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会厅》12期|王传福:比亚迪是提前站在了风口

本文要点

1  比亚迪能够提前布局在重要风口上,不是赌和撞运气,而是比亚迪有技术积累,技术始终是为战略服务的。

2  只有依靠技术才能给战略提供准确的计算和依据。战略太超前了也不行,最好是比市场提前半拍。
3  比亚迪纯电动车已经从三元锂电池全部切换到磷酸铁锂刀片电池。电池的选择对整个中国的电动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4  整车制造和电池是密不可分的。未来的主流整车厂一定会考虑自己的电池厂,就像现在的主流整车厂都会有自己的发动机厂一样。
5  比亚迪的赛道还是在电动车领域,不仅是纯电,也包括插电。我们会用DM-i来降维打击(燃油车),收复失地。
6  时间窗口很重要,我们必须加速,形成绝对优势。
7  比亚迪内部改革开放,第一步是要把产品卖出去。卖给比亚迪内部不算本事,要去卖给长城,卖给吉利,这才是本事。市场化2.0阶段是不但要把产品卖出去,还要把企业卖出去,要有自己的市值。
忽然间,比亚迪成了网红企业。一向低调的王传福也上了热搜。
因自主技术研发突出,比亚迪被写入2021年高考作文题:国内唯一一家掌握“三电”核心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回应:“坦率地说,既能做电池,又能做电机,又能做电控,目前全球也就是比亚迪”。严谨,又自信。人们发现,原来比亚迪不只是一家造车企业,它还会造电池卖给其他车企,甚至还给华为代工做手机。
作为一家以技术为导向的企业,比亚迪向来低调,但其热度在近两年直线飙升。电池、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碳中和,比亚迪几乎命中了当下所有的热点风口,堪称锦鲤附身。但在王传福看来,比亚迪踩中的所有风口,都不是靠运气赌来的。
2021年5月,王传福出现在一次沟通会上。面对这样一家风口上的企业掌舵人,我们有很多好奇:王传福的商业嗅觉十分敏锐,是什么在支撑他的战略判断?比亚迪踩中的下一个风口会是什么?他如何看待电池厂和主机厂之间的关系?如何决策电池技术的选择争论?
关于这些热点问题,王传福一一做了回应。但在回应前,他先是播放了一部13年前做的企业宣传片,大约10分钟,那是当年王传福自己查数据、找素材策划的影片,从工业革命角度探讨能源危机,并描绘未来的解决方案与企业愿景。“但当时很多人看不懂,这个片子用了三四年之后,就不用了。”现在来看,片中提到的许多关键词:能源危机、自然灾害、新能源汽车、工业革命,都一一被现实证明。
此后的十多年,比亚迪的战略始终围绕着片中描述的场景和逻辑,虽然这部影片外界鲜有人知。“我命中了所有的风口,并不是赌中的,而是战略先行。”王传福说,是他看到了机遇并做了决定,才会在今天看起来好像是抓住了风口。战略的成功是有预见性的,而一旦有了战略,企业就有了投资方向。
沟通会上,王传福释放了比亚迪的几个战略:产品上,“EV DM-i”双线出击;电池上,比亚迪纯电动车全部切换为磷酸铁锂刀片电池;业务上,分拆部分业务独立发展......每个决定的背后,王传福都有一套完整的逻辑。
在与王传福的沟通中,我们能感受到他是一个内心十分有定力的企业家。从生产手机电池,到收购秦川汽车,再到布局新能源、储能电站、轨道交通,几次重要的战略方向上,比亚迪似乎很少用试验的心态走弯路。一旦想好了、决定了,即便短期内看不出效果,即便内外部都有争议,外界也能感知到王传福的战略定力和决心。
无论是王传福本人还是他创立的公司比亚迪,两者身上都有很强的技术基因。如果说技术是王传福和比亚迪的底气,那我们更想探究的是,这样的底气从何而来?

第一节

谈战略:技术是为战略服务的

电池、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碳中和,这些年比亚迪看似踩在了风口上,凭借战略眼光成为网红企业,市值也随之飙升。但这些风口上的关键词,在13年前那部愿景片中早已有所规划。作为一名企业家,王传福有着十分敏锐的商业嗅觉。他说,战略要依靠技术、信任科学。
Q: 在风口上的比亚迪,是如何制定战略导向的?
王传福: 比亚迪这么多年来,每一次能够提前布局在这种重要的风口上,其实不是赌和撞运气,而是比亚迪有技术积累,技术始终是为战略服务的。
战略错误会让企业损失三五年的时间,会损失几十亿、几百亿。一个产品失误可能会损失几个亿,一个模具失误可能要损失几十万。战略失误的损失更大,尤其是会损失你的时间。所以,一定要科学地制定战略方向,不能去赌,不能去猜。
只有依靠技术才能给自己的战略提供准确的计算。比亚迪的战略要把握好,要用强大的研发(能力)为战略提供依据。当然战略太超前了也不行,最好是比市场提前半拍。

第二节

谈电池:掌握电池未来的方向就掌握了电动汽车战略

早在1873年,人类便制造出了可供实用的电动汽车,但因为电池无法满足低成本、高容量、高安全的要求,电动汽车曾被市场抛弃。在王传福看来,电动汽车的瓶颈就是电池,电池技术的趋势决定了电动汽车的命运。而掌握电池技术,掌握电池未来的预测方向,实际上也就掌握了电动汽车的战略。
Q: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之争始终没有定论。作为既生产电池又造车的企业,比亚迪如何选择技术路线?
王传福: 大家一度一味追求电池密度,但这是错的。比如磷酸铁锂电池,它的安全性更高,同时它是不依赖稀有金属的,不存在卡脖子的情况,而且它的密度也可以做到和三元锂电池一样。去年三月,我们发布刀片电池之后,带动了磷酸铁锂电池方向的回归。磷酸铁锂的正极材料,目前涨价了五六倍。
在2008年,我就选择了磷酸铁锂这个方向。之后中间有一些摇摆,但是现在我们选择回到正确的方向。电池的选择对整个中国的电动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是一个方向性(的问题)。
将来,整车制造和电池是密不可分的。未来你一定会看到主流整车厂一定会考虑自己的电池厂,就像现在的主流整车厂一定有自己的发动机厂一样。未来电池和车身的一体化是个趋势,所以既能够做电池又能够做整车的企业才能够做出高度的创新。

第三节

谈“DM-i”:降维打击收复失地

Q:如何理解比亚迪“DM-i”?
王传福: DM-i(超级混动系统)是比亚迪战略的又一次精准把控。
在中国,2/3的家庭仍是无车家庭。让家庭的第一部车就选择纯电动车,其实是很艰难的。中国市场目前的过渡期(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不是三到五年,可能是20年。我认为,将来让中国人的第一部车买PHEV,换购或增购的时候购买EV,这是一个方向。
汽车还有两个赛道,一个是轿车赛道,一个是SUV赛道。目前,轿车赛道基本上被合资垄断。而在SUV赛道,合资品牌也正在调集兵力。
所以,比亚迪的赛道还是在电动车领域,电动不仅仅是纯电,也包括插电。我们会用DM-i降维打击(燃油车),收复失地。目前,新能源汽车赛道的份额刚过10%,我们瞄准的是燃油车。DM-i可油可电,它油耗极低,同时有税收优惠,还能够上绿牌,热效率又极高。目前比亚迪DM-i(车型)的百公里油耗是3.8L,1.5L的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43.4%。我们要利用DM-i把A级轿车的失地收复回来。
Q:您预估中国汽车市场的乘用车销量能否超过3000万台?
王传福: 目前从千人保有量来说,中国不到200台,而国际上的平均是300多台,美国大概到八九百台。从这个角度上来看,中国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第四节

谈改革:“不但要把产品卖出去还要有市值”

作为中国民营车企代表之一,比亚迪在二十多年前就经历过从0到1的搭建阶段。按照王传福的说法,“所有底子都得自己做”。此后,随着业务不断扩张,这种从0到1的能力在体系中被反复训练。2020年疫情初期,比亚迪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24天成为全球最大口罩制造商,最高日产口罩1亿只,这背后就得益于强大的垂直整合与体系力支撑。
而当企业成熟、业务规模上来之后,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2020年是比亚迪全面步入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其中,半导体业务分拆上市是比亚迪启动市场化战略以来的重要节点。
Q:如何解读比亚迪的内部改革“市场化”?
王传福: 比亚迪在内部的业务板块,有电动车、电池、半导体、云巴、商用车等。比亚迪内部实行的是事业部制。比亚迪内部的改革开放,第一步是要把产品卖出去。你把产品内部卖给比亚迪不算本事,你要去卖给长城,卖给吉利,这个才是你的本事。
把产品卖出去是试点市场化的1.0阶段。市场化的2.0阶段是不但要把产品卖出去,还要把企业卖出去,也就是说要有自己的市值。
今年下半年会分拆半导体业务在创业板上市。我们在2008年就开始研发半导体,当时判断半导体的用量会很大。接下来,公司还会分拆独立电池。
Q: 为何坚持布局云巴业务?
王传福: 谈到轨道交通,东京有231公里的地铁,但是它有2000多公里的轨道交通。地铁占比整个轨道交通只有11%。所以为什么像欧洲的很多国家地铁那么陈旧?就是因为运营成本太高了。
国内其实可以多发展中小运量轨道交通,实现大中小运量协同发展。地铁就像是人的主动脉,云巴是毛细血管,地铁和云巴的里程比例是个1:3的关系。比如上海,如果有500公里的地铁,加上1500公里的云巴,一样可以把交通玩得转,将有效治理城市拥堵。
Q: 比亚迪很少宣传自动驾驶技术,在智能网联的前沿技术领域是否有所布局?
王传福: 自动驾驶技术比亚迪一直也在做,只是我们宣传很少。比亚迪很少提前做宣传,一旦我们开始宣传,就意味着这个会很快量产,宣传即量产。
比亚迪的鱼池里面有很多条鱼,随便捞一条,都可以拿出来说。但没必要跟大家说两年以后的东西。有些企业喜欢讲两年以后的东西,是为了在某些方面做一些提振,讲讲故事。但比亚迪没必要这么做,比亚迪在芯片、软件层面不会比任何人差。
Q: 疫情期间,比亚迪迅速转产制造口罩,并做到了全球最大口罩制造商。为什么是比亚迪?
王传福: 疫情爆发的时候,我们决定援产口罩。我们调集了3万名工程师、10万名产业技术工人,3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然后生产。总共做了1800条口罩机的生产线,还有200条熔喷布的生产线。口罩最高产能一天可以做到一亿只,当时(疫情初期)中国所有的口罩产能一天只有一两千万只。这得益于比亚迪长期的技术积累、制造积累。
有这种体系力才能够支撑,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那么快把口罩机、熔喷布生产线都建起来。疫情初期,熔喷布比较稀缺,我们用三周就把熔喷布的设备做出来了。出口罩机的零部件也有几千个,买不到的零部件,我们就一定要自己把它干出来。所有人不分你我、不分利益,就一个字“干”。
比亚迪制造是中国制造的一个缩影,我们公司有两面墙,一面墙是专利墙,代表着创新;一面墙是工匠墙,代表工匠精神。两方面都要有、都要强。
(0)

相关推荐