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美古韶城 | 中式的优雅情怀,有时候就体现在这灰瓦白墙间
灰瓦白墙,月门回廊,中式建筑以她独特的形式向世人诠释着低调的美。也许只要在檐下看一场雨,或许在窗前煮一壶茶,也可以在屋外种一围瓜果……配合着中式的优雅,我们的古围楼也变得分外动人。
始兴古围楼系列之十一:
1 横段围
横段围位于始兴县顿岗镇大富村南面。华氏先人建于民国年间。地处浈江-墨江盆地东东面,罗坝河东北畔,北傍圣公殿山脉南麓,南临石人嶂北麓,县城-澄江公路北面。
坐西北向东南。长方形,高约13米,4层,面阔10米,进深9米,占地面积90平方米。歇山式,小红山开方窗,覆黛瓦,鳌尾垂脊,叠涩弧形重檐,雪团滴水。东北、西南镶角楼。卵石砂浆砌墙至顶,青砖筑角。红砂岩筑外拱内方门,铁皮鼓钉纹板。镶红砂岩匾额(字迹难认)。三层南面青砖砌拱门。设方形、棱形和竖一字形窗。内筑拱门,有木梯登。
位于华氏宗祠西北隅。总体完好,作堆肥料、原料等杂物房。
2 红围
红围原名“奠安”围。位于始兴县成西5千米沈所镇沈北郭屋村北100米。建于清道光年间,地处浈江-墨江盆地西部,北、东、南分别被墨江和沈所河包括。
坐西北向东南,北靠塔岗岭南麓,南朝南蛇岭。长方圆角形,5层,高15米,进深36.2米,面阔28米,占地面积995.4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楼底部约100平方米,外墙厚1.5米。砖木结构,卵石、青砖和红褐砂灰砌墙至顶,石灰、糯米、蜜糖浆粘合,红砂岩筑门,牌坊式葫芦刹楣镶“奠基”匾,故称“红围”。
分内廊(有木栏栅)和外廊。半圆形角,顶设马面角楼,设竖一字形、圆形和方形窗。围外前原筑3米高墙,有长约2.5米,宽1.3米,深8米的地道口。内楼沿围墙对称建10厅堂,96间房,天井内掘一水井。附近有地下交通站日新小学。
1939年冬-1940年春夏为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室地点,指挥抗战办公地,1945年2月被日军焚毁。粤仅存战时省委故址。张文彬、李大林、黎百松等中共要人曾在此工作过,有深远的革命历史意义。浩气长存。
3 鸿基华阁围
鸿基华阁围位于始兴县城南镇新村新屋中央。何氏先人建于清代。地处墨江盆地腹部,傍墨江东南畔。民居周绕。
坐东北向西南。正方形,4层,高12米,边长18米,占地面积324平方米。顶四角青砖筑二面坡硬山顶突起成炮角,叠涩卵纹重檐,雪团滴水,出檐短涩。红砂岩砌外拱内方门,设安全栓,镶红砂岩“鸿基华阁”匾额,木门板。设竖一字形、十字形、圆形、棱形和方形窗。木棚板楼井,木梯可登。红砂岩础角,尽河卵石、青砖混砌墙。
楣匾额字被铲。作杂物房。
4 栋护晴岚围
栋护晴岚围位于始兴县沈所镇石下村李氏宗祠西北隅。李姓族人建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地处浈江-墨江河盆地南隅,西北和东北分别被沈所河、墨江包括,东北靠塔岗岭南麓,南向围溪岭。
坐北朝南。长方形,5层,高15米,长41.6米,宽31.3米,占地面积1302.1平方米。庑殿顶覆黛瓦,灰瓦垄。南墙中央红砂岩砌1米厚拱门,铁门板,牌坊式楣镶“栋护晴岚”匾(含仙境背景)。河卵石砂浆砌墙至顶;青砖砌角、角楼(炮角)、一字形、十字形、拱形和方形窗窗,牙砖叠涩圆纹重檐,卷草垂脊。外墙厚1米。内卵石铺天井,红砂岩甃1米高沿井。青砖砌圆、方立柱。
“回”字楼井,木走廊,木梯通顶。分多间房,拱门相通。北、西卵石砌沿,筑近4米宽的护围濠。南、东侧有厢房护卫,墙东南角开拱门,与宗祠沟通。宗祠附属建筑。
县文物保护单位。翠竹依依,绿树荫荫。整体基本完好。
韶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黄玉美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未经同意不得转载或二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