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书原创)一种远去的风景,在记忆中慢慢老去——油灯岁月
油灯岁月
很多时候,我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一家人围坐在灯前各行其是的情形。我会徜徉在文学作品的世界里,父母一般会翻阅我的连环画,祖父躲在灯影里抽旱烟,祖母却坐在马扎上,一遍又一遍地翻看那本虽然只有十多页却永远也看不厌的图画书。为了不妨碍我的学业,一家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桌上,那盏油灯就静静地闪亮。
已经多年没有见过油灯了。倒是好友的提及,让我忍不住重新想起这个承载了历史岁月的物件。
记忆中的油灯,一般都是手工制作。一个小玻璃瓶子,或是药瓶、或是一个墨水瓶,盖子中间钻上一个小孔,穿进一根金属管,粗过筷子,中间贯穿一条棉线,瓶子里装上煤油,一个简易的油灯就做成了。稍微讲究的人家,会在瓶身上做上一个金属把手,方便拿捏。更有的人家,则做成了一个方形的玻璃灯罩,称为一个灯笼,具有极佳的防风效果。这已经算是油灯中的奢侈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家庭的经济水平。
电灯?那是好多年后的事情了,自然是没有的。油灯的前身还是菜油等,一个油窝里躺着一根灯芯,灯光非常微弱。煤油灯已经是一大进步。用油灯照明,固然是相当不方便,但也不可或缺。油灯和火柴相互配合,“哧”的一声,火彩划亮,挨近油灯,火焰就变大起来。在房间里,火苗上面就激起轻轻的烟,扶摇而上。但只要有风,火苗就会左右摇摆。必须用双手护着火苗,遮风。否则,又要浪费几根火柴才可以点燃。油灯的燃料是煤油,这在当年是一种紧缺物件。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个油壶,专门用来装煤油。而这种物件在一个场镇一般只有一个地方才可购买。
油灯燃烧时,会发出一种特别的声音。这声音非常微弱,只有在静静的夜,你靠近它并且不要发出任何声响的时候才能听见。就如同秋天夜晚草丛里面弹琴的蟋蟀。燃烧久了,在火苗的中央长出一朵漂亮的灯花,就如同一棵小小的珊瑚树,顶端被火苗烧得鲜红发亮。当灯芯燃烧到一定尺寸时,就要用一根铁丝把积压在上面的黑黑“灯花”给剥掉,不然的话,火苗就会变得越来越微弱。而且,当灯芯烧到接近铁管口时,就要用钳子夹住灯芯的头轻轻用力拔一小结上来,继续点火照明,直到灯芯拔的不能再和瓶子下面的煤油接轨时,就要另换一根新的灯芯了。当瓶子中的煤油淹没不到灯芯时,就要开始往瓶子中添加煤油了,否则,当灯芯燃烧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自动熄灭。
每当晚上写作业的时候,因为光线昏暗,我总喜欢把头低的不能再低,眼睛几乎贴在书本上。由于油灯就挨在书本的前面,不管是我一抬头还是一低头,很自然地,额头前面的头发就要被火苗烧一小撮。当头发和火苗接触被点燃后,就会发出“哧”的一声。这个时侯,我总会以最快的速度把头闪开,并用小手去摸被火焰烧过的头发,总会捏住一小撮黑色粉末,并且会发出一种焦味。甚至这种焦灼的头发已经成为了晚上是否熬夜学习的重要标志。
油灯的表面总会有一层油污。我就会用纸细细地擦。接触了煤油的纸,马上就会变得透明,而后也会随着煤油的挥发而恢复原样。但煤油的味道却一直留在纸上。
之后,随着经济能力的提升,油灯那微弱的灯光已经满足不了明亮的需求。就诞生了油壶。直接将煤油装在一个瓶子里,瓶口用棉花堵上,瓶子稍微倾斜,棉花就全部浸湿。点燃后,火光非常嘹亮。这个已经是油灯的高级阶段了。后来就有了点灯,但开始的时候还不稳定,经常停电。油灯就和点灯一起走过了好几年的岁月,直至最终消失在历史中。
如今,现在的小孩子已经不知道油灯的样子。在闪烁迷离的霓虹灯光中,她们看到的是绚烂的色彩和耀眼的光亮,油灯已经成为了一种远去的风景,在许多人的记忆中慢慢老去。可是油灯在黑夜里发出的那微弱而温馨的光亮却永远的留在了我的心里,不时从记忆的深处跃然而出,犹如跳动的火苗,给我以温暖和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