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钻石和天然钻石的区分,变得越来越明显
业
内的小伙伴一看上面的照片,就知道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了。昨晚好几家自媒体都在报导同一个事件:GIA打算从第四季度开始对培育钻石进行“更具体的分级”,针对0.15ct以上的培育钻采用4C评估、净度素描图和比例图。
说白了,就是今后在分级问题上,培育钻石将“享受”和天然钻石同样的待遇。有人说,这标志着培育钻石正式融入了钻石的世界,并得到了GIA的认同。也有人认为,GIA此举的结果,其实是进一步深化了“白马非马”的概念。
在GIA的系统里,培育钻石是一个单独的项目。这是他们官网的截图:
这是培育钻石(白钻)的证书样本:
这是培育钻石(彩钻)的证书样本:
这是便宜一些的“小证书”样本:
无论哪类证书,都会给培育钻石加上一行镭射标:Laboratory-Grown,并且后面跟上一句“可能包含了后期改色处理”的字样。
GIA的动作,是纯商业行为,带来的是双赢:对于培育钻石而言,可以宣布自己获得了权威机构的深度认可;对于天然钻石而言,可以通过权威之手制造价值的分级。
不要忘记,Laboratory-Grown的字样是会镌刻在每一颗培育钻石上的,就像标签一样。在当今世界,标签的作用是巨大的。人们喜欢看到一个标签。
所以有人觉得这事实上是天然钻石一派“早有预谋的手段”。通俗的表述是:我可以承认你是钻石,但你是培育钻。
背后的含义是:我们不一样。
昨晚我找了几个做天然钻的小伙伴,大家稍微聊了一下这个事儿。他们都觉得,现在的市场,最重要的是要达到“貌合神离”的境界。也就是说,培育钻石可以用来吸引中低端消费者对于钻石的兴趣,可以当作开拓市场的工具,但在具体涉及“稀缺性”和“价值”的时候,还是要让消费者回归到天然钻石上来。
怎样让他们回来呢?这就需要:A. 在战略上抢先将两者区分清楚。B. 同时在战术上不断宣传天然钻石的价值和稀缺。
几乎所有头部机构都在这么做。
由此,消费者头脑中会出现两个都很正确的观点:
1)培育钻石,是真钻。
2)培育钻石,只是培育钻石。
细品,是不是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