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风景:戴红绒花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人或亲戚中凡是女性的,不论老少,头上都有戴红绒花的。尤其是过春节,必从庙会或集市上买回大大小小、各种图形的红绒花。有时候胡同里会来小贩,他们挑着担子,两头筐里是大纸盒子,装满从花市趸来的绒花。他们边走边大声吆喝:“卖绢花、纸花、红绒花咧……”听到喊声,院儿里的姑娘媳妇,就会循音儿出来围着担子比划挑选、试戴购买。也有的大宅门,就把小贩叫到家里,任凭家中的老少女人们按自己心仪的挑,打总付钱。这些头上插着一两朵红绒花的女人们,照照镜子,互相看看,胡同里走走,不仅自己心里美滋滋的,春节的欢乐气氛,也从她们头上艳丽的红绒花上扑面而来。

  春节戴绒花,可有讲究了,那不是随便戴的。红绒花种类很多,有大小之分、有不同的图案。就说造型吧,有像开放的花朵,有像小动物模样儿的,当然更多的是聚宝盆形状的。因为这符合人们祈求吉祥如意、福至家和的内心愿望。像姑姑婶子这种年轻妇女,多戴聚宝盆式样的。我小时候听大人说:“宝盆里都是值钱的东西,如果你把钱放进去,就能源源不断地往外拿,永远取之不尽。”都知道这只是个神话,但对生活不富裕的人来说,这是内心的向往,有向往就有努力的方向,就有打拼的动力。所以聚宝盆成了永恒的最受欢迎的绒花了。小姑娘一般只戴小朵的花卉图案,有牡丹花、桃花、菊花等,取其美丽、娇媚、生机勃勃之意。老奶奶们一般戴大朵石榴花,因为石榴多子的特点,象征长寿和子孙满堂。也有各种动物的,像金鱼形状的,象征年年有余,往后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仙鹤形状的,取其鹤寿千年,祈盼硬朗长寿之意。也有十二生肖造型的,本命年的女性会选自己属相的动物,以求此年顺顺当当。头上红扑扑的花朵,心里美滋滋的祝愿,看着生活就有奔头儿。

  还有蝙蝠,此动物虽长得不好看,但它和“福”谐音。我记得那时看到家人给奶奶祝寿时,就买一个大的五福捧寿的灯罩,挂在堂屋的正中央。一开灯,只见五只蝙蝠的图案,中间围着一个大红寿字,满屋红光,喜气洋洋,奶奶好不高兴。

  那时有句俗话说:“头上有抹红,才能叫过年”,指的就是女人头上的红绒花,花钱不多,却让佳节添彩,人长精神。

  绒花的谐音是“荣华”,春节在北方正是寒冬季节,自然没有南方的鲜花争艳,所以红绒线做成的花,应景应时。在唐朝武则天时已被列为皇室贡品,明末清初流入民间。在中国民俗中的三大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嫁娶喜事,女子都是要佩戴红花的。但是男子也有戴花的时候,那是在科举时代,考上了状元、榜眼、探花的,也都要按惯例簪花,就是用簪子把绒花别在帽子上,于是“簪花”就成了科考高中的代名词。老百姓为了祝福男孩儿将来有成就,往往过年时,在小男孩儿的帽子上插上红绒花,所以绒花又有“状元花”的美称。那真是:“称体衣裁一色红,头鬓插花颤绫绒。从头焕新迎吉兆,祈福荣华年味浓。”(何大齐)

(0)

相关推荐

  • 鼠年剪纸图案分享 日进斗金

    仍然是先剪出来边框,然后再画内部的图案. 有朋友说圆形不会剪,那么,请看本篇文章下面的分享, 咱们还是说今天的. 中午是一个组合字,日进斗金.这样的组合字大家前两天也见过,招财进宝是吧?等以后有机会, ...

  • 静听电影《芳华》片尾曲《绒花》有感

    人性最艳的彩霞 作者:南飞 年末岁尾,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一经上映,可谓如日中天.大红大紫,有媒体曰:电影首映票房三日便超过三亿元,并引起不少观众和影迷的热议,大有时下要是不看看此片, ...

  • 老北京风景:照相

    摄影技术是西方人十九世纪中叶发明的.在这之前,人要想留下身影容貌,只能求助画师,那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所以中国历史留下的肖像很少,能画得如本人真貌的就更少了.清代末期,照相开始逐渐传入中国,在广州. ...

  • 老北京风景:放话匣子的

    我小时候,胡同里时有来"放话匣子的".这个人背上背个大喇叭,前面包袱里是个方形的大盒子,这就是木制的"话匣子",他手上还提一个小包,里面是胶木唱片儿.有人招呼的 ...

  • 老北京风景:端午节吃粽子

      包粽子 卖粽子 我出生在北京,小时候端午节是家家要自己动手包粽子的.我家是个大家庭,人口多,每到端午节前一两天,妈妈就去买上好的糯米,再到菜市场买芦苇叶子.小枣儿. 粽子叶在南方是用竹叶,北方一般 ...

  • 老北京风景:湃西瓜

    老北京的夏天酷热难耐.一入夏,品种多样的西瓜就陆续上市了.西瓜性温凉,有很好的清热解暑的作用,在高温时日,吃一块凉凉的西瓜,那真是"甜汁入口清肺腑,玉液琼浆逊此公". 我小时候,市 ...

  • 老北京风景:荷叶粥

    时间进入农历六月."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朝杨万里的诗句,表现的是夏季荷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宋朝的理学家周敦颐<爱莲说&g ...

  • 老北京风景:打冰盏儿

    北京的夏季酷热难耐,在过去没有电冰箱的年代,能使人入囗暑消的饮品,也当属冰镇酸梅汤了.于是,伴随夏天的来临,"打冰盏儿"的也在街头胡同,庙会闹市活跃起来了. "冰盏儿&q ...

  • 老北京风景:鹅毛扇

    在老北京有一首戏谑流传的民谣:"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虽是玩笑话,从中却也可以看到旧时京城百姓,在酷暑难耐的夏天对扇子的依赖了.那时没有空调.电扇等降温设备,想 ...

  • 老北京风景:修雨伞

    北京一入暑伏,就进入了雨季,出门在外,雨伞也就成了必携用具.现在的雨伞五花八门:轻巧的,能折叠几折放口袋里:功能多的,说不仅挡雨还能防紫外线辐射?真是林林总总,眼花缭乱.可是我小时候,老北京的伞大多都 ...

  • 老北京风景:卖冰棍

    北京的夏天就是一个字:热.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能吃上根冰棍,那真是孩子们最惬意的事儿了.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冰棍儿只能从街头推车的小贩处买.这种推车卖冰棍的以老人和小孩儿居多,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