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时期蒙古族的情况

明军打败元军后,元的势力退缩到大漠,仍然称“元”,史书上记为“北元”。但是在明朝看来,承认一个被自己打败的王朝仍然存在,这当然是种耻辱或者是种失败,恰在此时蒙古北元因为西蒙古的篡权而导致动乱,西蒙古主要首领向明成祖称臣,卫拉特的马哈木、太平和把秃孛罗三位首领都接受了明成祖的册封,成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可那只是为了得到封赏,并借之对抗阿鲁台控制的北元汗廷。蒙古本部则黄金家族势力微弱,因此明朝号称元已经自动放弃国号,将蒙古北元刻意称为瓦剌和鞑靼两部。

瓦剌很明显是“卫拉特”的音译,这个就是西蒙古。卫拉特人最早居于贝加尔湖、库苏泊及叶尼塞河上游的八河流域,以狩猎为生。他们总称都属于“林中百姓”。十三世纪初归附成吉思汗。他们的生活区域早期是新疆北部,蒙古国西部,地图上看着包括俄罗斯和今哈萨克斯坦交界处也并无不妥,本来他们就是经历了复杂的变化,融合了诸多蒙古和突厥系部落,而且各个部落也是迁徙不定。

卫拉特和其他相关的部落与成吉思汗家族都只有姻亲关系,并非其直属部落,因此虽然在军事地位上、经济地位上很重要,在地位权利上都和蒙古本部的黄金家族成员部落有很多差别,也因此成为蒙古地区不安定的主要因素。阿里不哥、海都等人与忽必烈系争汗位,其中就有借助卫拉特各部的力量,他们在北元政权初期也很强势,主导了几个汗的废立,并把黄金家族的成员几乎杀得不剩一个,所以在蒙古各部中造成很大的反对。蒙古其他各部与之作战时毫不留情,因而在清灭亡准噶尔政权时并没有阻止,反而多帮助清军,与他们历史上对卫拉特蒙古各部的畏惧、愤怒是分不开的。

巴尔虎特、布里牙特、斡亦剌特(卫拉特)、忽里、图马特等部。这些部落倚林傍水,打猎捕鱼,互不相属,统称为“林木中百姓”。他们参加了扎木合的军事联盟,后又随扎木合与乃蛮(奈曼)部结成联盟,与成吉思汗作战,几经败北,逃归八河流域的锡什锡德河。1207年,成吉思汗派其长子术赤出征“林木中百姓”诸部。斡亦剌特部长忽都合毕齐率先归顺了术赤。在他的有力协助下,术赤较为顺利地征服了林木中百姓诸部。因此成吉思汗对忽都合毕齐及其家族备加赏赐,封官联姻,从此斡亦剌特部就成为“黄金家族”的世袭姻亲和主要军事力量之一。

布里亚特元代称不里牙惕,是林中百姓的一支。布里亚特蒙古人从种族上是卫拉特蒙古人近支,原游牧于外贝加尔地区,后来向北发展到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地区。1631年,俄人到达叶尼塞河支流通古斯卡河上游,立即与布里亚特人发生冲突。经过二十五年的战争,布里亚特人被完全压服,才臣服于俄国。但其中一部分反抗俄人到底,向南移入喀尔喀领地。另外一部分,当清军在黑龙江以西打败俄人时投向中国,被赐名巴尔虎人,编入八旗,并安置在呼伦贝尔地区。

鞑靼则是借用古代称呼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称呼称呼蒙古本部。1510年,巴图孟克(达延汗)统一蒙古后,将漠南、漠北各不相属的大小领地合并为六个万户,分为左右两翼,每翼三万户。左翼三万户有察哈尔万户、喀尔喀万户、兀良哈万户(这个兀良哈部不是兀良哈三卫的兀良哈,而是世代为黄金家族守护不儿罕山陵寝的部族);右翼三万户是鄂尔多斯万户、土蛮万户(蒙郭勒津)、永谢布万户。左翼三万户由达延汗直接统治,驻帐于察哈尔万户;右翼三万户由济农代表大汗行使管辖权,驻帐于鄂尔多斯万户。这六万户除兀良哈万户以外,达延汗把其余五个万户都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领有。在六万户以东的呼伦贝尔东部和大兴安岭以东的嫩江流域,是成吉思汗二弟哈萨尔后裔的科尔沁兀鲁思(万户)和明廷所设的以蒙古部落为主的兀良哈(朵颜)、泰宁、福余三卫。这就是黄金家族在现代蒙古分布区域的雏形。

说喀尔喀部是最正宗的蒙古,是对照现代而言,由于自身的经济、文化的局限,他们保存的草原文化习俗和文化状态要略微胜过早已定居多于游牧、汉化多过原始生态的内蒙古地区。但是如果从血缘,也就是从黄金家族这个概念来说,世界所有蒙古人都公认,黄金家族的根本仍然是在内蒙古地区。

达延汗统一东部蒙古后,喀尔喀万户属左翼,以喀尔喀河为内外界共内外共十二部。将喀尔喀万户分封予阿尔楚博罗特和幼子格埒森札·札赉尔珲二子成两部。后来分别形成内五部喀尔喀和外七部喀尔喀,他们都是黄金家族的分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