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大家:二李,邓吴篆书的师承和创变!

秦朝是小篆的绝对统治时期,李斯等人的小篆作为文字模范,对秦朝“书同文”的推行,其功至伟,当然,“我花开后百花杀”,对中国大篆书法艺术的束缚也是其罪至大,不能两全。

▲李斯《峄山碑》

李斯《峄山碑》字迹横平竖直,布白整齐,笔画挺匀刚健,风格端庄严谨,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须仰视而观。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整齐化一、从容俨然、这也奠定了小篆的艺术基础。但是,《峄山碑》最突出的应该是作为文字的规范性、普及性和适用性,所以,在变化的丰富性上大打折扣,即艺术性服务了文字性,使作为艺术的书法,平添了几分遗憾。

▲李阳冰《城隍庙碑》

唐李阳冰,摆脱了篆书适用性的窠臼。在继承了李斯圆转笔法的同时增加了折笔。而且对于相同偏旁极尽变化之能,结构上也更为夸张,使观赏性大为增强。书写篆书其易在于笔法比较单一,而其难则在于结构对称性较强,线条粗细均匀,致使工艺性较强而书写性较差。

▲邓石如《安乐窝》之一

邓石如在继承了二李篆书风格的同时,弥补了书写性的缺憾。1,加粗了线条,使书写更为容易。2,在转折处增加了发力点,不再匀转匀行。3,线条书写中的提按轻重变化更为明显,反映出的书写速度以及书写节奏更为强烈。4,结构不再追求“绝对对称”,增加了书写的自由和快感。

▲吴让之《吴均帖》

吴让之作为邓石如的弟子,在继承了邓石如的上述特点的同时,在放开的路上走的更远:1,起笔和收笔不再追求圆润。藏而不圆,回而不润。2,在线条较细的同时,提按和转折更加鲜明。不再追求粗细均一。3,体势更加的纵长,如长河直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