地的本來面目,而終究無需多言吧。

本文由钦明书院知止社出品

(0)

相关推荐

  • 说说历史——先秦篇(商朝的建立和灭亡)

    上文,咱们把夏朝的建立和灭亡说了一下,从启到桀,历经400余年的夏朝最后被商朝取代了,商朝是历史上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提到商朝就不得不说一个人,"伊尹& ...

  • 劉曉軍: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中的小説(《漢書·藝文志》“小説家”的名與實之二)

    <漢書·藝文志>諸子略小説家著録了十五家小説: <漢書藝文志注釋彙編> <伊尹説>二十七篇(其語淺薄,依讬也.) <鬻子説>十九篇(後世所加.) < ...

  • 《无妄卦》之九四爻辞破解

    九四:可贞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释字(词) 固有 指本来有的,不是外来的,是自然形成的,不是突如其来的.<易·益卦>:"益用凶事,固有之也".明·王守仁& ...

  • (连载二)名相伊尹——第二章免费入庠勤学好问

    第二章 伊尹是个孤儿,寄人篱下生活,奴隶身份,社会地位极低.儿时跟着义父学厨师,拾柴禾.他长到了十二岁,整天着篮子拾柴,看到贵族人家的小孩念书,他非常羡慕,人家头前走,他在后边跟,人家进学屋念书,他 ...

  • 苏洵:权书 用间第五

    用间第五   [原文] 孙武既言五间,则又有曰:"商之兴也,伊摰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商.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所恃而动也."按<书>:&q ...

  • 父子将军、丞相,同样的问题做出不一样的选择,结局让人无奈

    汉文帝时,论功行赏,因为太周勃平定内乱,带兵诛杀吕后的党羽,扶助文帝登位,功劳实在太大,若要封官,除了丞相之位,真没有别的足以褒奖他了. 于是,周勃当了右丞相,足智多谋的陈平屈居其下,是左丞相.本来嘛 ...

  • 朱子晚年仁义体用动静关系的再展 | 孙逸超

    朱子晚年仁义体用动静关系的再展开 --基于<朱子语类>的史料批判 孙逸超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来源:<中国哲学史>2021年第2期 摘要:本文基于朱子文献的史料批判,特 ...

  • 朱子彦:司马懿历史形象再思考

    三国时代龙争虎斗,英雄辈出,而诸葛亮.司马懿则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人物.千百年来,人们将诸葛亮奉为中华民族智慧的化身,清廉的典范.正义的象征.爱民的贤相.忠臣的圭臬,而将司马懿定为凶狠阴鸷.残暴嗜杀.老 ...

  • 日课丨朱子读书法15 读书读熟以后再背诵,不要强记

    每天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我们开始<朱子读书法>第15讲.欢迎留言交流. 程正思日:读书必正心肃容,计遍数熟读.遍数已足而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遍数.一书已熟 ...

  • 黄自元楷书《朱子治家格言》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书法家,实业家. 黄自元幼从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锻炼臂力.初仿颜体,又摩柳体.欧体.虽书法屡为更变,不能自辟蹊径,未受书林 ...

  • 《朱子家训》为朱熹撰著专名

    现今流传有两部被称为<朱子家训>的作品,一为宋代大儒朱熹所撰,二为明末清初理学家朱用纯所撰.朱熹撰著原名<家训>,载于朱氏宗谱,因朱熹的尊称而得名<朱子家训>或&l ...

  • 名家之师张伯英楷书《朱子治家格言》

    张伯英(1871-1949)字勺圃,号少圃,谱名启让,别署云龙山民.榆庄老农,晚号东涯老人.老勺.勺叟,斋名有远山楼.小来禽馆.张伯英是清末民国时期著名的金石鉴赏家.碑帖研究学者.诗人.政治家,他不仅 ...

  • 《朱子治家格言》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 ...

  • 黄自元《朱子治家格言》浑厚端庄

    黄自元(1837-1918),字敬舆,号澹叟,湖南安化县龙塘乡人,清末楷书第一大家,被认为是馆阁体的典型. 黄自元幼从祖父德濂习字,常悬腕书写,锻炼臂力.初仿颜体,又摹柳体.欧体.虽书法屡为更变,不能 ...

  • 国学经典《朱子治家格言》原文·注释及译文!处世治家必读

    <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朱子家训>仅63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