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宋代的司法刑狱有着一套很严格的程序,基本来说是很人性的;但刑讯逼供是家常便饭,处罚严厉时也毫不留情。所以如果被人冤枉,后又平反昭雪,当事者往往有死里逃生,感激涕零的情绪。
【原文】
姚锡,字与善,筠州新昌人。祖当时奏名第一,锡登科为均州判官。时有监京西水寨者,因捍虏立功,并其子及婿四人皆得官,部曲至千馀。会所亲告其停藏北人,欲谋叛,朝廷命置狱推鞫,随问即承,至录问即翻异,最后遣锡按治于随州。锡尽阅案牍,穷究端本,了无反叛之状,遂以身证其不然。朝旨付刑寺看详,悉从释放,囚家人百数与部曲欢呼感涕,争送锡归筠,后再调汀州判官。淳熙十一年,摄武平宰,梦黄衣卒持牒言,奉差充某所冥官,锡以不可去为辞。明夜梦如初。锡曰:“吾家皆在郡城,独居此邑,相去颇远,幸为我展限。”黄衣去,明日白昼立于前曰:“此太山府君奉上帝命,岂容固违?”锡恳云:“必欲我去,容我区理县事,分付钱粟,然后归别妻孥,得乎?”黄衣许之,与期二十日。乃具公牍申郡,乞禀议执事,且移书同僚道所以。郡守听其来,未至一程,忽索沐浴,趺坐而去,距所约之日恰两旬云。
姚锡(字与善)是筠州新昌(现江西宜丰县)人。他祖父之前曾奏名第一(获得省元),姚锡登科后做均州(现湖北丹江口)判官。当时有位监京西水寨的武官,因抗击金兵立功,结果武官和他儿子、女婿等四人都得官了,他手下能有千把人。有个武官很亲近的人告发他窝藏北边的人,打算谋反,朝廷下令把武官及家属等人下狱,立案审讯,问案官员一拷问,武官就承认了“罪名”,等到录口供时,他又当场翻供,最后上边派姚锡在随州(现湖北同名地)查问惩办此案。姚锡翻阅了全部有关文书卷宗,把事情的本末搞清楚了,这武官根本没有反叛之事,于是姚锡以身担保证明武官的清白。朝廷有旨把案件移付大理寺复审,结果本案相关人全部释放,有关“囚犯”的家属上百人以及武官手下人等欢呼雀跃,感激涕零,都争着送姚锡回到老家筠州(现江西高安)。后来,姚锡再调汀州(现福建长汀)做判官。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姚锡代理做武平(现福建龙岩同名县)县宰。有一天,他梦到黄衣士卒手持官府文告来跟他说:“你要接受任命去某处做冥官!”姚锡以“去不了”为托辞。第二天夜里,他又做了同样的梦,姚锡跟黄衣士卒解释说:“我家人都在郡城(汀州),我一个人独居在县里,跟家人离的很远,希望你能给我宽限些时间。”黄衣士卒走了。第二天,黄衣士卒竟然大白天站在了姚锡面前,说道:“这是太山府君奉玉皇大帝的命令,怎么能容许你一直推辞呢?”姚锡恳切的说:“一定要让我去的话,请容我把县里的公事安排一下,分付好钱粮谷米,然后回家跟家人告别,可以吗?”黄衣士卒又答应了,还给了二十天期限。姚锡于是写好公文向郡里报告了变故,乞求上级就自己的报告讨论研究以解决县里工作的交接,他同时给同僚们写信告知事情原委。郡守在衙门等着姚锡来商量随后事宜。当姚锡走到距离郡城还有一段路程的时候,他忽然跟随从提出要沐浴,沐浴之后,姚锡竟然盘腿坐化,此时距离他跟黄衣士卒约好的日期正好是二十天。【祥宏点评】:判官,通常意味着“佥判”,简单理解为州太守的助理;北人,可以指金人,或者投靠金人的北方人;摄,宋代任命官员的一种方式,指暂时代理;禀议,下属就上官提出的议案发表意见或建议;奏名第一,指得到省元,未必是状元。有时朝廷不举办殿试,省元就视同状元。通常说的“三元及第”,指的是获得解元(乡试第一)-省元(省试第一)-状元(殿试第一);水寨,指水军军营,京西,通常指京西路,中心治所在洛阳;姚锡廉洁公正有能力,看来是人才到哪里都抢手。所说的太山府君应指东岳大帝,他的顶头上司所说的“上帝”,即是玉皇大帝;往常的理解,“地府来人”一般是在夜晚,这个故事说,“鬼”在大白天也可以显现,看来“鬼”的显现没有一定之规。《夷坚志》一般提到的黄衣士卒,往往是来自冥府;所说的“冥官”,指在阴曹地府做判官。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
(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中华文库”-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修证地圆融道家,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表面看,它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又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2-《夷坚志》里的“鬼怪”)
(参考音频:来自“宋朝一小时”音频专辑@喜马拉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