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学术丨2021半年书单
三联学术 · 2021
半年书单
Part 1
原创学术
戊戌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的思想
茅海建著
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书系
98元,562页,精装
ISBN:9787108070678
在现代政治中,理论决定政策,其关系可谓紧密。戊戌变法堪称近代史的转折事件之一,它的主要推动者康有为、梁启超有没有核心思想和成体系的理论?他们的思想资源从何而来?与改革的走向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二十三年来,茅海建教授沉浸于戊戌变法,从点滴的档案释证做起,依次完成了厘清重要史事、鉴注核心史料、考察康梁以外最大的改革派——张之洞陈宝箴集团的多项工作,进入到戊戌变法的“深水区”——康梁的思想研究,通过文本与史事互证、由“由梁渡康”等方式,确认了在变法前形成的“大同三世说”的内涵及持该学说的康有为在政治上的权变、康有为派上层路线与下层路线并举的基本策略、康梁变法思想形似西学而主体仍为中学的本色,为戊戌变法史再添稳固的基石。
戊戌变法的另面
“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
茅海建 著
茅海建戊戌变法研究书系
98元,567页,精装
ISBN:9787108071361
作者在“张之洞档案”的系统阅读中突出地感受到,这批史料给今人提供了观察戊戌变法的新角度:张之洞、陈宝箴集团是当时清政府内部最大的政治派系之一,也是最为主张革新的团体。从“档案”中看到,张之洞集团及主要政治人物对康、梁所持的排斥乃至敌对态度,似可多维地了解变法全过程的诸多面相,并可大致推测康、梁一派的政治前景。
以往的戊戌变法研究,经常以康、梁的说法为中心,而“档案”中这批出自康、梁以外的材料,可以让研究者站在康、梁以外的立场来看待这次改革运动。
这批“档案”材料数量较多,准确度较高,许多属当时的高层机密,可以细化以往模糊的历史细节,尤其是历史关键时刻的一些关键内容。
相关阅读
多面的制度
跨学科视野下的制度研究
阎步克 邢义田 邓小南 等著
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编
72元,306页,平装
ISBN:9787108070685
从三皇五帝到品秩爵位,从中央集权到地方自治,从自上而下到自下而上,从正式规章到潜在规则——在古往今来的社会发展中,“制度”扮演着多种多样的角色,也一直是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者密切关注的焦点话题。制度研究的历史虽然悠久,然而“制度”为何?它如何形成、如何呈现、如何研究?其变迁的动力又何在?很多问题仍未在学界达成共识。本书源自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跨学科视野下的制度研究”系列讲座,聚焦于“制度”这一极富内在张力的对象,邀请阎步克、邢义田、邓小南、刘志伟、侯旭东、应星、周雪光、周黎安、刘世定九位知名教授,从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视角,讨论古今中外的制度及制度研究的理论方法,希望在路径的交叉中激活思想,拓宽制度研究的视野。
相关阅读
新雅中国史八讲
甘阳 侯旭东 主编
69元,297页,平装
ISBN:9787108068118
2020年11月
长安未远
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
徐 畅 著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59元,416页,平装
ISBN:9787108070692
中国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唐代,长安是全国的首都,东亚的政治中心,物质文明闪烁、外来文化交融;由于资料的缘故,学界对其研究远不及西陲边城敦煌、吐鲁番。近年来随着城市考古的进展,石刻墓志的刊布,唐人诗文中都市信息的再发现,长安城市社会的研究迎来了新契机,有“长安学”的诞生。
在中古中国,依据物理形态划分的城市(郭)与乡村(野)具有连续统一性(Urban-Rural Continuum);就长安而言,城市与郊乡共同承担了帝国核心区的角色,作者将都城与周边乡村作为整体的“大长安”,从区域史的视角,展现既是唐帝国中枢所在,又具有地方立场的京畿区域(尤其是乡村区域)内,国家与社会力量的互动、融合及矛盾、冲突,各阶层民众生产生活、安守流动、思想信仰之全景。书中重点剖析韦、杜家族为代表的京畿士族,白居易为代表的文人官员的长安城乡生活体验。本书是新时期长安研究的综合与创新,是中古乡村社会研究的厚重之作;对于全面认识我国古代的城乡关系亦作出了贡献。
此疆尔界
“门罗主义”与近代空间政治
章永乐 著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58元,391页,平装
ISBN:9787108070760
“门罗主义”诞生于19世纪的美国,作为一种地缘政治学概念,倡导“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为美国的区域霸权提供话语支持。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门罗主义”不仅在美国有了新的阐释方向,以服务于其对外扩张的政策,更流布出西半球、拓展至全世界,进行了一场“理论旅行”。
本书正是对“门罗主义”话语传播史的考察,重点梳理两次世界大战前后,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对于“门罗主义”话语的认识与使用——美国如何在“门罗主义”的伪饰下实行“霸权主义”乃至“殖民主义”;德国如何将“门罗主义”与“大空间”“中欧”等概念结合,最终走向纳粹主义;日本如何以“门罗主义”为参考,形成“大东亚共荣”的概念,以行侵略之实;在中国,“门罗主义”话语如何在反满革命、军阀割据、抗日反殖民的不同形势下,发展出不同样式,中国的知识分子,又是如何对之加以利用或排斥的。
章永乐从政治史角度全面考察“门罗主义”话语的“全球化”变形,提供了一幅颇为整全的“门罗主义”历史图景。在这种历史图景的描绘中,不仅含有19世纪以来对世界秩序的思考,更契入了章永乐自《旧邦新造》《万国竞争》以来深切的现实关怀——中国未来需要一种怎样的全球秩序想象?这种想象又与霸权的“门罗主义”有什么不同?只有通过对自身与人类整体秩序的历史认识,才能为我们想象21世纪及其未来的全球秩序提供最坚实的基础。
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
18辑书目
○
“山中”的六朝史
魏斌
○
长安未远:唐代京畿的乡村社会
徐畅
○
从灵魂到心理:关于经典精神分析的社会学研究
孙飞宇
○
此疆尔界:“门罗主义”与近代空间政治
章永乐
○
观物:邵雍哲学思想研究
李震
Part 2
中层读物
清朝的最后120天
刘江华 著
88元,577页,平装
ISBN:9787108069740
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大幕揭开,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的终结,计有120余天。这120天虽然转瞬即逝,但也惊心动魄,浓缩了3000年封建王朝、300年大清帝国分崩离析的最后记忆。
本书是对清朝最后120天的史实重建,以清宫档案等一手史料为基础,沿着清政府获知武昌起义的时间链条,勾画其覆灭前的历史光景,展现清廷对武昌起义的应对、袁世凯出山、南北和谈、清帝逊位与一国二主等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细节,介绍清政府统治下的军事部署失措、官场乱象丛生、经济困局难破等社会状态。另有前人未及而颇具新意的历史考证,如隆裕发放清宫内帑银的数量、袁世凯重新出山的八条件真相,以及清帝退位诏书的书写与修订等。
作者从多个维度细致分疏了武昌起义后的清政府在军事、财政、外交、中枢运转上的应对得失,再现了清廷从匆忙处置到无奈退位的历史进程,用丰富的细节最大程度地还原了辛亥革命这个改变中国历史命运的重大事件。
相关阅读
晚清的政局和人物系列(一函三册)
姜鸣 著
171元,三册 1070页,平装
ISBN:9787108068057
2020年8月
宋:风雅美学的十个侧面
邓小南 杨立华 王连起 等著
三联·中读文丛
88元,338页,全彩多图,平装
ISBN:9787108069719
历史上的宋代,极具视觉和精神上的美感,令无数人尊崇与向往。留在人们印象中的有李成、郭熙的巨障山水,有米芾、黄庭坚的尚意书法,有李清照、辛弃疾或婉约或豪放的宋词,有“雨后天青”的汝窑青瓷,还有流传于日本结合了禅宗意味的茶道与香事。与宋代美学相关的话题常常借由艺术家、设计师的再创造重回现代人的视野,这不仅仅是对古人的致敬,也是一种文化上的溯源和灵感上的启发。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我们为之自豪的民族文化为什么是今天这个样子,都可以回到宋朝去寻找答案。
邓小南、杨立华、王连起、朱青生、康震、廖宝秀、扬之水、郑培凯、叶放、余辉十位重量级专家学者,以文化和审美为经纬,分别从国势、理学、书法、宋画、宋词、宋瓷、名物、茶事、雅集十个侧面,编织宋代文人的生活美学指南,立体呈现宋人细腻丰富的精神世界。
唐:中国历史的黄金时代
荣新江 辛德勇 孟宪实 等著
三联·中读文丛
88元,315页,全彩多图,平装
ISBN:9787108069733
如果中国历史有一个“黄金时代”,那么或许就是唐朝。她像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各方面卓越于世,极具辐射力。
本书邀请十位重量级专家学者,从全球视野和文明的角度来理解唐帝国,在吸纳近数十年考古发现和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实而活泼地讲述唐代的政治文明、物质生活和审美风尚,并通过佛教、诗歌、乐舞、书画等主题,立体呈现唐人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千年不坠的伟大传统。
12堂小说大师课
遇见文学的黄金时代
陆建德 余中先 戴从容 等著
三联·中读文丛
98元,392页,全彩多图,平装
ISBN:9787108069726
现代主义塑造了“现代人”感受世界的心理和方式。强调反叛性、先锋性、实验性的现代主义小说,既在自我意识、人物性格、人与社会的复杂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同时也挑战小说的创作手法、读者的审美习惯与人们的道德伦理。
这些经典的现代小说,带我们去往无数具有挑战性的心灵视域。那是审美的旅行,也是伦理的旅行,既能帮助我们理解20 世纪所经历的“荒原”与“魔幻”体验,也能让逐渐湮没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中的心灵,重新恢复意识与情感的双重敏感,更好地体察作为现代后果的当下。
相关阅读
了不起的文明现场
跟着一线考古队长穿越历史
李零 刘斌 许宏 等著
三联·中读文丛
88元,312页,全彩多图,平装
ISBN:9787108067968
2020年7月
我的贝多芬
与大师相伴的生活
[奥] 鲁道夫·布赫宾德 著
89元,307页,精装
ISBN:9787108070142
极富传奇色彩的钢琴大师鲁道夫·布赫宾德,不仅是贝多芬作品的演绎者,也是贝多芬的研究者,在这本音乐札记中,布赫宾德通过贝多芬的书信、同时代的相关记载和报道,以及最重要的——乐谱手稿的研究,梳理贝多芬的人生经历和音乐生涯,可谓是“大师阐释大师”的典范性作品。
Part 3
经典再版
三松堂自序
冯友兰 著
“当代学术”丛书
78元,346页,精装
ISBN:9787108070722
冯友兰先生晚年口述自传。揆之“自序”旧例,“意欲使后之读其书者,知其人,论其事,更易知其书短长之所在,得失之所由”,实乃冯先生所有著述之“总序”,1984年由三联书店初版。
全书忆往思,述旧闻,怀古人,望来者;所涉之时代,起自19世纪90年代,迄于20世纪80年代,为中国历史急剧发展变化之时期。作者从社会、哲学、大学与展望四部切入,回顾自己一生所历时代环境之变迁,学术思想之演进,真诚剖析特殊历史时期的人生际遇,并对未来怀抱信心。《三松堂自序》既是“总结”,亦是“明志”,更是一代哲人对历史、时代与自我的剖判沉思之作。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修订本)
王晓明 著
“当代学术”丛书
79元,344页,精装
ISBN:9787108069245
一部影响深远的鲁迅思想传记,代表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知识界努力冲破启蒙话语,力图回到“鲁迅本身”,从个体生存的心理结构和思想困境的角度去重新解读鲁迅的重要尝试。
作者以鲁迅的人生历程和思想发展为经纬,以其三次努力抵抗自己的“鬼气”和“绝望”为主轴,把鲁迅思想气质中的怀疑、矛盾、阴郁乃至黑暗刻画得深入骨髓,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在情感和心理的共鸣中,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鲁迅那巨大的精神痛苦和思想悲剧。
作者曾解释如此理解鲁迅的原因,是“想要打破那一味将鲁迅往云端里抬的风气,想要表达对鲁迅的多样的情感,不仅仅是敬仰,是热爱,还有理解,有共鸣,甚至有同情,有悲哀;我更想要向读者显示生活的复杂和艰难,不仅仅是鲁迅,也是我们自己,不仅仅是过去,也是现在和将来”。
当代学术
第三辑
三松堂自序 冯友兰 著
中国文明起源新论 苏秉琦 著
美术、神话与祭祀 张光直 著
杜甫评传 陈贻焮 著
中国历史通论 王家范 著
清代政治史稿 郭成康 著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增订版) 王晓明 著
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修订版) 汪晖 著
竹内好的悖论(增订版) 孙歌 著
跨语际实践(修订译本) 刘禾 著
藏传佛教寺院考古
宿白 著
215元,520页,精装
ISBN:9978710806944
中国的古建筑遗迹,主要分为汉式建筑、藏式建筑、伊斯兰建筑和基督教建筑四大系列,就地位和影响来说,汉式和藏式古建筑更加重要。宿白1959年、1988年两度入藏考察,在继承梁思成、刘敦桢、林徽因等前辈开创的营造学社汉式古建筑调研方式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观察西藏不同时期佛寺的建筑形态和发展进程,在藏式古建筑研究领域具有开创之功,建立了事实充足、逻辑明晰、立论坚实、独辟蹊径的科学系统。
书后所附近七十幅图版是记录西藏寺院历史面貌的珍贵资料,已成为重建和修复这些古建筑的重要依据。除藏地佛寺建筑,书中也涉及甘肃、青海、内蒙古明末以前的藏传佛教遗迹,也有专章讨论元大都(今北京)、杭州两地的藏传佛教寺院。全书以巨量的建筑实物证据,展现出西藏与内陆密不可分的历史文化联系。
宿白讲稿(上)
宿白 著
148元,380页,241幅彩版+插图,精装
ISBN:9787108066374
本书收讲稿三种,均为80年代前期为北大考古系本科、研究生开课授业编撰的讲稿,晚年整理成书刊行。
三部讲稿凝聚了他在佛教考古、佛教文献以及考古发现所见中外文化交流领域中的丰赡成果,内容庞博精深,图文结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丰富、详实的历史考古知识。
《汉文佛籍目录》,汉文佛籍量大类多,讲稿用高度精练的文字介绍历史上重要的汉文佛籍目录、编排方式和发展脉络。不啻为打开佛学宝库的一把钥匙,指导汉文佛籍学习与应用的一册指南。
中外文化交流,时空跨度大,学科领域众多,研究资料分散,《考古发现与中西文化交流》对不同历史时期中外交流的特点和参与交流的主要人群都有高度的概括。并以渊博的学识和宏阔的视野,深入探讨了中外文明的交互影响。
《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3—8世纪中国佛教考古学》,宿白是这一领域公认的开创者和权威学者。数十年间,其足迹踏遍大江南北,通过勘查测绘,建立起中国佛教石窟寺的时空框架。讲稿与他的名著《中国石窟寺研究》皆为此领域的经典之作。讲稿以研究简史、遗迹分布以及云冈、敦煌、克孜尔等重点石窟为题,扼要介绍了中古时期中国佛教考古学的系统知识。
宿白讲稿(下)
宿白 著
148元,390页,307幅彩版+插图,精装
ISBN:9787108068286
本书所收三种讲稿,系80年代后期及21世纪初为北大考古系本科、研究生开课授业而编写,晚年整理成书刊行。
《中国古建筑考古》,宿白最早将古代建筑纳入考古学领域,注重古建筑的断年分期、分区和类型。他明确提出要针对现存地面古建筑,从细部入手,探索个体建筑的年代特征,分析其组织结构。进而提出木结构及其斗栱、梁架在我国古建筑中的核心地位。他对木结构重大演化阶段的系统梳理,引领了中国古代建筑研究的新方向。
《汉唐宋元考古》,讲稿围绕城址、墓葬、农业、手工业、宗教、少数民族、海外交通等遗址遗迹,勾勒并打通从秦汉到宋元中国考古学的历史脉络。书中所收作者授课时边讲边在黑板上绘制的草图,更把读者带入北大考古学专业学习的讲堂。本讲稿是学习周秦以后中国考古学的必读书和工具书。
古代中国第一部里程碑式的画史专著——《历代名画记》,出自唐代杰出的绘画理论家张彦远。本课讲述《历代名画记》的体例与内容、流传与整理及其续作文献,也讲述了张彦远的家世及其时代。掌握并学会使用重要的古代文献,是从事考古艺术史研究的必由之路,通过这门课,宿白先生示以轨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