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嫌王小波丑亲不下去!王小波回句气话,歪打正着解开心结

"你好哇,李银河。你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人,我走遍世界也找不到,你太好了"

1997年,45岁的王小波心脏病发痛苦离世。

"王小波我爱你就像爱生命"

66岁的李银河怀着沉重的思念之情,发微博悼念王小波。给这一生他们的回信,画上了句号。

这封回信,距离王小波离开这个世界已经21年

虽然时隔21年,但是时间仿佛并没有让这个特立独行的女人丢失她的爱情。在这一封言辞切切的回信里,她说:

21年,我庆幸你的文字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我,则得到了时间的治疗

我爱过你,我仍然爱着你,万一灵魂存在,但愿我们还会相遇

现在回头看,你的一生是神采飞扬的

我会不爱你吗?不爱你?不会。王小波我爱你就像爱生命。

当时看到"神采飞扬"这几个字的时候几欲落泪,原来爱一个人,无论过了多少年,他都是会发光的。

李银河和王小波的"神仙爱情"来自于王小波的不要脸

其实一开始两个人从知道彼此到见面,李银河就6个字。

那时候李银河看到王小波写的《绿毛水怪》时,觉得:写得好!

她那时候就想看看能写出这么好的文章的人,长什么样子。然后再看到王小波这个人的时候,觉得:长得丑!

王小波这人确实长得不好看,但是他对李银河却是一见钟情了。第二次见面的时候,王小波主动出击,去表了一个“不要脸”的白,他们就这么在一起了。

不过后来李银河却想分手了,原因是——王小波太丑。跟他接吻都亲不下去

当时王小波知道之后特别生气的回了一句气话“你也好看不到哪里去啊。”

放到现在这百分之百就是分手的戏码了吧。但是却没有,两人借着这句话你一眼我一语的说了下去,歪打正着反而打开了心结。

这之后,李银河就再未提过分手。

那个年代,车马很远,书信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人

对于李银河而言,好看的皮囊自然是千篇一律的,但有趣的灵魂却是万里挑一,王小波就是那个有趣的灵魂。

他们有一段时间,是靠写信互相联络的。不得不说王小波真的是撩妹高手,一开始李银河和他在一起,嫌他丑想分手,但是后来就彻底被王小波有趣的灵魂和才学征服了。

我挑出几句,大家感受一下:

"你好哇,李银河"这是每封情书开头都会用到的话。

"告诉你,一想到你,我这张丑脸上就泛起微笑。还有在我安静的时候,你就从我内心深处浮现,就好像阿芙罗蒂从浪花里浮现一样。"

"我当然是十分爱你,这个爱情我是永不收回的,直到世界末日。不过,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你想知道我对你的爱情是什么吗 ?就是从心底里喜欢你,觉得你的一举一动都很亲切,不高兴你比喜欢我更喜欢别人 。你要是喜欢别人我会哭,但是还是喜欢你 。"

这份感人的"神仙爱情"在王小波去世之后就戛然而止

多年后,李银河在传记《人间采蜜记》中感慨道:"在他一生最重要的时间,他的爱都只给了我一个人。我这一生仅仅得到了他的爱就足够了,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痛苦磨难,小波从年轻时代起就给了我这份至死不渝的爱,这就是我最好的报酬。我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了。"

这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吧。

李银河和王小波的爱情故事至此搁笔了。

王小波一辈子写过很多的小说、杂文,剖析人性,天马行空。但他生前实在是没名气,所以这些杂文什么的都没出版。

他去世之后,李银河担任起了这些杂文的收录工作,并出版了两本王小波的杂文作品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沉默的大多数》

我以写小说为主业,但有时也写些杂文,来表明自己对世事的态度

《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是王小波的杂文代表作,王小波终其一生思考着并快乐着,他以独有的调侃笔调完成了对自由与理性的敢死与书写。书中对女权主义、科学与迷信、同性恋、小说创作、知识分子等话题来进行剖析,展现了一座智性的迷宫。

本书可以让你学会如何独立而自由的思考,真切的体会到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应有的尊严与自由。

幽默中充满智性,扛起一面自由、独立、理性的精神旗帜!——“我觉得黑色幽默是我的气质,是天生的。”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你在家里,在单位,在认识的人面前,你被当作一个人看,你被尊重,但在一个没人认识你的地方,你可能会被当成东西对待。我想在任何地方都被当成人,不是东西,这就是尊严。

这是这本书可以教给你的,但是他能教给你的远不止于此,剩下的大家可以自己去书里寻找答案。

自我成人以来,所见到的一切都是颠倒的。在一个喧嚣的话语圈下面。总有个沉默的大多数

这本《沉默的大多数》一经问世就一直畅销不衰,为人称道。

书中收录了数十篇精彩的杂文随笔。王小波用卓越的文采,众醉独醒的姿态对社会道德伦理,国家与新儒家、个体尊严以及小说、艺术等方面进行了酣畅淋漓的剖析。表达了有理有趣的观点。

书中还随书附赠了王小波写给友人的亲笔信。

这两本书时隔23年读来依旧让人沉思,让人捧腹,让人拍案叫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