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穴位在修身太极拳中的定位作用|穴位|太极拳|气机|天宗穴|照海穴
文选自:图书《寓见太极》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养生太极拳,须要懂经络穴位。不论是站桩还是走架,都可直接调和气机平衡,气和心安,从而更好地养生。
练太极拳时的放松,不单是身体的放松,更重要的是心气的平和,心念的放空,是放松的真实意义。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心和气不分家。通过调气,气和平心处,上焦的气机自然松沉至丹田处。心气归丹田,自然上虚下实。心气一平,忘了“自我”,念头也化空。桩功的作用是让心中无我无杂念。如何调心?先调气。气如何调?根据经络导向穴位来调和。手有三阴三阳经络,足有三阴三阳经,还有任督奇经八脉,全身共有七百二十多个穴位。属于纯阳的穴位,主要分布在脊背上、督脉上,确定几处要穴,如:天宗穴、膏肓穴、大包穴、大椎穴、腰眼穴、承扶穴、血海穴等。
大椎穴是中枢神经传输的第一关,是手三阳、足三阳及任督的交汇,纯阳之穴,劲道气机尽到此处,再往上只能虚虚灵灵。大椎穴掌控脊柱气机,气足脊背自然就挺直;胸椎下来第四节处并在脊柱旁开的是膏肓穴,疾病入膏肓指的是这个穴位;两侧肩胛骨有天宗穴,这是胆经穴。脊背核心处一般是指在大椎穴、天宗穴、膏肓穴所在的区域。只有通过练脊背太极,才能合先天八卦气机。掤捋运化时,大多通过脊背劲道并且绕过极泉穴、大包穴来展现,该区域相当于第二个“腰胯”,有下腰胯,此称“上腰胯”,相当于倒立行走时的腰胯,是修身养生之要地。再说中定劲道也尽在此一区域,所以要关注大椎穴、天宗穴、膏肓穴。
如果过多在腰胯命门处留意去练拳架,易把丹田气机损耗。一切的烦恼是后天中丹田气机作乱,要在走架过程中化空化虚,中和无为,与法则自然融和。
命门处不能长撑,唯恐真火不归位,但在脊背区域意气转化是安全的,如乌龟长寿,背部充满了气机。如果一个人这块区域阳气足,是长寿的体征;若干瘪,人塌方老化,首先是该区域塌扁,接着腰也塌了。所以练太极拳要让脊柱挺起。
承扶穴非常重要,这里经过坐骨神经,站桩要靠承扶穴来支撑,正如坐在高凳上,以上属于掤劲讲解。
捋劲气机的要穴在大包穴处。大包穴为太阴脾经,属于中丹田。走架时垂肘牵引,肘处少海穴气机为导引要点;少海穴松放,劲道具足,此处为虚。捋劲是虚劲道,虚不等于空,是最微细的气机在转化,顺接承扶穴一坐,整体合气合劲。
足五里穴位于腹股沟,此处若受伤,大腿就无法抬起。此处一松,气机便能沉入到照海穴,腰胯自然打开松沉,产生上托劲道。照海穴是脚下的眼睛,是调和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的总开关。膝盖内侧还有血海穴,此为足太阴脾经穴。
根据穴位气机的轨道运行,全身便由几处的星点勾勒成一体,虚化为几个点联通互动交感。
背部的大椎穴、腰眼穴、天宗穴、膏肓穴,正面的少海穴、足五里穴、血海穴、照海穴,以上这些要穴在身体上呈现气机网络星点关系。耳朵要观想又大又沉垂,同时观想嘴角处微咧开连耳根,眉间自然打开,合中丹田心气平和。
太极拳有“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走化劲道,对于修身架来说,每个劲道也都有其相应的穴位,紧扣这些相应穴位,能较快掌握气机的枢纽和导引。
掤劲的要穴在于命门和腰眼穴,要多留意丹田气机松沉至脚后跟;后跟内侧劲道上行往返至丹田,譬如丹田是炸药包爆炸,脚跟是导火线而启动;气机从丹田到命门,再由命门推动腰眼穴发布全身,刚好一个周天循环。腰眼穴是主宰,犹如一个变压器,可以调节气机“电流”的大小。走掤劲时,丹田气机微调大不易损耗;走捋暗劲时,丹田气机调细柔,则属于涵养。即使是练格斗也离不开腰和命门,但习练过程中不能过多发劲。
掤劲气机属于阳、属于实、属于外圈,这个劲道是矛盾化解的劲道。捋劲的气机,属于阴,手三阴足三阴,是归属任脉。走丹田,其要穴是会阴穴,其阴阳交界地带,处于混沌状态,与百会穴属于相照相吸之天地交泰。捋时气机归位关元穴和气海穴,使之内气潜转为宜。此两穴为丹田要穴,可以进行吐纳。但会阴穴不能轻易进行吐纳,动之易造成真火不归位,易争勇好斗耗气,血压易升高,老年人可以运行吐纳培元。
因此,命门要自然过渡,会阴穴也要自然过渡。
捋,属于阴、属于虚、属于养、属于合;掤,属于阳、属于实、属于开,掤劲若没有掌控好,阳气易散乱合不住,气乱心乱使人烦躁不安。
腰胯相当于战场,掤捋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相当于十八般武器在腰上弄舞。但以养生为主的太极拳走架不能过多地在腰胯上耗,要以脊背上涵养真气为根本。背脊上有大椎穴、膏肓穴、天宗穴,用意念气机按摩这些穴位,调动这些穴位的潜能妙用。
掤的劲道分两种,一个是爆发弹簧劲,或称之为颤抖劲道;另一个是劲道是直劲,又叫中定劲道,在脊背展现。脊背第一要穴为大椎穴,是中枢神经的第一关。大椎穴是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和督脉气机在这里的纯阳之地,阳气充足才能健康长寿。大椎穴下面有个三角地,即两侧天宗穴和大椎穴之间的位置。天宗穴虽然属于胆经,却主管心和肺的气机。蓄劲时天宗穴要有劲道,使胳膊和肘推动运化。大椎穴、两侧天宗穴勾勒成一个三角地,此处气机如太极球一样在这里旋转,是太极拳掤劲立圆的动力。
三角地之内还有膏肓穴,通过此穴可以祛除身体深处的湿气,如心脏的湿气。背脊两侧的膏肓穴和大椎穴形成内小三角地,此内外两个三角地域,是中定劲道气机立圆转化的要处,是“脊背太极”的内涵。形意拳也依此脊背力量的爆发。
练太极拳,若忘了脊背,就类似广播体操。太极养生的根本在脊背,不然背道而驰。太极拳修身架的核心在脊背,功夫架的核心在腰胯。
掤的两个劲道,首先是中定劲道在脊背,重点在大椎穴、天宗穴、膏肓穴,合成内外三角区域。太极拳走架时形在前,意在后,气机、劲道、心意三者立体浑圆对拉,如轮胎内气潜转无处不对拉。于是自然形成含胸拔背气机掤圆之劲道。另一个劲道在腰胯,以命门腰眼为主,还有承扶穴,是膀胱经要穴在臀部和大腿的横纹线处,掤劲走化只要管好以上穴位,气机便能归位启用,满贯全身。
掤捋劲道是根本,是阴阳气机运化之根本展现。挤按是演化产生。捋,属于阴、属于虚,对应的穴位首先在于大包穴。所谓护肫,是调节大包穴气机,大包穴在形意八卦拳中也是极其重要的。第二个穴位是肘部的少海穴,是心包经的一个穴位。第三个穴位是任脉的穴位——中庭穴,含胸平心气。第四个穴位是丹田。第五个穴位是足五里穴,足五里穴一坐合腰胯产生捋劲。第六个穴位是照海穴,合虚要合到照海穴,气机自然通达至涌泉,进行阳气的转化。涌泉穴是至阴穴,只要关注照海穴,便可以掌控脚下所有气机的运化。
“脚下太极”,开关在于照海穴;“脊背太极”,开关在于大椎穴。太极拳走架时,当练脊背太极和脚下太极,这是天地之合。至于腰胯,那是通道自然牵引带动。丹田不用刻意去练,也会产生培养先天气机,对初学太极拳仅此要求。
笔者按照自己以往禅坐所产生气机觉受的方法,不断地融合、丰富深化修养身心的内涵。平时站桩只管“阴”经络气机。阴是母体,阴气降阳气升;阴是根,内圈放松,阴经导引向下归丹田。
内圈最直接的掌控在于鼻息,观照呼吸。站桩时念头放空,念头杂气机不中和。想要心念放空,鼻处得无声息,心气易平静。如有人心里妄念多,把鼻一捏,念头脱落。所以在站桩的时候要掌控鼻息,呼吸时不能听到声音,要微细、绵长、深沉如抽丝,眉间放松,心头清明坦然、自然、本然、安然。
身体的放松,先要大包穴放松,同时少海穴、少冲穴、鱼际也要放松合住,内在的气机自然发生。这几处穴位放松观照,两臂胳膊就会松放了。中指、食指、无名指,这三个指头是“奴才”,大拇指是龙头,小指是龙尾,这两个一动,其他的全部听指挥。龙头要抓住,小指领劲旋转推掌,回来时两鱼际合拢。如果用中指领劲,劲道过大,心口会有压力感。切记掤时走小圈为立圆,捋时走大圈为平圆。捋的要穴是大包穴、中庭穴、足五里穴、照海穴。太极拳真正的功夫全在捋上运化,但有掤之意,捋劲的功夫全在虚灵中求。
生命有两重性,一方面是现代医学范围看得见的层面,另一方面是看不见的经络穴位层面。从经络、气机的层面上去揣摩太极拳,可从深处去培养生命的气机,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修身太极,因此学习太极拳要找到“虚太极”的内涵,这是必要的。
什么是虚太极?
两条腿,分阴阳、分虚实。大多数人在走架过程中,虚腿如牛尾顺便带动,留意实腿却忽略虚腿的奥妙。实腿若没有虚腿的根,实腿就成了“死”腿。所以说虚腿是“眼睛”,具足灵机;实腿是“跑腿”。太极拳的虚腿是“主人”,是探路,实腿是跟随使劲。但很多人在走架时,却是实腿占主导,本末倒置。
虚腿劲道如何练?
整个太极拳走架中有三分之二属于虚,只有三分之一属于实。虚与实的劲道从重心上形体走架分三七、四六进行气机转化。从阴阳气脉来调,阳经为明劲之根,阴经为暗劲之根。修身养生太极拳以阴经暗劲为根本,易趋虚灵神明。
走架过程中,人的觉受观照如水、如空气、如光影,悠闲自在,平常心在启用。太极拳应该是自然无为的太极。所谓的“中和”,是矛盾中和、人拳中和、天地中和,因此,太极的思想是中庸、无为、中道的思想。
挤的要穴有大包穴和天宗穴,这两个穴位一阴一阳,共同起作用。採也是同样的道理,也是要关注此处穴位。
武式太极拳的一个核心是脊柱,正如一间房子,有顶梁柱安在,不易坍塌。要先找到这根柱子,再找到阴阳平衡,回归婴儿状态。
由此可见,无论是站桩还是走架,都要依穴位融介经络气机,从而更好地养生,开发智慧。
点击播放 GIF 0.0M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