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息肉:四逆散+苍耳子散+息肉四药】5
从中医角度来说,痰湿聚结可发生结节、息肉。息肉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其《灵枢·水胀》篇曰: “肠覃如何?岐伯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黄帝内经·玉篇》说“瘤,息肉也。”
息肉,现代医学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属于良性肿瘤范畴。对于体积小于1.5cm的单发性息肉,及体积小于1cm的多发性息肉,可以采用不手术的治疗方法消除息肉。超过2厘米以上的息肉,为防止癌变,要考虑切除。但是,手术切除因为是治标不治本,复发率也是很高的。
鼻腔息肉:
西医认为,鼻息肉是由于鼻黏膜长期炎性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结果。鼻息肉多来源于中鼻道窦口、鼻道复合体和筛窦,高度水肿的鼻粘膜由中鼻道、窦口向鼻腔膨出下垂而形成息肉。
局部症状:鼻腔内毛细血管流通不畅,导致毛细血管膨胀引起鼻塞,患者会出现嗅觉减退、头痛,耳鸣、耳闷和听力减退等症状。
有浆液性分泌物:患者的分泌物多为浆液性,若并发感染可有脓性分泌物。
鼻息肉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耳鼻喉疾病,多发生于成人身上。当儿童出现鼻息肉时,常见的是与腺样体肥大有关,腺样体肥大是儿童特有的疾病,人的腺样体一般会在10岁以后自行退化消失,若孩子经常患有急性鼻炎和流行性感冒等病症时就会刺激到腺样体出现病理性的增长,腺样体变得肥大,就会导致鼻粘膜纤毛输送功能下降,诱发鼻息肉的产生。
鼻息肉的中医名称叫鼻窒,鼻窒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讲法,凡是长期鼻子堵塞不通的,都叫做鼻窒。《医宗金鉴》叫“鼻痔”。
四逆散(柴胡6~10g、芍药6~30g、枳实6~10g、甘草(炙)6~10g)加苍耳子散加乌梅30g,威灵仙15g、炒薏苡仁30g、白僵蚕10g。水煎二次分服。
也可以四逆散合苍耳子散(苍耳子6克,辛夷、白芷各9克,薄荷6克)再加其余药味。
鼻子的毛病,要少吃辛辣和生冷。形寒饮冷则伤肺,鼻为肺窍,肺受寒鼻子首当其冲。
以上治疗5种息肉的方剂属于基本方,临证还需根据四诊辩证加减使用。气虚加补气药,血虚加补血的药;阴虚的要滋阴清热,阳虚的温阳散寒……基本方和加味药只是个用药大方向,一定不能胶柱鼓瑟。
另外,息肉非一日形成,不要试图想吃几副药就能消掉,或者吃几副药不见效果就认为无效。不懂中医者请咨询老中医后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