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为何没成为第二个隋炀帝?一件事说明了所有原因

唐太宗李世民,是历史上有名的明君。隋炀帝杨广,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

他们虽然一个明一个暗,但是还有很多的共同点。

他们都是第二任皇帝,都是从自己大哥手里夺到了太子位,都曾经率兵东征西讨。

但是,二者的名声却完全不同。为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止我们发蒙,李世民自己也蒙。

唐太宗曾经读过隋炀帝的《隋炀帝集》,然后就问魏征:“我看隋炀帝的文章,他也知道尧舜这些是圣君,也知道桀纣是昏君,那怎么他办事的时候就反正道而行呢?”

魏征道:“即使是圣君,也要虚心纳谏,这样才会有人为他提出建议。隋炀帝仗着自己有点水平,刚愎自用,所以说着尧舜的智慧却办桀纣的事,而且还浑然不知,所以就灭亡了。”

唐太宗感叹道:“前面的覆辙不远,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啊!”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唐太宗和隋炀帝的差距。

首先,唐太宗很愿意纳谏,他知道向别人提问题,接受更多的信息。

其次,唐太宗知道该借鉴以前的教训。他自己也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在这句话上,唐太宗算得上是身体力行了。

最后,就像魏征说的,唐太宗谦虚。其实隋朝的能人不少,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不相上下的也有,只是隋炀帝不提问,所以发掘不出来。

说来说去,还是一句我们很熟悉的话:“认清自己。”

其实,隋炀帝内心深处是希望做个万世明君的,他的为政举措虽然劳民伤财,但都是功在千秋的。如果隋炀帝能把自己摆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接受大臣们的建议,他就能把这些事办好。

如果他能做到这一点,倒是不仅不可能有唐太宗,即使有唐太宗,他俩谁功绩大还不一定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