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丨“死里复活”的阿朵:做中国新文化复兴的淌路者
撰文丨大福
编辑丨美圻
文娱价值官解读:
2012年,处在事业巅峰之际,却毅然选择隐退的阿朵,回到湘西、贵州、云南等苗族聚居地深居避世。
这五年的漫长蛰伏期里,她用自己个人的体验,不断在丰富和创造更大的生命价值:学习传统的鼓舞技艺,并将古老村落里收集到的音乐作为原始素材,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
对这个血液里流淌着苗族、土家族、汉族的少数民族女孩而言,传承不仅是一种身份的选择或使命,更是在回应自我精神世界里的声声召唤。
而今,再回到大众视线时的阿朵已是一个全新的生命体,她用《死里复活》秀录音室版原声专辑,记录了这些年鲜为人知的人生经历。她也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带着由非遗传承人组成的“生养之地”厂牌团队,开始了在世界乐坛的全新征程。
达沃斯论坛上艳惊四座的国际首演,让这个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跨表演的艺术组合,以世人前所未见的面貌,引领性的开创了一个“新·民族音乐浪潮”时代。而此后,阿朵还将陆续孵化一系列泛娱乐体验的艺术作品,在积极推动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之上,走更远的路。
首次以“非遗传承人”的身份登上专业音乐评审舞台的阿朵
中国大部分做世界音乐的人,
做的只是嫁接,而不是融合
7月31日晚,第二届CMA唱工委音乐盛典在北京颁布。集合了现场乐队、电音设计、原生态歌舞、现代舞等融合表演的开场秀,以极具“未来民族感”的震撼视听让盛典提前进入到高潮。这段时长7分钟的跨界艺术大秀,正是阿朵的《死里复活》秀的选段,她也是凭借这张专辑拿到了CMA唱工委音乐盛典“最佳民族/民间演唱专辑”。
《死里复活》秀选段
国内音乐类的颁奖礼不少,但只有“CMA唱工委”(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唱片工作委员会)音乐奖被称为“中国的格莱美”,因为大部分由企业或媒体主办的音乐奖项都过于商业化和娱乐化,“价值观”多以盈利为目标,影响力也往往欠缺,更谈不上对行业的指导性。
作为“唱工委”在推动国内音乐版权管理规范化之后的又一大动作,CMA音乐盛典旨在让音乐评审这件单纯的事情更体系化和标准化,保持以专业为核心原则的独立性,让音乐评审不受人气和各类排行榜影响,不受广告商、赞助商的挟持,杜绝暗箱操作、到场有奖等的评审乱象。因此,树立了在音乐评审领域的专业价值和绝对公信力的CMA唱工委音乐奖,对国内音乐人的吸引力尤其凸显。
今年,CMA唱工委音乐奖的首席评审顾问是由李宗盛担任,其他包括邓柯、贾敏恕、金培达、金少刚、秦四风、沈黎晖、宋晓晖、谭伊哲、吴彤等评审都是行业内的资深专家。对阿朵来讲,能够得到这样一群影响了整个华语乐坛的专家同行的认可,是特别自豪的事。
确实很难!中国之前也有很多将流行与民族结合起来做世界音乐的人,但大部分人其实做的只是嫁接,而不是融合。阿朵向价值官记者解释,“就像水和油放在一起,那只能叫结合,真正的融合就像你做一道菜,调料多一分少一分都不对,它需要你在不断的实践中完成配比。”
在这个快消费时代,真正能坚持做下来的人是非常不容易的。“可能别人会觉得我很傻,在日益艰难的音乐大环境之下,用那么长的时间去做一件事,但是,这个奖让我知道,真的有人看到你在做什么,看明白你未来会成为什么,这个很重要。
好的东西你是能认出来的,就像那些藏在大山里的音乐家,他们没有流量,不能马上带来经济价值,但他们的宝贵需要被人看见,需要有人去打磨,去微创,在原来的基础上产生一些变化,以新的形态呈现,但保留着它的魂。”
藏在大山里的音乐家们
你们没有看到我向上生长,
是因为我正在向下扎根
过去的五年,阿朵都经历了什么?
2012年是阿朵人生的重大转折点,承受了情感的支离破碎,财产被骗殆尽,身体健康的急转直下。于是,在事业巅峰与精神低谷的矛盾挣扎中,她选择了诚实面对心灵遇见的声音,放弃浮华虚名,从娱乐工业生产线一纵而下,赤脚踏入“新·民族音乐”这大众陌生的生养之地,宛若一粒种子将自己深浸泥土,在娱乐圈留白“死去”。
阿朵开始归田隐居,种地务农,过着原生态的生活。某日,当她在栖身的原始森林慢跑时,一个声音叩响心智:“一粒种子若不死,麦子怎么生出来”,由此,她的心结尽开,困苦皆释,正如她在之后包揽了词曲创作的音乐作品文案里所说:“我知道你所有的痛苦,因为我曾死过。”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阿朵找到了自己的心之所向,她希望从自己的根源和血脉的部分去做非遗传承,于是潜修学艺,师从八十多岁高龄的国家级“非遗”苗族鼓舞传承人洪富强老师傅,成长为苗族鼓舞武术鼓传承人。
耗时5年的阿朵,生生从“混沌”中趟出了一条清晰的音乐脉络,以革自己命的魄力,实现了对“音乐”和“人设”的颠覆性创生。
在回归后的首张《死里复活》 秀录音室原声专辑里,阿朵尝试了诸多反常规的操作,比如:通过敲打苗族生活场景中的缸、瓦、罐、碗等器皿调制出了最符合歌曲表达的音律;民间生活场景中最为常见的弹棉花、筛米、纺线机、磨盘等一大批什物也在她的推动下实验性的被调制改良成符合现代12平均律的特色“乐器”;常规流行音乐制作中闻所未闻的特殊音色被大胆的纳入到这张原声专辑的音乐织体中;结合芦笙、独弦琴、雕、唢呐、打溜子等民族传统乐器的有机使用;而以人声口技模拟出大自然风声、水声、树声、鸟鸣及森林深处苏醒涌动的声音,并将其嵌入到整体编曲中作为歌曲的伴奏……
在避世的第五年里,阿朵离开古老村落远赴美国,学习先锋音乐制作和舞台表演艺术。在音乐表达上,她终于找到了通往“未来民族”的方向。对她而言,这将是一场游曳于主流与边缘、传统与未来、传承与变革之间的巨大冒险,但,她愿意做“新·民族音乐”发展的那一星火苗。
《死里复活》 秀录音室原声专辑,正是她这几年里不断正视自我量体裁衣的完整表达,行腔走字里通过对未来民族声音艺术的探索,奠定了与众不同的审美品位与美学标准,开辟了全新的原创音乐形式,刷新着华语音乐语汇,影响或将无远弗届。
只有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才能让传承进入良性循环
而今,如果只用歌手来定义阿朵是不准确的,她有很多身份,创作者、演员、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鼓舞武术鼓传承人、“生养之地”文化厂牌创始人。
“生养之地”文化厂牌当下的重点项目,是正在孵化中的《死里复活》秀演+文旅演出,CMA唱工委音乐盛典上表演的就是其中一个7分钟的选段。
在此之前,马云曾邀请阿朵的团队,在达沃斯论坛的晚宴上,为包括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宜家CEO杰斯帕·布罗顿、UPS首席执行官戴维·艾伯尼,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约旦国王与王后、卢旺达总统卡加梅、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卢森堡首相贝特、挪威首相索尔贝格等在内的全球政商领袖们,做过《死里复活》选段的首演,以民族原生态艺术与前卫表达的创新融合惊艳全场。
阿朵与她的“非遗”伙伴们
有别于一般的歌剧、舞剧、音乐剧,无论是在音乐表演还是舞台呈现方面,《死里复活》秀演都超出了现有演出的定义模式。它是在“苗族文化”为主元素的基础上,联手打造的一个原创跨界艺术秀,在艺术表现上极大胆,对中国少数民族的演变、发散、想像,让观众感受到的不只是原生态的氛围,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建构。
《死里复活》秀演的多维度跨界表现形式,为观众打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五感交互”式体验,与多媒体、装置艺术家、时装设计师的合作,又营造出震撼的舞台观感和先锋视觉。
这样的沉浸式秀演有着非常大的市场,确实,在全球化趋势加强,现代化进程加速,各种外来和城市文化都可能对非遗造成巨大冲击的今天,急需要一些具有创新的视听语言,独特民族美学视角的作品,让观众在被艺术洗礼之余,聚焦和关照地球上所有面临消逝的独有文化和独特文明。
在阿朵看来,中国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需要新的产业模式和力量,如果只停留在传统层面,一定不是长久之计。将根植于少数民族原生态基因的艺术作品,用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解构重组,形成全新的“精致听觉”+“先锋视觉”的体验作品序列,孵化出成功的原创非遗品牌案例,形成当代非遗产业的新模式和完整生态链才是可行之策。
事实上,非遗艺人所传承的艺术品类的代表性、稀缺性和短期的不可复制性,都让他们具备着巨大的市场潜力。而实现了商业价值的非遗艺人,也才有专属的时间与精力去创作更好的作品,这样的互补模式,终会让传承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对阿朵而言,未来之路明确而坚定,她希望与更多志同道合的弘扬者携手前行,以自己在“新·民族音乐浪潮”的产业与商业化的实践,为中国文化的复兴淌出一条光明大道。
【原创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