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
深恩负尽,死生师友。
宿昔齐名非忝窃,
只看杜陵消瘦,
曾不减,夜郎僝僽,
薄命长辞知己别,
问人生到此凄凉否?
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
冰霜摧折,早衰蒲柳。
诗赋从今须少作,
留取心魄相守。
但愿得,河清人寿!
归日急翻行戍稿,
把空名料理传身后。
言不尽,观顿首。
(只看 一作:试看)
注释
飘零:漂泊。
宿昔:过去。
忝窃:谦言辱居其位或愧得其名。
蒲柳:即水杨,是凋零最早的树木。
行戍稿:在戍边时所写的稿子。
顿首: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书简表奏用语。表示致敬。
每每读起此诗,悲伤之情总会涌上心头。词人好友在流放之地,苦寒交加,诗人自己虽在京师,但也倍感孤独。两位江南才子的仕途都不尽如人意,同样的年纪,同样的悲苦,同样的年少成名,“我亦飘零久”一句道尽了十年来的辛酸和凄苦,深恩负尽、与亲朋生死别离,这是何等的悲怆。吴兆骞于顺治十四年(公元1657)参加江南乡试中举,涉入丁酉江南乡试科场案。福临(顺治帝)大怒遂于次年将该科已考中的江南举子押解至北京,由福临在中南海瀛台亲自复试,复试合格者保留举人资格,不合格者治罪。两名主考官被斩,17名同考官处绞。吴兆骞系著名江南才子,少有隽才亦傲岸自负,愤然拒绝复试,因而下狱。后虽经礼、刑两部多次严审,查明吴确无舞弊行为,顺治十五年(1658年),仍被流放宁古塔。身为朋友的顾贞观,在他被充军时,曾承诺必定全力营救,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一切努力始终无用。顾贞观自己也是郁郁不得意,在太傅纳兰明珠(纳兰性德的父亲)家当幕客,想起好友在寒冷偏塞之地受苦,于是向纳兰性德求救,但性德与吴兆骞并无交情,一时未允。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冬,作者离居北京千佛寺,于冰雪中感念良友的惨苦无告,为之作《金缕曲》二首寄之以代书信。纳兰性德读过这两首词,泪下数行,说:“河粱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当即担保援救兆骞。后经纳兰父子的营救,吴兆骞终于在五年之后获赎还乡。本首词是组诗中的第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