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国琴试评诗词

诗人介绍:

丁芒,一九二五年九月生于江苏南通。当代著名老诗人、作家、文艺评论家、散文家、书法家。现居住于江苏南京。2012年5月被推举为中华诗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曾用笔名:轶明、田复离、艾洛莱、岑中逸等。自一九四二年开始发表作品,迄今已从事文学创作七十年。

丁芒先生作品赏析之一

赏析者邓国琴

丁芒先生是我国文学艺术界的泰斗,有幸先拜读诗人的多篇诗词佳作,然后再学习老前辈的《以精品推动中华诗词现代化》诗论,深感顶礼膜拜!论文中有先生“十大不如”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然后学生我将先生的作品结合他的诗论一起研究学习后,颇有心得:

其中有着眼立意:小不如大;着手表现:大不如小;诗意传达:显不如隐;建构意象:状(描摹)不如喻;锻炼结尾:实不如虚;思路:同不如异,套(熟套)不如创(创新)。

老前辈论文中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进行创作的呢?

下面先举丁芒先生的三首咏物诗,谈谈立意、取材和意象。

宣纸赞

原驰彩兽海驰舟,浩瀚云天纵辔游。

案上腾烟三万丈,诗情画意一时收。

注:宣纸,安徽省宣城市泾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誉为“国宝”。

用宣纸作画,画家笔下的原野,任彩兽奔驰;画个大海,任舟航行;画片天空,任云卷云舒,椽笔在宣纸上纵横游走天下;案几上刹时墨烟腾起三千丈;结尾诗人借物抒发了对诗书画家们在宣纸上尽显诗情画意之美的感叹!

该咏物诗首句写宣纸的妙用和特色,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书画家在宣纸上令各种飞禽走兽跃然纸上;

次句写宣纸上风云变幻,纵横捭阖,变幻莫测,为结尾作铺垫;

第三句由物过渡到人:运用夸张手法,案上腾起三千丈墨烟,如此表达出诗书画家在宣纸上挥洒笔墨之气势磅礴!

结尾很妙:借宣纸抒发作者创作美好情怀,立意不俗!'案上腾烟三千丈,诗情画意一时收。'一先一后用夸大法和聚焦法相结合来表达:先夸大为”三千丈”,后聚焦为”一时”收,即”一点”收。这一张一收极具张力,令人眼睛一亮,真叫绝妙!

徽墨赞

一锭松烟出皖南,千磨百劫骨如磐。

粉身殉向云霞去,染遍中华万座山。

注:徽墨,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墨锭,是文房四宝之一,墨锭是将墨团分成小块放入铜模或木头模后,压成墨锭。传统制墨工艺有炼烟、和料、制作、晒干、描金等(古代松烟制墨图)。炼烟包括油烟和松烟的炼制。

首句言徽墨的出处 :经过松烟的炼制,最好的墨锭出自安徽黄山;

次句说徽墨有着异常坚实的特色:经过千万次打造坚如磐石;

转折句由物过渡到人,诗中含有我,物我合一:赞美徽墨为了追求光明,哪怕粉身碎骨毫不畏惧;

结尾作者借物言志:要用墨汁染遍华夏万座大山。

作者运用象征手法,用意象含蓄表达,”云霞”这个意象,象征着革命者的理想抱负信念。也象征光明。咏墨诗以徽墨自喻,以物喻人。先写徽墨背景,再写徽墨品质,其实是写他自己。最后借物表达作者为了追求理想,报效祖国,愿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的精神,感叹作品境界之高!

'粉身殉向云霞去,染遍中华万座山'。用的是发散扩张法,此法与聚焦法恰恰相反。与柳宗元'偌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用的发散扩张手法一样:此处由一团墨,无限扩张发散,染遍华夏万座大山。怎“染遍”两个妙字了得!(未完待续)

赏析者简介

邓国琴,湖北武汉人,网名绿绮。丁芒弟子,千家诗词·狼社成员。其诗词和诗评散见于各大诗刊和各网络微刊平台。几次在全国诗词大赛获奖。著有诗集《绿绮吟稿》,创有公众号微刊《邓国琴试评诗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