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嫁女儿,只给两百两银子办嫁妆,是因为吝啬吗?
1861年9月,对于曾国藩来说,堪称“双喜临门”。
第一喜,是在9月5日,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湘军,在胡林翼等人的配合下,终于攻克了围困一年多的安徽重镇安庆。此后,湘军可以沿着长江顺流而下,水陆并举,直接威胁到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江苏省南京市)。
第二喜,是曾国藩的大女儿曾纪静,嫁给同乡好友袁芳瑛之子袁秉桢。结婚的日子,就定在9月下旬。
曾国藩
古往今来,家庭不论贫富,出身不分贵贱,人们在嫁女儿时,都会给一份嫁妆。
清朝时期,富贵人家的嫁妆,总是非常可观。吴炽昌《客窗闲话》记载,一位白姓侍卫嫁女儿时,“盛备奁具,媵以婢仆百余,雇群艘,由水路行。运奁之日,自京至通,四十余里,络绎不绝于道者,翌日始毕。”贫穷家庭的嫁妆,则就比较寒碜。瞿兑之《杶庐所闻录》记载,一位贫妇出嫁时,“无他长物,止银簪、耳环、戒指、衣裙,寥寥数件而已。”
曾国藩嫁大女儿时,已经当了20多年官,官至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皖南军务。照说,作为一名两江总督兼钦差大臣,又是第一次嫁女儿,曾国藩应该拿出一份丰厚的嫁妆送给大女儿。一方面整个家族脸上有光,另一方面能让大女儿在婆家有更高的地位。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曾国藩只肯拿出200两银子,来给大女儿曾纪静办嫁妆。
曾纪静
早在这一年6月4日,曾国藩就写信告诉在家操持家务的二弟曾国潢:“嫁女之资,每一份奁二百两,余多年在京议定,今不能增也。”原来,曾国藩当年在当京官时,就商定了几个女儿的嫁妆,每个女儿的嫁妆是200两银子。现在,曾国藩不打算改变这一决定,来给大女儿曾纪静增加嫁妆。
9月24日,曾国藩在启程前往安庆的前一天,又给长子曾纪泽写信,重申了这一决定:“又寄银百五十两,合前寄之百金,均为大女儿于归之用。以二百金办奁具,以五十金为程仪,家中切不可另筹银钱,过于奢侈。遭此乱世,虽大富大贵,亦靠不住,惟勤俭二字可以持久。”
曾纪泽
曾国藩分两次给家里寄了250两银子,给曾纪静结婚使用。其中200两银子是嫁妆,50两银子是出嫁的路费。曾国藩安排得妥妥当当,分毫不差。曾国藩希望大女儿勤俭持家,才能长久。
那么,是不是因为曾国藩重男轻女,不愿意把钱花在女儿身上,只愿意在儿子身上大把花钱呢?其实,曾国藩对儿子更“吝啬”。
1859年,曾国藩长子曾纪泽结婚。曾国藩写信给曾国潢:“兹专人回家,寄银二百两,以一百为纪泽儿婚事之用,以一百为五十侄女嫁事之用。”曾国藩总共寄了200两银子,其中只有100两银子是给曾纪泽办婚事用的。曾国藩还在信中补了一句:“吾家仕宦之家,凡办喜事财物不可太丰,礼仪不可太简。”
既要面子,又舍不得花钱——对,这就是曾国藩的一贯作风。
曾国藩一共有5个女儿,长大后先后出嫁。1866年,曾国藩第四个女儿曾纪纯出嫁,丈夫是广东巡抚郭嵩焘的儿子郭依永。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婚事,理应办理得风风光光,才对得起曾国藩、郭嵩焘两位封疆大吏的声名嘛。
郭嵩焘
这一年,恰好曾国荃赋闲在家,参与了侄女的出阁之喜。曾国荃顺便问了曾国藩的夫人欧阳氏,曾国藩为曾纪纯准备了多少嫁妆?欧阳氏回答,只有200两银子。曾国荃大吃一惊:“乌有是事?”他亲自打开箱奁,看到里面真的只摆了200两银子,才再三嗟叹,说这笔钱确实不够用,拿出400两银子,送给了曾纪纯。
曾国藩只拿出200两银子来给女儿办嫁妆,当然不是因为吝啬,而是个性使然。曾国藩是一位传统知识分子,信奉勤俭持家,不愿意铺张浪费。他哪怕当了两江总督,依然如此。
两江总督府
1863年,常胜军统领戈登在安庆见过曾国藩一面。后来,戈登如此记录自己对曾国藩的第一印象:“穿着陈旧,衣服打皱,上面还有斑斑的油渍。”
有一次,曾国藩请江西道御史窦垿吃饭,赵烈文作为陪客参加。吃饭时,窦垿如获至宝地发现,有一道菜肴鲥鱼竟然是装在瓦罐里面的,大笑:“学士饮客用瓦缶,无乃太简乎?”曾国藩也跟着哈哈大笑。
鲥鱼
曾国藩不光是对自己勤俭节约,还对家人这样要求。曾国藩收复了南京后,将一家大小接到了两江总督府。他们可不是来享清福的,每天需要种菜、纺花、刺绣、做男鞋女鞋等。曾国藩甚至还要定期检查成果,“亲自验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