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酷老姜
首发:正反读书(ID:changjiangwenyi111)
近年来,原生家庭、女性困境两大命题,热门影视剧不断。夜里,一个人跑去看完,看的过程中数次哭了,看完后也没能轻松,只觉得揪心。作为一个天生的「妹妹」,说实话,很难身临其境体会剧中的姐姐安然,一开始甚至觉得姐姐好冷漠,性格带刺,似乎所有人都欠她的……直到背后因缘一层层被剥开,原来真是好多人欠姐姐的。因为想要二胎和儿子,爸妈对外谎报姐姐是残疾,是瘸子,姐姐在外人前还得装扮成瘸子。小女孩爱美的天性,穿了裙子,暴露了健康的身体,引来了父亲一顿打屁股。电影里,甚至通过零碎的画面,揭开了父母试图遗弃姐姐安然。安然被送到姑妈家寄养,姑妈人很好,却依然逃不掉被亏待,被表哥当「沙包」练拳,被姑父偷看洗澡。高考时,一心想考临床医学的安然,填了所北京的学校,通知出来了,却是被本地的一所学校的护理专业录取,背后是父母私自给她改了志愿。从大学开始,安然的学费和生活费便都是自己挣取,这其中,又经历了多少生活的毒打和磨练,我们并未可知……如此长大的安然,从小便知道要靠自己,要独立,长大后的安然,向外展露的每一根刺,都是曾经受过的伤。这就不难解释,影片前段,姐姐安然对父母车祸去世震惊之余表现的漠然。父母的手机里,只有他们和弟弟的合影,收拾遗留物品时,那张说自己是瘸子的「证明」依然刺眼、刺痛……弟弟,是在安然离家上大学后爸妈自己要的,姐弟一年难得见两次,安然跟他不熟。「我要考研,我要去北京,我有自己的生活,我不可能一直围着他转。」她一刻也不想在这个地方多待,她要去北京读自己喜爱的临床医学。姐姐这一系列表现,硬气迅捷,像一只随时准备战斗的小虎,谁也不能阻挡她的前路,试图掌控自己的命运。他会偷吃爸爸妈妈的祭拜点心,会因为吃不到肉包子而大声哭闹,会在姐姐学习时,不停打扰,会恶作剧般将剩食倒在姐姐衣服上,甚至会对着姐姐吐口水……
6岁的孩子,不会自己系鞋带,却突然会在姐姐痛经时,不言自明,给姐姐泡生姜红糖水。6岁的孩子,不明白父母的去世,却主动想办法圆姐姐去北京读研的梦想,让小伙伴配合自己打电话,给送养家庭做解释。自己被送养,姐姐就能实现去北京读研的心愿。但收养家庭误会自己是个喜欢打人的小孩,放弃领养了。所以,要找到当初那个被打的小伙伴,给对方打电话,解释一下,并非有心。然后,向对方表明,想和他们一起生活。这样的逻辑链条,可以说,符合编剧的逻辑,却很难说是一个6岁孩子的处事逻辑,至少不是之前那个不懂尊重姐姐、顽劣跋扈的6岁弟弟的处事逻辑。
这样的姐弟对话,配上小演员惹人爱怜的小模样、小声音,观众难免被打动、掉泪。事后回想,感动是感动,整个叙事逻辑却人为痕迹严重,弟弟成了编剧台词的表演者,故事逻辑大于人物本身逻辑,引来争议,也是难免了。网友评论说,以《我的姐姐》为名,就说明了视角还是男性视角,还是男本位……新时代批了马甲的贞节牌坊是也。
「我」是电影中的每一个男人,而「姐姐」正是电影中所有的女人,一个称呼就把电影里的人物轻而易举的分成两类,不偏不倚,这种细腻真的只有女导演能够做到。
如果只是将「我的姐姐」理解成安然,视角是弟弟安子恒,那就只是一个个人故事而已了,也很难获得如此高的情绪共鸣。可以说,「我」既是安子恒,也是安然的爸爸和舅舅,甚至也是那个患有子宫癫痫的孕妇肚中的孩子,而「姐姐」,既是安然,也是安然的姑妈,也是那两个被忽视的小女纸。「我」「姐姐」,代表的是一个亲情组合的命运共同体。姑妈是被奶奶忽视,却被家庭和弟弟「压榨」的姐姐,她的人生经历和被灌输的价值观里,男孩是家里的命根,姐姐为家庭、为弟弟付出是应该的。放弃学业,赚钱供弟弟(安然的爸爸)上学,准备去俄罗斯做生意,却被妈妈(安然的奶奶)叫回来,照顾弟弟的女儿。一处是,姑妈瞥了眼墙上的照片,说那时候自己多年轻。一处是,姑妈摆弄着当年带回来的俄罗斯套娃,嘴里用西语说着「谢谢」「再见」……依稀仿佛能瞥见那个被西语系录取,即将踏上追梦旅程的年轻自己。安然觉得姑妈人好,却不愿意像她一样,过上她的人生。很多人慨叹,影片的开放式结局,似乎预示姐姐安然将走上姑妈的命运道路。我却从这开放式结局里,看到了女性导演、女性编剧对于女性困境的理解。正如《82年生的金智英》里说道,觉得自己像是被囚禁在什么地方,我总觉得越过这面墙壁,应该就能找到出口,可依然还是碰壁。就算找到其他出路,也依然碰壁。有时候我会想说,是不是打从一开始就没有出口……无论是作为别人的妈妈、别人的妻子,抑或是别人的姐姐,女性要获得自由,要跨越太多偏见和枷锁。「当一个女性反躬回首自己的人生,不论长短,她难免感受到一种剥夺。」原生家庭,抑或是血浓于水的亲情牵绊,更是说不清、理还乱。开放式结局,恰恰将这个命题交还给每一个个体,无人能替你做决定,也无人能对你的决定负责,除了你自己。李银河在影评中写道,《我的姐姐》「背后的逻辑是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人们所面临的个人本位价值观、人生观对传统的家庭本位价值观、人生观的激烈撞击。」选择与弟弟不再相见,亲情的彻底割断,又可能成为后半生的午夜梦回。「人对感情的需要是一种本能,只是生活的真相往往是放不下又拿不起,是最在乎的问题再也问不出答案,是无解的灰度。」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想要自由,却又逃离不开生活这张网。《我的姐姐》的困境亦在于此,它涉及的命题本身是剪不断,理还乱,也注定给不了观众一个解答。无解,不代表没有意义。被看见本身,便是觉醒的开始。就像姐姐安然在姑妈面前的一次次坚持自我,也终于让极具「奉献精神」的姑妈意识到,「姐姐要照顾弟弟」的宿命不需要代际传递。
套娃不一定要装进同一个套子里。姑妈没把你带好,以后的路,你自己好好走。
姑妈的这句话,既是对自我命运的反思,也给了安然自由。最后,王尔德的一句话,送给身处困境,面临两难选择的女性同胞,「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过自己的生活才是。」
作者:酷老姜,独立策划人,自由撰稿人,个人微信公众号酷老姜SHUO(ID:kulaojiang)。本文首发于正反读书(ID:changjiangwenyi111),一个有趣,有料,有深度的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