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冥想 5 年多,这回算是正经用上了
虽然冥想很多年了,但我确实很少写冥想方面的话题,冥想带来的改善很难像投资、读书、生产力这样客观量化。
虽然我能感受到过去这 5 年自己越来越平和、越来越专注,但要说这些全都是冥想的帮助,还是略有牵强。努力实现财务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儿,其实也能带来这样的变化。
不过这次阑尾炎住院期间,我意外收获了一个经历,这次我很确定是冥想带来的变化了,来跟大伙分享一下。
……
关键人物是我住院期间的病房室友——一个整宿鼾声如雷的大叔,从上床睡觉开始,一直呼噜到早上起床……
我正好应用了前段时间从《洞见》这本书里新领悟的思路——把噪声变成音乐——住院期间两晚完全没耽误睡觉。考虑到我刚刚做完手术,睡眠和情绪对康复的帮助,这也算得上救命一般的好处了吧
这个方法并不高深,应用了一个心理学的原理:
我们听到一个声音后感觉开心还是烦躁,并不取决这个声音是什么,而是取决于我们听到这个声音后的联想。
比如同样是吵闹的音乐,对于聚会的伙伴们来说很 high,但对于周围邻家来说就很吵。
比如我小的时候生病了,好不容易睡着然后开始打呼噜。妈妈不但不会觉得烦,反而还会欣慰“太好了,终于安心睡着了”。
喜欢还是不喜欢,是我们听到这个声音以后的联想决定的。我们不能改变声音,但可以改变联想呀。
冥想中刚好有个训练就是「听到声音而不评判」,把声音和我们听到声音以后的感觉分离开。
当我发现室友是个打鼾大叔以后,立刻就开始尝试这个方法,试图只听打鼾的声音,但分离“呼噜声好烦,还让不让人睡觉!”这样的感受。
可能是因为有过去 5 年多冥想经验的帮助吧,我居然很容易就做到了这个。
然后我开始注意到新的想法冒出来——这大叔睡得好香、好沉、好舒服,我好羡慕。再然后,我就也跟着睡过去了,住院期间大叔的呼噜声再没干扰到我,反倒有点像助眠神器了。确实有了那么一点把噪音变音乐的感觉。
说起来,这段经历可能是我冥想这么多年,感觉到最直观、最确定的冥想对自己的帮助了。
经常有小伙伴好奇冥想到底是咋回事儿,分享出来给大伙参考一下。也是我住院期间的另一个意外惊喜~
……
不过话说回来,估计也有不少小伙伴看完我上面的分享依然会觉得有点扯吧?
我 100% 理解。
接触冥想 5 年多了,期间也太一直表示对冥想兴趣不大,不止一次。我身边最亲近的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别人呢。
但最近倒是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经历。
有天也太兴冲冲地找到我,说她发现一个能够快速恢复精力的方法:
以前回家的路上,脑子里总是想着各种事儿,工作上的任务、回家吃啥等等等等,就总是很累。
后来她走路回家换了个思路,就尽量什么也不想,只是专注于眼前看路和路上听到的各种声音。但什么也不想,就只是看和听。
然后她就发现精力恢复特别快,走到家的时候基本就已经休息好了。
有冥想经验的小伙伴肯定已经发现了,这其实就是一种冥想方法——行走冥想或者说行禅。
也太不感兴趣冥想,但她一直琢磨怎么更舒服、更开心地生活。而最后她自己实践总结出的方法,刚好回到了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