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前日本首相曾极力劝告李鸿章进行改革,清朝却是如此回应
马关谈判的第一天,双方简短地寒暄了一阵,互相核查了全权委任状,长达几个小时的谈判后,终于结束,但不过李鸿章有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额外的闲聊了几句,当然不是二人关系有多好,而是而是是同学,但是伊藤还是希望能够带给李鸿章一些新思想。
李鸿章此次来日本,十分心里很清楚日本将要“狮子大开口”。为了避免中国利益受到太大损害,李鸿章大打“感情牌”,极力称中国与日本是邻居,又有相同文化,应该和睦友好,像欧洲那样,不要动不动就打仗,“如我两国使臣彼此深知此意,应力维亚洲大局,永结和好;庶我亚洲黄种之民,不为欧洲白种之民所侵蚀也。”
对于李鸿章的用意,伊藤博文马上就看穿了。他借李鸿章这段话,说:“中堂之论甚惬我心。十年前我在津时,已与中堂谈及;何至今一无变更?本大臣深为抱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简单地说就是伊藤在十年前和李鸿章在天津会面时已经提到了关于改革的一些建议,但是至今为止没有能够看到一点改观。
不出所料,甲午战争,中方战败,李鸿章虽抱着'争得一分是一分'的态度,拼力力争,'舌敝唇焦,磨到尽头处',但狼子心肠的伊藤却毫无商改之处,李鸿章最后只好签下了中国近代史上最耻辱的一页--《马关条约》。这个结果其实令人唏嘘不已,如果当时的改革运动成功了,也许就不会如此被动了,你觉得呢?在评论区告诉小史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