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蒜里的仪式感

给平淡的生活加进一些仪式感,应该是想着让生活的滋味再浓厚些吧。但是日子一到我这就被我极尽简化了,煮一锅稀饭吃了好几天,今天吃完最后半碗,可以肯定一月之内我再不会想着煮稀饭了。具体什么节日吃什么饭菜我也记不住几个,年夜饭我都只知道有饺子,不过我倒是记得腊八要腌蒜,因为春节的饺子忒油腻,有腊八蒜才吃得爽口。

不记得往年的腊八蒜是谁主腌的了,反正不是他就是我,倒是每年都有得吃。户主老说我白痴,但是我觉得他并不比我强多少。今年我决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明儿就是腊八了,不知道家里蒜在哪儿,还好有个腊七,集上有的是,一个蒜的事儿,能花几个钱。

赶集购物这事儿,往往是可选项越多,越不知道挑哪个。可能因为腌腊八蒜是个全民活动吧,摊贩们积囤一冬的蒜挤nang huo一样都搬出来晒了,到处都是。卖蒜的一多买蒜的就纠结了,什么样的好什么样的不好呢?印象里也没谁说过怎么挑蒜的经验,或者也有说过的咱没走心而已。

既然什么也不知道,货比三家总是可以的。写到这我觉得有个经验有必要推广一下:如果谁要摆摊卖蒜,千万别占第一个摊位,因为一般第一个摊位都是用来问价的。就像我,问了第一个时候十块钱一辫,又去问第二个,还是说十块钱一辫,心里基本有谱了,就是十块钱的标准吧,下定决心如果第三个摊再说是十块钱,我就买了。然后我在第二个摊那忽然看见有的蒜长出芽了,我就问了问,卖蒜的说有一个俩的出芽的。然后到第三个摊前,我又说有出芽的蒜,卖蒜的又说:有一头两头的出芽了,但是不多。

听话听音,我琢磨出来了,肯定是出芽的蒜不如没出芽的蒜好,要不他们怎么都表示出芽的是少数呢。这么一想,我就再转再问,这一问我留意到大部分蒜都是出芽了,可能因为今年暖冬吧。转来转去,转到集头上了,再转一圈吧,怎么也得买。

终于找到一个摊摆着没有出芽的蒜,可是我又开始纠结,人家卖的蒜都是出芽的,独他一个摊位卖没有出芽的蒜,别是有什么暗箱吧?微信里不都是说用什么什么化学药剂保鲜吗。

纠结来纠结去,又转了一圈,我不住地自责,我成什么了,油腻的中年妇女都这样吗?不过是十块钱的蒜而已,不是买房子也不是买地,一看就是在家什么也做不得主的样子。这么一想,我又只纠结一圈,毫不犹豫地买了那个不出芽的蒜。来之前因为不知道价钱而货比三家,到真买的时候又觉得什么哪辫多哪辫少的,怎么也是吃不了这么多,居然把十块钱花得好像是零钱的最低标准一样。也是没谁了。

回家剥蒜,本来是个最简单的事,因为有了腊八蒜的仪式感,有的没的又琢磨。有的蒜不好剥皮,不小心被指甲尅了一点肉去,这样的是留出来放一边呢,还是一块腌了?不会影响效果吧?

蒜剥好了,用不用冲洗一遍?最后一道工序泡醋的时候,是必须要在腊八这一天腌吗?还是腊七晚上就可以泡起来?是不是得找个漂亮的瓶子泡更好吃呢?红菠萝花的瓶子泡出来是不是会感觉到菠萝味道呢,还是绿色花的瓶子泡出来口气要清新些呢?思想起来腊八蒜的口气好像也不在瓶子的花色。

最后还有一个纠结,腌好的腊八蒜需不需要晒个朋友圈?不晒朋友圈的蒜能吃吗?

再附加一个问题,传说最开始的腊八粥是乡邻友朋们凑起来的,所以才好吃;这腊八蒜是不是也需要大家伙给凑份子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