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倒逼钻石行业改革

Knowledge is Power

北京下雪了。

往年下雪的时候,我总是比较高兴的,还会出去踩一踩初雪什么的。但今年我有一些担心,因为疫情反扑了。天津和上海的新增病例,给这个巨大的市场重新带来了一种未知感。

昨天去了一趟北京的国际珠宝展,觉得现场业内的交流还是比较不错的,不过人流量比想象的要少,甚至有些稀稀拉拉的感觉。

独立设计师展区比较有活力,工作人员也非常热情,其中一位小姐姐凭借一个“乂”字的读法就成功地吸引了我的注意。相比之下,批发商层面的交流就“理科”很多,简而言之就是数据、价格、订单、市场前景,直截了当,相当痛快。

让人开心的还有一件事:培育钻石终于来了。不但有业内熟知的“三巨头”,更有类如“造钻坊”那样敢于直接面对终端零售的新兴培育钻石公司。

培育钻石如果想在国内市场大展宏图,那就需要一些勇敢的企业去做好宣传和渗透工作,否则我们一直停留在外贸层面,未来的路恐怕会不太稳。MVI的数据显示,美国已经有38%的零售商在销售培育钻石珠宝了,80%的消费者至少已经了解了这类产品。相比之下,咱中国呢?不要只会高呼“中国制造世界第一”、“中国钻石改变世界”,要踏踏实实地做好市场工作才行。

我们需要更多类似“造钻坊”这样的公司,《钻石观察》也很乐意为你们宣传。

今年的新冠疫情,让钻石行业改变了太多,当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机会。上游六巨头中,两个(Petra 和 Dominion)已经不怎么行了;中游印度连排灯节假期都缩短了(排灯节 Diwali 在印度的地位,相当于中国的春节);下游更是疯狂,仅在美国就有数十家传统巨头倒下,目前全世界最好的市场只有中国内陆。

但即使是这样看似凄凉的情况下,这个行业也没有完蛋,疫情倒逼大量业内人士开始“思变”。以前常说:“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这回是真的验证了。

上游最强者戴比尔斯和埃罗莎连续四个月不做采购要求,允许客户根据需要来采购毛坯石,并同时考虑到旅行限制,在各地举行看货会。中游在两个月前开始发力,印度人顶着每天四五万的新增还跟那儿加班加点,我看着这数据也是醉了。最突出的要属那家叫HB的公司,它和Lucara、LV的“一条龙合作”令业内人惊得合不拢嘴。至于下游,全渠道营销、电商、实体店数字化体验等等层出不穷。这一代的消费者真是幸福。

媒体评论的“钻石/珠宝是极富弹性的行业”,这背后的原因不仅仅是产品本身的特性,还包括了积极思变的、可敬的从业者。毕竟市场是由人做出来的。

风险还是存在的,而且不小。贝恩公司(Bain & Co.)前几天就发了第19版《贝恩奢侈品研究》(Bain & Company Luxury Study),认为:

(1)今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将达到2170亿欧元,比2019年下降23%。

(2)全球个人奢侈品市场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萎缩,回到了2014年的水平。

(3)奢侈品行业要到2022年底甚至2023年才能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这些数据是比较打击人的。通俗地讲就是:虽然现在市场在恢复,但是不好意思,两年内是很难回到疫情前的状态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行业改革是一定会继续的,并且丝毫不能放松。供应链的优化、上游和中游对接模式的改变、零售渠道和零售手段的革新、新技术的引进和扩张……一切都服务于同一个刚需:扩大和优化市场。

或许十年前我们都还在靠着那句“钻石恒久远”吃香喝辣的,但现在的市场环境不一样了,逼着我们反思过去、改变自己。

顺便说一句,高盛(Goldman Sachs)前两天发了一篇文章,说由于通胀的关系,黄金价格可能会涨到$2300/盎司。对于钻石零售来讲,这可算不上一件很好的事儿。

各位小伙伴都准备好了么?

钻石观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