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杏仁科普】儿童用药,80%以上的家长都错了

本文由企鹅医生平台官方推送

《2016 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我国每年约有 3 万名儿童,因为用药不当导致耳聋,造成肝肾功能、神经系统损伤的更是难以计数。

儿童群体中,药物中毒占所有中毒就诊儿童的比例,从 2012 年的 53% 上升到2014 年的 73%。儿童药物中毒比例迅速上升,不得不引起人们对儿童安全用药的重视。

一 什么是儿童药品?

儿童药品是指14岁以下未成年人使用的专用药品。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作为特殊的用药群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生理特点。

因此,不同时期孩子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能力都不同,绝不能单按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来换算。

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比成人要复杂得多,应根据不同时期孩子特点和具体病情确定治疗方案。

二 儿童用药误区

调查发现,家长虽然关注孩子用药的药品剂量与副作用,但往往再次给孩子服药时,还是会凭经验给药。同时,自行给孩子服用处方药的现象也非常普遍。

据调查,80%以上的家长都存在儿童用药误区。以下是家长们在生活中常见的用药错误。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喂药加糖

许多妈妈在给宝宝喂药的时候会发现,宝宝不愿意喝带有苦味的药物,于是便用糖水给宝宝服药。

殊不知,糖中有较多的钙、铁等矿物元素,可与药中的蛋白质起化学反应,并在胃液中凝固变性,继而混浊沉淀,致使疗效大打折扣。

有些药物恰恰是利用苦味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而发挥疗效的,若在药中加糖,效果不佳。

2.使用成人药

有些家长觉得成人药药效强,为使儿童尽早痊愈而用成人药物喂儿童,这是很错误的做法。

比如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又比如成人复方新诺明片,儿童长期服用会严重毒害其肾脏,还可诱发贫血症等。

3.多种药物混用

孩子患病后,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恢复健康,往往多种药物一起使用。但多种药物混合使用可能会造成药效减弱,而毒性反应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而且会出现不良反应。

例如将磺胺与VC一起服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和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等等。

4.迷信贵药疗效

孩子患病,家长都很迫切地希望药到病除,因此常常购买并使用新药、贵药,期望孩子服用后能够快速地恢复。

实际上,孩子患病后,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确诊。药不在贵贱,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5.滥用退烧药、维生素

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一见孩子发热,就给孩子吃退热药。这样做很容易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

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

三 儿童安全用药指南

很多国家有针对儿童用药问题进行规定,但并没有一份能供全球范围内应用的、具有科学依据的儿童用药指南。下面一些关于儿童安全用药指南,家长们需要仔细阅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

1.尽量不混合用药

在混合用药时,由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亦可能增加。

所以给儿童用药应尽量少而精,尤其避免“撒大网”的用药方式。能用一种药物治疗的,不用两种或更多种药,一般合用药品种以不超过3~4种为宜。

2.不要为求速效,滥用药物

同样是感染,要分清是病毒感染还是细菌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腹泻等病毒引起的疾病不需要使用抗菌药物。

细菌感染应用抗菌药物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量、按疗程使用,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并造成疾病难以治愈。

3.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特别是与患者用药有关的内容,在用药前都应该认真阅读,对其中不明白的内容应该及时咨询药师或医师。

4.优先选择“儿童专用药”

药效和剂量是密切相关的,剂量不够,达不到治疗效果;剂量过大,反而会产生副作用,造成身体伤害。因此不论是药品的使用时间、频率、用量等,都需要父母严密管控。

就1岁以前的婴幼儿来说,最好以颗粒剂、口服液体制剂为主,不但用量要精确,宝宝也易于接受。服用药品剂量应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嘱。

5.不要盲目相信营养药

儿童生长中需要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从食物中就可均衡吸收,饮食正常的儿童一般不必服用营养药,盲目过量给儿童服用,非但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会招致机体功能失调。

如果宝宝因某种原因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时,应咨询医生,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地补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