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诈骗与民事合同欺诈行为的界定——天津二中院裁定李刚合同诈骗案

  裁判要旨

  合同诈骗罪与民事合同欺诈行为虽然在客观表现上有很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本质上的区别。由于关乎行为人罪与非罪的认定,应注重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客观行为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严格区分。

  案情

  2011年,李刚先后收购了攀枝花市德永工贸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及盐边县宗某矿业有限公司60%股权。2013年3、4月间,李刚与天津宏某公司的张某、叶某洽谈后,以向攀枝花市钢铁厂及电厂供煤为名,提出购买煤炭,张某、叶某表示同意。同年4至6月间,德永公司与宏某公司签订多份煤炭买卖合同。合同签订后,宏某公司依约向德永公司发运了煤炭。2013年7月,宏某公司与德永公司对双方煤炭交易签署了结算单,德永公司确认,共收到宏某公司煤炭56872.51吨,货款52838617.57元。经宏某公司确认,其实际向李刚发运煤炭56872.96吨,货款价值50450047.22元。李刚收货后,将部分煤炭交由韩某、雷某、何某等人运走,以抵偿李刚对上述人员的欠款,另将部分煤炭以低于实际进货价格转卖给攀枝花市滇某有限公司,并将所获部分款项给付朱某等人,用于抵偿欠款,部分款项用于公司日常经营。经宏某公司催要,李刚仅支付少量货款。2013年12月31日,宏某公司向公安机关报案。2014年7月27日,李刚被公安机关抓获归案。

  法院另查明,自2012年,曹某、李某、雷某、刘某等人相继借款给李刚。2012年8、9月间,宗某公司停产。期间,德永公司向中国银行攀枝花分行借款1500万元,李刚用其在宗某公司的股权向该笔借款的担保人四川省某担保公司进行了反担保。

  裁判

  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李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其主管经营的德永公司名义与宏某公司签订煤炭买卖合同,骗取宏某公司的煤炭56872.96吨,货物价值50450047.22元。扣除李刚已支付的货款450万元,致宏某公司经济损失45950047.22元。本案系德永公司实施的单位犯罪,鉴于公诉机关没有指控德永公司的行为构成犯罪,应依法追究德永公司直接责任人李刚的刑事责任。李刚作为德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直接实施了对宏某公司的诈骗行为,其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诈骗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应依法处罚。综上,法院一审以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李刚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56万元,李刚违法所得继续追缴。

  李刚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一审判决认定的基本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但对上诉人李刚合同诈骗数额认定有误,应予纠正。遂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评析

  本案中,李刚上诉称其行为属于不构成合同诈骗罪,应属民事纠纷,即其行为构成民事合同欺诈,不构成诈骗。那么,应该如何区分合同诈骗犯罪和民事合同纠纷欺诈行为呢?

  合同诈骗犯罪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主要在于: 民事案件中的欺诈行为,是指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一般来说,民事欺诈行为人有履行或基本履行合同的诚意,只是由于客观原因而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侵害的是合同产生的债权;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其侵犯的是财产所有权。由此可以看出,区分合同诈骗和民事合同中的欺诈行为,应从行为人的主观目的和客观行为两个方面加以考察。

  首先,主观目的不同,这是合同诈骗和民事合同纠纷本质区别。合同诈骗犯罪的行为人在主观上是以签订经济合同为名,以达到非法占有财物的目的;民事合同纠纷中的欺诈行为,行为人在主观上虽然也有欺诈的故意,但不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其目的是为了用于经营,并借以创造履约条件,行为人往往具有一定的履行合同的能力。本案中,德永公司和李刚在与宏某公司签订煤炭购销合同之前已欠有巨额外债,且其占60%股份的宗某公司已处于停产状态。由此可以看出,李刚及德永公司在不具有履行合同能力的情况下仍与宏某公司签订了煤炭买卖合同,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故意。

  其次,从客观方面来看,本案中,李刚作为德永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客观上实施了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诈骗他人钱财的行为。李刚在与宏某公司签订煤炭销售合同时,虚构了攀枝花钢铁厂和502电厂是德永公司的长期客户,其购进大量煤炭,供给上述两家单位的事实;李刚向宏某公司隐瞒了其和德永公司欠有巨额外债,其在宗某公司60%股权已抵押给四川某担保公司,其根本不具备依约履行合同的能力的事实;在宏某公司依合同约定发运货物后,李刚将大部分煤炭交由其债主拉走,以抵偿个人及公司所欠款项,一部分煤炭货物被李刚以明显低于进货的价格卖给滇某公司,并将滇某公司支付的货款用于抵债和公司日常经营。

  综上,李刚作为德永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行为完全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本案案号:(2015)二中刑初字第111号,(2016)津刑终93号

  案例编写人: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 何 靖

(0)

相关推荐

  • 借款人构成诈骗犯罪 借款合同是否有效

    随着民间借贷行为的增多,凸显出大量的以借款为名行诈骗之实的案件,这其中就涉及到"借款人"构成诈骗犯罪后,"借款合同"的效力问题. 对此有观点认为,借款人构成诈骗 ...

  • 民事合同欺诈与合同诈骗罪分析

    在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纠纷是常常发生的,纠纷发生后大家应冷静积极合法的处理纠纷以免使事态严重化.笔者撰写此文,从民事欺诈与合同诈骗罪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力求为大家在处理纠纷时能提供一个防范法律 ...

  • 合同欺诈与合同纠纷的区别,认清合同欺诈,不能吃了哑巴亏

    如今社会上,以合同进行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由于合同欺诈行为具有相当的隐蔽性.欺诈性与复杂性,往往容易被合同纠纷的假象所掩盖,以至于很多人很难把它与合同纠纷正确区分. 对于这种合同性质的认定,关系到企业 ...

  • 什么是合同欺诈,遇到这一行为怎么处理?

    在我国合同欺诈的现象较为普遍,其主要表现在合同的主体.条款.标的物及履行方式等方面.之所以合同欺诈会成功,大多是由于受害者本人不会判断是否构成合同欺诈,也不知道事先预防,即使是遇到欺诈也不知道如何自救 ...

  • 合同欺诈怎么报警

    在合同中,欺诈行为是比较常见的违法犯罪,当我们遇到合同欺诈的时候应该怎么进行报警处理呢?这需要我们根据相关的规定进行了解,才能知道怎么做对于受害者才能减少损失,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下面由孙悦律师为您 ...

  • 合同欺诈要负哪些民事责任

    现在有些人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去获取利益,总想着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取,合同欺诈就是比较典型的一种,合同欺诈不仅关乎到一个人的信誉问题,还往往连带着民事责任,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合同欺诈要负哪些民 ...

  • 最高检指导案例:严格区分合同诈骗与民事违约行为的界限

    温某某合同诈骗立案监督案 (检例第91号) [关键词] 合同诈骗 合同欺诈 不应当立案而立案 侦查环节"挂案" 监督撤案 [要旨] 检察机关办理涉企业合同诈骗犯罪案件,应当严格区分 ...

  • 合同欺诈[合同欺诈]

    从欺诈人.被欺诈人及衡量欺诈行为尺度等方面看,民事欺诈行为的构成需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欺诈人的欺诈故意 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 ...

  • 上海一中院: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纠纷案件的审理思路和裁判要点

    来源:上海一中院 编者按 为全面提升法官的司法能力和案件的裁判品质,进一步促进类案价值取向和适法统一,实现司法公正,上海一中院探索类案裁判方法总结工作机制,通过对各类案件中普遍性.趋势性的问题进行总结 ...

  • 工程保理实务系列(二):工程保理合同纠纷需要适用专属管辖吗?

    工程保理实务系列(二):工程保理合同纠纷需要适用专属管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