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三彩收藏不得不知道的一些要点
唐三彩的釉虽属低温釉,但仍经800度左右的温度烧成,釉面仍有相当硬度,没有百年以上的时间,釉质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而蛤蜊光是釉质老化后釉面分子发生质变,经光折射之后产生的特异之光。高仿三彩釉表在光的照射下,虽偶尔也可以见到淡红、浅绿等色,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仿品中的颜色是固定在釉里的,而真正的蛤蜊光是漂浮于釉表的,并且是五颜色六色的,而仿品的颜色通常是一两种。
唐三彩作为传统的文化产品和工艺美术品,不仅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和美术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且它在中外的文化交流上也起到了相当得要的作用。
唐三彩的釉色有黄、绿、白、褐、蓝、赭、黑等,之所以称其为“唐三彩”,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三”代表“多”的意思,如《老子》所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彩也就是多彩。
中国唐三彩中马的外型对比肥硕,这个马的种类,据说是从其时西域那儿进贡过来的,所以和我们如今看到的马的形状有点不大相同,马的臀部对比肥,颈部对比宽。唐马的外型特色,它是以静为主,可是静中股动。可是它经过马的眼部的刻画,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双眼是圆睁的,然后马的耳朵是贴着的,它好像在静听或许听到有啥动态相同,它经过这样的细部刻画来显示出来唐马的内涵精力和内涵的韵律,也可见匠大家高明的制造工艺了。
唐三彩的许多器物,都有色彩斑斓的晕染效果,其实是采用了涂蜡的方法,先用蜡画出花纹,再挂釉彩,烧制时有蜡的地方釉汁会扩散开来,形成白色的斑纹,这一做法,应该是模仿染缬工艺的装饰效果,手法精妙,令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手工艺智慧何其之高。
唐三彩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分别是造型、釉色、胎质、产地也是影响因素之一,首先是造型。从造型方面来讲,它的造型与一般的工艺品的造型不同,与其他时代出土的马也不同。
南北朝时期,北方铅釉陶器的制作有了新的发展,在汉代单色釉的基础上成功烧制出白地绿彩、黄地绿彩,以及黄、褐、绿三色并用的釉面色彩。“山西的北魏司马金龙墓,河南的北齐范粹墓、李云墓出土的施釉陶器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郭爱和介绍,特别是范粹墓和李云墓出土的施釉陶器的淡黄釉上加深绿釉和绿彩的装饰方法,可以被视为唐三彩的前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