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凤兰:“象牙女王”的千万辉煌背后,是大象痛苦的悲鸣

提起杨凤兰这个名字,很多中国人并不熟悉。但在非洲,杨凤兰却是恶名在外。扎根于坦桑尼亚的杨凤兰,是一个走私象牙团伙的幕后黑手,因为走私数量极其庞大,她也因此获得外号“象牙女王”。

一、象牙女王

上世纪60年代时,中国同非洲国家坦桑尼亚建交,并准备派出援建团队支援对方。作为那个年代少有的知识分子,杨凤兰便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非洲使用范围最广的斯瓦西里语。

杨凤兰是该专业的第一批毕业生,并于70年代被分配至坦赞铁路工地上担任翻译工作。这一去,她就在非洲呆了整整20年。

在此期间,杨凤兰和一同工作的同事结了婚,为了表达对非洲的喜爱,她每个孩子的名字里都有个“非”字。

20年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杨凤兰在当地结交朋友,也逐渐适应了在非洲的生活。当援建工程结束后,工作人员都被召集回国,杨凤兰便进入外交部继续保持和非洲的联系。

90年代,坦桑尼亚对华开放投资,看准机会的杨凤兰便借机重返故地,准备在商界大展拳脚。

凭借自己多年的经验,杨凤兰在坦桑尼亚开了两家公司和一家名为“北京饭店”的中餐厅,刚开始生意的确不错,她还加入中坦商会,成了一名成功商人。

谁知好景不长,随着竞争的激烈,杨凤兰的生意每况愈下,亏损逐渐严重。为了挽回颓势,杨凤兰决定铤而走险,将眼光望向了暴利的象牙走私。

二、罪有应得

杨凤兰将餐馆的二楼改装成非法交易中心,她提供枪支、车辆与资金,笼络当地人前去捕猎大象。坦桑尼亚的百姓普遍贫困,因此一点“蝇头小利”,就让他们甘愿做起违法犯罪的买卖。

不到一年的时间,杨凤兰的象牙生意就做得风生水起,所获利润远远高于正常买卖。尝到甜头的杨凤兰自然不肯收手,手段愈发嚣张。

她用赚来的钱贿赂高层官员,让他们成为利益链条中的一环,对自己的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表面上,杨凤兰是受人尊敬的成功商人;背地里,她却是双手沾满大象鲜血的残忍刽子手。

从2000年至2014年,14年之间,杨凤兰共计走私象牙860多件,重1900公斤,谋害了400多头大象,获取利润54亿坦桑尼亚先令(约合人民币1605万)。

杨凤兰的行径着实令人发指,坦桑尼亚官方为此特别成立调查小组,并于2015年9月27日以“领导走私象牙集团”的罪名对杨凤兰批准逮捕。

即使证据就摆在面前,杨凤兰仍不愿意认罪伏法。她动用自己多年来打下的人脉关系,妄图减轻罪责,逃脱法律制裁。

整整审判了3年4个月之后,杨凤兰一案才于2019年2月19日正式宣判。杨凤兰因为涉案金额巨大,被判入狱15年,并与另两名主犯共同罚款1300万美元。

三、没有买卖,没有杀害

早在上世纪初,非洲大象有超过1000万头,经过人类疯狂的捕杀之后,今天非洲的大象已不足50万。长此以往,大象很快就会成为下一个灭绝物种。

象牙洁白,但若是染上大象愤怒的冤魂,佩戴者要如何心安理得地把玩?

作为一种极富智慧的物种,大象的记忆可以长达六七十年。他们会哀悼族群中的死者,会抚摸死去大象的象牙,并根据象牙的味道确定身份……种种行为,与纪念逝去亲者的人类又有何区别?

但为了利益,人类却对它们刀枪相向,用枪击毙,下毒毒倒,用网捕捉……然后再拿出屠刀,砍下大象的头颅,拔出根植于头部的象牙,用它们的遗骸换取利益。

每一根象牙,都是一桩血淋淋的惨案,都是一个大象族群几十年难以抹去的痛苦回忆。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这句众人皆知的标语,那些大笔掏钱的消费者,真的记住了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