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权谋手腕:表面是讲诚信,其实背后是玩道德绑架
【出处】《三国演义》第101回
【材料】长史杨仪入帐告曰:“向者丞相令大兵一百日一换,今已限足,汉中兵已出川口,前路公文已到,只待会兵交换:现存八万军,内四万该与换班。”孔明曰:“既有令,便教速行。”众军闻知,各各收拾起程。忽报孙礼引雍、凉人马二十万来助战,去袭剑阁,司马懿自引兵来攻卤城了。蜀兵无不惊骇。
杨仪入告孔明曰:“魏兵来得甚急,丞相可将换班军且留下退敌,待新来兵到,然后换之。”孔明曰:“不可。吾用兵命将,以信为本;既有令在先,岂可失信?且蜀兵应去者,皆准备归计,其父母妻子倚扉而望;吾今便有大难,决不留他。”即传令教应去之兵,当日便行。众军闻之,皆大呼曰:“丞相如此施恩于众,我等愿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杀魏兵,以报丞相!”孔明曰:“尔等该还家,岂可复留于此?”众军皆要出战,不愿回家。孔明曰:“汝等既要与我出战,可出城安营,待魏兵到,莫待他息喘,便急攻之:此以逸待劳之法也。”众兵领命,各执兵器,欢喜出城,列阵而待。却说西凉人马倍道而来,走的人马困乏;方欲下营歇息,被蜀兵一拥而进,人人奋勇,将锐兵骁,雍、凉兵抵敌不住,望后便退。蜀兵奋力追杀,杀得那雍、凉兵尸横遍野,血流成渠。孔明出城,收聚得胜之兵,入城赏劳。
【解析】这是一个经典的案例,一直都是诸葛亮诚信用兵的典范。但是如果我们从权谋角度来分析,就不是那么回事了,诸葛亮展示出了更高超的用兵手段,那就是道德绑架。我们从这个角度给大家做个深入分析:
1、诸葛亮的管理困境
大兵压境,军情危机,而正当此时,士兵们轮休的时间到了。如果不让士兵休息,继续作战,这时,诸葛亮就会失信于军队,必然怨声载道,心里骂娘,士气低落,就是打仗,也不会有好果子吃。如果让士兵休息,这时,外部的军事危机,就无法解除,还可能全军覆没。强行留下,出工不出力,不会赢;不留,更加无法解除危机。如何才能不违背诚信,还能让士兵主动留下积极作战呢?
2、道德绑架的高明处
破解自己不违背诚信,还能让士兵主动作战,这时,必须不能采用。行政命令的强硬手段。要从人性的角度,从你要他做事,引导他自己主动做事。权谋家有个常讲的让猫吃辣椒的故事。强迫猫吃,不合适,只有把辣椒抹在它屁股上,猫受刺激,自己才会主动的去吃。诸葛亮就必须先让大家按规定轮休,然后采用其他手段,让士兵自己不得不留下。诸葛亮是和等人?打仗一般,玩权谋,杠杠的。
3、道德绑架的三步骤
首先,有杨仪提出让停止轮休的建议,让诸葛亮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坚守诚信的意图。这样让士兵有是会了解诸葛亮不是高高在上,不体惜士兵的人。其次,在士兵中找几个托,呼喊,“丞相如此施恩于众,我等愿且不回,各舍一命,大杀魏兵,以报丞相。”成功的扭转认知,把按规定处理,变成了丞相施恩了。第三,诸葛亮明知故问,让大家不得都不立即表态,没有挽回的余地。利用士气打赢了此战。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普通的角度能够看到,如果保持诚信,就能够获得感恩,激发士气。但是如果没有背后的这种步骤设计,没有杨仪的请命,大家并不会领情。没有托的喊话,大家并不会感恩。没有诸葛亮的现场亲切的慰问,就不可能立即因势利导,立即让他们投入战斗。所以,看似诚信的背后是一些列的算计。步骤清晰,手段明确,效果极佳,破解了组织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